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原理解析:1:因为嘶吼,可以让大脑思维短暂空白,失去理智(前面有b友说过了)。2:因为是公开场合,自己做出过的承诺会被潜意识强化,如果最后做不到会很没面子,于是潜意识里你就会真的为了业绩去拼命(这条原理我一般做心理咨询的时候用于正强化的,比如治疗拖延症一类的状态,哪知道这条理论会被用在这里!气愤!)。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性,同样每个人人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但是许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别人的缺点。听着下属的汇报,李刚心中不禁感叹,我要这样的下属有用吗?这样的团队真的能够做好企业内部的人力管理吗?居然连上月的入职、离职人数都统计不全,根据在岗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性,同样每个人人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但是许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别人的缺点。
听着下属的汇报,李刚心中不禁感叹,我要这样的下属有用吗?这样的团队真的能够做好企业内部的人力管理吗?
居然连上月的入职、离职人数都统计不全,根据在岗人数的实发工资统计,明明有573人,但是在个人人数的汇报上却整整少了近十人。
但是作为一个刚刚到来的人力资源经理,出于对个人的形象维护,同时也为更好的融入团队,从而带领团队更好的发展,在这一问题上也并未做过多的追究。
任职一个四天后,通过几天的能力表现及自己的调查分析,李刚通知自己的团队前来开会,看着四个下属拖拖拉拉的走进会议室,大大咧咧的坐到凳子上,有的盯着桌面,有的看手指,有的目光游移不定,看着这样的团队成员,李刚心中刚刚升起的斗志不禁跌落了一个台阶。
虽然斗志跌落了,但是会议却还需要按着剧本进行。会上,李刚说:“经过大家的努力,部门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部门也存在一些问题,大家逐个提出我们需要改进的方面。”
李刚看向大家,薪酬专员沈欣作为团队资历最高也是最具能的人说:“现在不错啊。”吕良紧随其后回答道:“没什么问题。”招聘专员叶彤一脸茫然地回答:“我不知道。”薪酬专员周萍小心翼翼地说:“还好吧。”
看着会上下属的反应,李刚更加的生气!
更加认可自己的调查分析,沈欣敏感多疑、小心眼,她负责的许多考核都流于形式;吕良是个马大哈,眼高手低,三天一立志,但是他手上的劳动纠纷都两年了还解决不了;叶彤虚荣臭美、玻璃心,让她去招聘,结果却总是空手而归;周萍爱打小报告,背后议论人,还经常在工作中出错。并且对于自己以前的两个下属,他们四人的工作量加起来还比不上自己以前两个下属的工作量……
在这一刻,李刚突然觉得自己就如同悬挂在悬崖的旅人,想要通过自己的自救来让自己脱离苦海,但是下面却还有四个“猪队友”牵扯着自己,让自己的努力得不到一丝的改变。
正在李刚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想到了听说著名企业管理咨询张老师对于这方面的团队管理很有经验,出于求助心理,李刚找到张老师。
……
在听完了李刚的讲解后,张老师精确的给出了回答:“问题出在你自己身上”。
“因为你只看到了他们的缺点,却没看到他们都有什么优点。对于缺点我们要帮忙改正,对于优点,我也不能无视,当你只看到了他们的缺点,没有发现他们的有点时,那么只能贴上一个无用的标签,所以改正自己的观念,发现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成长自己,这将是你需要作出的改变。”
回到自己的住处,李刚根据张老师的话回顾良久,经过认真的思考后,再次反思对于四个下属的认知,重新得到了一个新的结论。
前人资经理曾经说过,沈欣对工作追求完美,只是因家庭关系的问题,导致她从小缺乏安全感、患得患失、不会对他人敞开心扉,也许李刚学到的心理学知识能对她有所帮助;
吕良很有志向,只是没有人来指导,容易被自己的情绪左右,如果李刚将杨老师介绍给他,他会终生受益;
叶彤很聪明,只是有一段被人欺骗的感情经历,导致她不信任任何人,而李刚可以教她如何简单识人;
周萍心地善良、热心助人,只是打小报告的行为不对,目前她对孩子正处在叛逆期感到焦虑烦躁,也许李刚自己童年的苦难经历,对她如何引导孩子会有所启发。
最后根据重新认知到的信息,李刚通过帮助他们打开心结的方法使得整个团队成功的融入在了一起。最后因为李刚与四人的共同努力,使得在仅仅入职了一年后便成功的再次升迁,而四个曾经的下属也成功成为了公司的骨干。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有哪些成本是老板们开公司前未曾预见到的?
沉淀成本。无论一个人在哪个年龄段开始创业,都是他之前职业生涯多少年沉淀出来的一次爆发,而这些沉淀的能量一般会在创业初期一到两年迅速消耗掉(人脉,资金,创意…)。后期如果战略眼光不够长远,很容易只顾发力眼前的事,而忽视了继续沉淀能量,会出现断档的问题,这些都是隐藏的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