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探讨:看X公司如何提升人效?

[复制链接]
查看: 851|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5 14: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没什么说的,我原来就在平安上海电销中心干过,各种加班,什么听别人录音,什么学习什么培训,去你mua。我就不一样了。你说任你说,我不听就是了,再牛逼你能拿我怎么样?开了我?过的可舒服了[吃瓜],还加班,主管说什么开个会干嘛的,超过下班半个小时我就说有事必须去办,有时候主管还:你确定吗。搞笑,我当然确定,根本不理她,每日时常打够了,话术也算都用了,坑不到人怪我咯。去你mua的想让我加班,不可能。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现在生产也顺了,人员也稳定了,各项指标也都上去了。”谈起自去年下半年到现在为了提升人效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X公司生产副总的语气中有种完成了一场大变革之后略带疲惫,又颇为欣慰和自豪的感觉。

“现在生产也顺了,人员也稳定了,各项指标也都上去了。”谈起自去年下半年到现在为了提升人效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X公司生产副总的语气中有种完成了一场大变革之后略带疲惫,又颇为欣慰和自豪的感觉。

而该公司去年的情况却恰好相反。X公司发展很快,在最近的两年内新上了两条生产线,产能从原来的120万吨扩张到了480万吨,翻了两番。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生产线上的员工数量也一下子从一百五六十人上升到了六百多人。

“我们厂周围都是钢厂,他们是用工大户,工资水平相对较高,因此我们能够招聘的劳动力资源并不多。而且公司扩张很快,只要有人,我们就招进来了,根本就没有什么技能要求,也没做什么培训,直接就上岗了。”人力资源部部长显得很无奈。

由于公司员工整体技能水平较低,为了能保持生产线正常运转,就只能靠人数来弥补。车间主任也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只要有一段时间忙不过来了,就向公司提出加人。人多了,生产虽然运行起来了,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工作不饱和,岗位工脱岗、睡岗等违纪现象越来越多,公司也对此制定了越来越多的罚款制度,“以罚代管”成了普遍现象,而这反过来又变成了员工产生怨言的原因。为了让每个人都忙起来,公司就组织各部门打扫卫生。

由于人员数量多,公司的薪酬成本也难以控制,人员薪酬水平上不去,员工也不满意。这似乎变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结。

AMT咨询顾问在与X公司高层交流时,给公司高层算了一笔账:“现在公司人均产量不足8000吨,而同行业其它企业的这个指标可以达到12000吨甚至更高。如果X公司也能够达到这个水平,也就是说,用400个人干现在600个人的活,每年至少能节省200个人的工资,大约600万元。将节约下来的钱分给员工一部分,激励其提高工作积极性,所带来的效益会更加可观。”

X公司的高层都感到不可思议,直呼“不可能”。老板马上组织高层出去考察,2周后考察回来,高层领导均坦言:“与其它企业相比,我们的管理水平真是让人汗颜”。于是,AMT咨询与X公司高层、人力资源部、运营管理部、生产管理中心等相关部门共同组成了项目组,开始制定提升人效的综合改革方案。整体方案分两步走:

第一步,从当前着手,解决眼前的组织和人员结构问题,迅速提升人效指标。原来是“3个人干1个人的活拿2个人的工资”,首先要转变为“3个人干3个人的活拿3个人的工资”,也就是首先让每个人都能够承担起自己应当承担的职责,作出应有的贡献,拿到应有的工资。

第二步,从长远着眼,解决员工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问题,盘活人力资本。通过员工技能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提升人效并带动提升公司整体效益,员工的工作和薪酬状态转变为“3个人干5个人的活拿4个人的工资”,让公司和员工都受益。

X公司的“第一步”,从5个方面采取行动:

1.工作分析,重新进行岗位设计,撤掉多余岗位。

组织和岗位设置是否合理有效,只要拿自己企业的情况与标杆企业的情况做个对比,其答案自然就出来了。AMT顾问与X公司高层一起,到生产线上各个岗位上进行考察,对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范围、巡检路线、维护的设备数量、岗位员工数量、工作环境、工作负荷等均作了详细的记录。

