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这辈子我都不可能再去干销售了,我人生的第二份工作,是在社交软件,例如某Soul,跟别人要微x,然后成为朋友 建立信任,逐步代入到自己的职业,是名营养护肤老师,然后就各种骗顾客从自己这儿买护肤品就行了。每个人都有七八个手机,和七八个微x号。最主要的整个工作氛围,真的跟打了鸡血一样,动不动就鼓掌,大声喊:好!谁卖出去了,还要鼓掌,恭喜xxx出单!我干了两天我就赶紧跑了。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古有魏征犯言直谏,作为唐太宗的“镜鉴”,在唐太宗开创贞观盛世中功不可没,成为唐太宗的“第三只眼睛”。那么当今企业家又应该以什么为镜鉴,来正衣冠、明得失呢?
1.一个人
这样的人可遇而不可求,有时这样的人就在你身边,可是由于他总是给你泼冷水,你可能早就找机会把他边缘化了;这就是你的问题了。张永舵说,企业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企业家胸怀的竞争。
这样的人不仅需要具备十足的商业洞察力,能够感知到你的某些不妥的举措,同时还需要具备相当的政治智慧,否则即便不是你,也会被你的其他下属趁机搞掉。所以,假如你身边真有这样的同学、同事、亲人、朋友能够为你提供警醒的建议,这是你的福分了,千万别让他们走开。
2.一组人
这一组人可以是企业的董事会,也可以是外部的顾问团。
如果你是创业者,多半你不喜欢别人对你指手划脚,即便是名正言顺的董事会在你眼里也会成为某种障碍,所以你认为必须要控制好董事会,才能避免被他们所约束。也许你是职业CEO,你知道自己不得不接受董事会的指导,可是只有有机会,在推荐董事或者提交董事会议案之时,你总是会不动声色地实施“内部人控制”。
从你自已自由发挥的角度来看,这样也可以理解,但是正如前面所讲,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何时何地何事上会犯错误,你在摆脱董事会束缚的同时,可能也遮住了自己的“第三只眼睛”。当然,有些董事没有花费足够的时间或者缺乏深刻的商业洞察,不足以为你提供警醒建议,即便如此,这也不是你闭上你的“第三只眼睛”的理由。
外部顾问团的情况稍微简单一些,因为这是你完全可以控制的,你可以选择与你的利益并无明显冲突的团体和个人,为你提供第三方的建议。这个时候“第三只眼睛”是否明亮,取决于你的顾问团的资质;而是否将它遮挡起来,则取决于你的胸怀。
3.一个信仰
在有生之年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稻盛和夫在65岁的时候昄依佛门,在《活法》中他说,人生的目的在于修炼灵魂,使人生谢幕时的灵魂比开幕时稍微高尚一点点。
不幸的是,我们许多人都不认为灵魂的存在,反正这一世总不能亏待自己,如果能够升官发财,采取一些阴损手段,也无妨吧。不就是往牛奶中稍微添加了一点点****嘛,我不加别人也要加,而且即便不是****,也会加其他东西的,整个行业都是这么干的。不就是往河里排泄了十年的污水嘛,为了发展经济富裕百姓,死一些鱼又有什么关系,至于说下游的水源遭到污染,大家可以买水喝啊。
稻盛和夫说,当你全力以赴的时候,神就会出现来帮助你。套用他的话,或许我们也可以说,当我们不择手段的时候,神也会出现来惩罚我们。当我们不觉得“头上三尺有神灵”的时候,名和利就很容易诱惑我们冲破道德的底线。这就是我们犯错误的时候。
一向对中国友好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富裕之后的中国人就像十三亿四肢发达的怪兽。此话有些刻薄,基辛格的意思是说,当这一代迷失了信仰的中国人富裕起来而且有能力影响社会的时候,将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情景。但愿基辛格博士错了。
一个企业家成功的前提是要有宽广的胸怀,只有拥有宽广的胸怀,才能做到“容人反对”,听进别人的批评意见,才会存在“第三只眼睛”。此外,企业家的信仰决定了企业的价值观和发展方向,企业能否健康持续地发展与此关系重大。同时,企业家的信仰也能为他们提供灵魂的归宿,给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最终幸福地走向终点。企业家的信仰要有意识的从伦理道德准则扩展到承担社会责任、推动社会发展、关注人的发展上去。(文/彭晋杰)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小细节上吧!第一份工作,做了3年,就是创业起步的企业,最后因为政策行情,接不到项目,无奈倒闭。因为人少,老板人很好,在工作上都亲自教学指导。11年开始,包住宿,租了个小区房,一个月2000多,老板偶尔会去宿舍看望我们3人。看到我买了新家电,洗衣机那些。。第一句话就是“开发票没?拿回来报销”,这种细节还是很收买人心的。公司倒闭半年,我在新东家上班3个月,老板打电话说给我转账,因为有个项目回款了,大家都按规则分一点!老板当时是在读博士,后来考了公务员,相妻教子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