之前在毕业没找到工作,在莆田系男科医院干了两个月网络咨询(前些年才知道类似于或者就是医托),就来了一个人,还是来了一下就机灵的溜了[微笑], 主管可以查看所有工作QQ微信聊天记录,经常说不要把聊天搞成公益性咨询(就差指着我鼻子说了),觉得很违背内心的医德,第三个月辞职了。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邵逸夫是香港影视大亨,从17岁接触电影,19岁投身影视业,从电影的跑片员、放影员到拍电影助理、到导演助理到导演到制片人,他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建造了亚洲最大的电影拍摄基地,掌握了全球最大的中文电视节目制作公司。而他在事业上的成功,和曹操烧火有异曲同工之处,给诸多领导以启示。
话说1985年,邵逸夫花费32万元,买下清水湾近80万平方英尺的土地,建造邵氏影城,展工的制梦工厂计划。这个时候,邵先生的事业不缺摄影棚、新公司、机械设备,缺的是人才,如制片、化妆、剪辑、配音、暗房、编剧、导演、演员……
邵逸夫来香港主持邵氏,头等大事是耍物色宣传人才,作为自己的左右臂膀。这宣传人才一角非同小可,岂能轻视?他要担起公司的形象宣传策划、影片的包装设计的重任。宣传人才必须既懂业务,熟悉市场行情,又善于运用传媒,把握宣传的分寸;还要具有雄辩的口才,敏锐的头脑、良好的社交才能,必须是一个一专多能的全面型人才。只有具备了这些优秀条件,方能胜任这个举足轻重的角色。邵逸夫深知宣传人才的重要,不能马虎对待。尽管登门报名者络绎不绝,可他严格考核心,事慎之又慎。他抱着宁缺勿滥的态度,决不放松或降低自己的标准,不满足不进想者坚决淘汰,毫不手软。
面对邵逸夫严厉、苛刻的招聘条件,不少人知难而退,勇敢挑战者,最终也榜上无名。一批又一批的报名者,犹如大浪淘沙被淘尽,宣传人才始终像那水中月、镜中花般虚无飘渺初般虚无缥缈,j不见芳踪。邵逸夫感叹:简直如大海捞针一样难呀。
这时,老报人,上海新闻界之才子吴嘉棠为邵老六推荐了邹文怀。吴嘉棠提到的邹文怀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原籍广东潮州,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讲的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和英语。英文名字叫雷蒙。吴嘉棠穿针引钱,邹文怀同意与邵逸夫见面。邵逸夫对这次见面极为重视,精心布置了一番。把亲自把关,挑选出自己认为满意的邵氏出品的影片。见面安排得隆重热烈,规格甚高。那天上午,邵逸夫一身新装,早早地恭候邹文怀的光临。邹文怀一到,邵逸夫就设宴款待,为他接洗尘。吃罢饭,邵逸夫又陪同邹文怀一起看戏,欣赏邵氏影片。邵逸夫如此纡尊降贵去迎接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客人,可谓几十年平生头一遭。他心中自有如意算盘:眼下人才奇缺,若想成霸业,必须有一流人才相佐。刘备请诸葛亮尚且三顾茅庐,我要邹文怀相助,也自当礼贤下士。
看完影片,邹文怀彬彬有礼,恭谦客气地起身告辞。邵逸夫本有意要与邹文怀长谈一番,拍板敲定工作之事。不料,他却急着要走,没有表明态度。邵逸夫也不便多加挽留,只能相送。邵逸夫沉不住气了:邹先生,你看工作之事是不是可以定下来?什么时候来上班?邵老板,你的好意我心领了。这件事以后再谈吧o.邹文怀推辞遭道。邵逸夫不再言语,默默地送邹文怀上车。
望着急驶去的汽车,邵逸夫心中怅然若失。他前思后想,愈发觉得千万不可痛失。错过邹女情这样打着灯笼也难找的人才。他下定决心,重金礼聘邹文怀出任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的宣传部主任要职。很快,他又找到邹文怀。几句寒喧之后,邵逸夫单刀直人说明来意。
邹文怀被邵逸夫的诚意打动了,决定接受邵逸夫的聘请,到刚刚创业的邵氏工作。但又提出一个要求:邵先生,宣售传部必须由我亲自组织班底,这个条件必须答应我。邹文怀斩钉截铁地说。好啊,这个要求我完全同意,你尽管放心。邵逸夫当即拍板定音。邵逸夫几经游说,并许以重金礼聘,邹文怀挡不住诱惑,终于应允出任邵氏宣传部主任之职。宣传人才问题迎刃而解,其他一切困难就冰消雪溶了。邵逸夫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撒开一张大网尽获八方人才,开始了事业的腾达。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三顾茅庐,固然是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是一位领导者老板不耻下问,虚心求才,但何尝不是施恩驭下之术呢?
人人有弱点,喜利,怕死,你如果按我的意志行事,你可以得利,如可以升官、晋级,加薪,如果违反我的意志,那么轻则穿小鞋,中则受处分,重则撤职、坐牢、杀头、灭族,所以领导者老板要软硬兼施,说得文诌一点,叫宽猛相济。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小细节上吧!第一份工作,做了3年,就是创业起步的企业,最后因为政策行情,接不到项目,无奈倒闭。因为人少,老板人很好,在工作上都亲自教学指导。11年开始,包住宿,租了个小区房,一个月2000多,老板偶尔会去宿舍看望我们3人。看到我买了新家电,洗衣机那些。。第一句话就是“开发票没?拿回来报销”,这种细节还是很收买人心的。公司倒闭半年,我在新东家上班3个月,老板打电话说给我转账,因为有个项目回款了,大家都按规则分一点!老板当时是在读博士,后来考了公务员,相妻教子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