在将调研结果与标杆企业岗位设置情况进行对比之后,发现的确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X公司主机设备和辅机设备往往各设一个岗位,而标杆企业只设一个岗位;X公司每个车间都设了专职的综合管理员、统计员等辅助性岗位,而标杆企业这类岗位一般都是兼职的;另外,X公司还存在部分车间替班人员过多,部分车间管理岗位人员过多等现象。

项目组将原有的岗位体系进行了修订,岗位数量从原来的274个撤并压缩成106个,并对每一个新的岗位的岗位职责、工作范围、任职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

2.五定:定岗、定编、定责、定人、定薪。

岗位确定后,项目组开始着手对岗位进一步分析,确定人员编制。根据每个岗位所负责的区域范围、设备范围、劳动负荷等因素,区分三班制和两班制的岗位,并考虑休班安排的需要,设置替班人员数量;根据管理幅度和层级的需要,设置管理岗位人员数量。

新的定岗定编方案比现有人员数量减少了180人。虽然还没有达到标杆企业的先进水平,但如果能够按照这个方案实施的话,每年光人员就能为公司节省至少500万元。

但这个方案实施起来,需要考虑的问题显然更多:真的要裁掉180个人吗?裁掉这180人之后,剩下的人是否有能力维持生产正常运转?裁掉哪些人?

恰好X公司马上要投产的新厂区,刚好需要200人左右的员工,从现有生产线上裁下来的人刚好可以以“分流”的方式直接迁到新厂区,以最圆满的方式解决了最棘手的问题。公司不需要为裁员付出额外的费用,员工也不需要担心失业。

同时,公司从节省的成本中拿出1/3,用于提高员工薪酬。对于每个员工来说,虽然工作量比以前增加了,但拿到手的工资也比以前多了。

3.重新进行组织设计,减少沟通环节,让一线直接沟通和决策。

以前生产车间和工艺部门是相互独立的平级部门。生产车间发现工艺问题,要协调工艺部门解决,得上生产管理中心会议,由总监拍板;工艺部门要协调生产部门配合工艺改进,也得上生产管理中心会议。生产管理中心各位总监忙于协调下属各部门,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而下属各部门却凡事等着生产管理中心的总监们拍板决策。沟通成本高不说,很多工作还经常耽误。

这次,生产管理中心将生产车间和工艺部门打散,重新组合。工艺人员直接分配到各车间,由车间主任直接指挥,负责本车间的工艺问题;生产管理中心层面设置工艺总工程师,对工艺人员进行专业管理,形成以车间为主、工艺为辅的弱矩阵架构。

“内耗减少了,效率提高了。”“现在我在这里坐一天,也没个电话过来。”生产副总说起来,感到很满意:“现在有什么问题他们自己就沟通解决了,不用我出面。”

车间主任同样也感到很高兴。由于能够直接拍板,生产上的很多问题都可以自己直接处理,不需要找其它部门协调来协调去的,省心多了。个人的价值体现出来了,工作积极性也高了。同时由于问题解决速度加快,设备运转率也上去了,能耗指标也下来了。

4.治理跑冒滴漏,减少低价值工作量,提高员工工作价值。

人员数量减少了,员工自然会产生“人数减少了,留下来的人活更多了”的想法。为了使生产正常运行,减少员工“人少活没少,工资没多少”的抵触情绪,必须想办法减轻员工的工作量,而减轻工作量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治理跑冒滴漏,从根本上减轻打扫卫生的工作量。

X公司用了四周的时间进行跑冒滴漏治理大会战,每天从早到晚,不断的开会、巡查、治理、监督,将污染点一个接一个的解决。“那段时间人都快崩溃了,下属们也都很抵触,说是:人少了,还要搞治理?”生产副总回忆说。

但四个星期坚持下来,效果却非常明显。以往早上6点钟就得组织打扫卫生,需要2-3个小时才能将厂区打扫干净。而现在厂区随时随地都是干净的,根本不用频繁打扫。一个简单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以前一条生产线一个月要用140把扫帚,而现在只要用20把。把120把扫帚磨平需要费多大的劲?现在3条生产线每个月可以节省500把扫帚。500把扫帚本身没多少钱,可是带来的效益却是明显的。

“这是我今年做的最成功的一件事。”生产副总言语中充满自豪,而事实也的确如此。目前员工将工作时间更充分地利用在有效工作上,工作效率更高了,巡检更到位了,设备故障更少了,生产更顺了。当然还有一条,就是环境好了,工作更顺心了。

5.绩效管理使员工努力方向与公司目标保持一致,让员工与公司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推进各项经营指标的提升。

公司将车间作为管理主体,充分发挥车间的工作主动性,由车间对产量、能耗等关键指标负责,并将考核结果与车间全体员工的薪酬挂钩。产量越高,能耗越低,员工的薪酬越高。

“在这方面,公司算的是大账,而不是算小账。”X公司总经理说。指标提高了,员工看起来是多拿了一部分工资,而实际上由于指标提高给公司带来的效益更大。为了鼓励员工提高各项指标的表现,X公司取消了原来对员工绩效进行强制分布的做法,改为全凭具体指标数字说话,高就是高,低就是低,绩效用客观事实来评价。以耗电量这一个指标来说,单位产量电耗每降低一度,一年就节省480万度电,按0.65元/度电计算,就是312万元。

部分员工还在担心:“我们把指标提高了,公司会不会把考核标准也提高?这样我们永远也赶不上” 。X公司总经理回答:“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优化指标表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否则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但在内部考核上,考核标准在一定时期内会保持稳定,至少一年内不会调整,一方面也要维护政策的严肃性,一方面需要对大家进行充分激励” 。

在这样的绩效管理体系下,X公司近几个月内的能耗指标均大幅度改善,部门考核得分基本都在100分以上。

从目前来看,X公司的第一步初见成效,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就是第二步,提升全体员工能力水平的问题了。而这一步将是一个持续2-3年的变革过程,X公司已经做好了准备。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有哪些成本是老板们开公司前未曾预见到的?

做餐饮的,小门小户,强答一波。1、电费,第一个月电费5800,要知道我门店才60平哦。后来才知道,物管的电费按1.8元每度收的。2、外卖平台收费。饿了么平台扣点15%,美团平台扣点18%!!扣的都是利润啊,所以外卖现在不好做了…。
这种聚会基本都是公司一年一度年终奖颁奖典礼或是鼓励员工并宣扬像新人宣扬企业文化。线上开会,线下直播给全体员工观看,一般能亲自到场聚会人都会涨工资,且如果表现具有"狼性"还能有额外奖赏,场上会有各个门店的老总(区域经理或CEO)颁发奖学金给表现出众或大型比赛得奖的老狼。仪式末尾会有隆重的盛宴来填饱小狼的肚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6 18:3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企业家生态论坛的目标不仅仅是赚钱,还有对社会的责任、爱、使命,才是这个论坛最终要取得的。我们必须要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我们要有自己的目标,但是为什么有这种目标?因为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8 09: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关键任务是突破事实和数据的限制,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我们会发现自己需要越来越希望寻求新的可能性,并创造出可以实现这些可能性的愿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1 08: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造物先造人,造人先造己。企业首先要造就的是老板,老板是企业最大的推力,也是最大的阻力和天花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 20: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真正的社会企业家才能画好这条曲线,因为他知道这其中的价值和意义有多重要。有些事可能从一开始的起心动念就让我们觉得有动力,觉得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 22: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已经进入到了新经济发展时代。社会问题的解决,仍然需要一些个人对个人的帮助,需要这样的创新技能,需要这样的倡导,这就是我们社会企业的问题,我们相信很多的社会企业家在中国是很好的企业家,我们需要你们这样的天才,能够适用于我们社会问题的解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