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慎重:高离职率的今天企业该如何留才?

[复制链接]
查看: 1016|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5 14: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感觉这辈子我都不可能再去干销售了,我人生的第二份工作,是在社交软件,例如某Soul,跟别人要微x,然后成为朋友 建立信任,逐步代入到自己的职业,是名营养护肤老师,然后就各种骗顾客从自己这儿买护肤品就行了。每个人都有七八个手机,和七八个微x号。最主要的整个工作氛围,真的跟打了鸡血一样,动不动就鼓掌,大声喊:好!谁卖出去了,还要鼓掌,恭喜xxx出单!我干了两天我就赶紧跑了。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目前在人才吸引和管理方面,企业管理者或许都有如下的困扰: 哀叹无才可用,从而打着灯笼在外搜寻人才;而内部人才却埋怨没有发挥得空间,于是频繁地跳槽,让企业成了名副其实的“人才客栈”;HR则处在老板与员工的夹击之中,成了苦不堪言的受气包!

目前在人才吸引和管理方面,企业管理者或许都有如下的困扰: 哀叹无才可用,从而打着灯笼在外搜寻人才;而内部人才却埋怨没有发挥得空间,于是频繁地跳槽,让企业成了名副其实的“人才客栈”;HR则处在老板与员工的夹击之中,成了苦不堪言的受气包! 员工的忠诚问题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头疼的问题。 2013年初,美国知名民调机构盖洛普公司公布其2011至2012年全球雇员对工作投入程度的调查,该调查对象为2011至2012年间142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员工。 调查显示: 在这142个国际和地区中,仅13%的员工是真正敬业的,高达63%的员工漠不关心,有24%的员工消极怠工。 中国的敬业员工比例仅为6%,远低于13%的全球平均水平,中国员工敬业度全球倒数第一。 这个数据是不是很可怕。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或许是多方面的。若从员工角度,以前,一份工作可以带给一个人很大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而新生代的劳动者,对于工作已不仅仅是一份生存的需要,并且有了更多的选择性,甚至有的即使啃老也不愿意去做一份普通的工作,领着每月不多不少的薪水。 而根据2017年招聘趋势报道,企业在人才吸引正面临着:简历数量少、约面率低、面试通过率低等三重招聘困境。优秀人才市场的供需已产生不平衡,主动来应聘工作的求职者企业大多觉得不合适,企业想要的人才又很难觅。 使得如何留住优秀的人才,企业要做好准备,且比以往要付出更多。 站在员工的角度想一想 现在早已不是企业高高在上的时代,而是真正的双向选择。 你想招募到或是留得住优秀的人才,首先,你得了解他吧。 你了解你的员工吗?你愿意花时间和有耐心去倾听他们内心最真实的需求吗?员工对你这份工作的真正满意度是多少你清楚吗? 面试的时候,我一般都会问求职者一个问题“请你对你上一份工作满意程度打分,如果10分是满分的话,你打几分?” 打分高的求职者我会问他高的理由,是否合理,以及通过沟通,一方面可以看得出这名员工的感恩之心和敬业态度,另外还能借鉴这家企业做的好的地方。

打分低的员工,我也会问他低的原因,是否客观,从而对照我们企业是否也需要改善。 有一次闲暇聊天时我一个同事和我说,你是第一个在约我面试时,电话里就先和我沟通了很多事项,比如我的住址(距离的匹配性)、过去工作经历(岗位的匹配性)、未来职业规划(长远的匹配和稳定性)都会沟通的HR。 我很不理解,这不是正常的电话面试中需要沟通的内容吗。她则说,她之前碰到很多企业HR在电话里并不愿意去了解求职者的需求,而是直接就把她忽悠到公司,然后面试的时候对公司的情况还含糊其辞,沟通了半天最后发现不匹配而浪费彼此的时间。 而我的这种提前沟通让她觉得备受尊重,且很专业。

作为HR,我考虑的是,想要吸引人才,首先你得了解对方的诉求。并且员工也是企业的“客户”,唯有了解你的客户,针对性的满足他们客观所需,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兴趣和热情。 “企业目标”与“员工目标”真的相悖吗? 有一个案例很有意思,说的是有一位求职者在面试时,面试官问其兴趣爱好是什么,对方说喜欢写作,业余时间会给一些专栏写写文章。 原以为这会是加分项,没想到面试官当时就要求如果录用就得停止爱好,因为担心写作会影响其全职的工作。 我雇佣你了,你的所有时间就是我的。就像有些企业要求员工24小时开机待命一样。而为什么不换一种角度思考呢。写作能力强对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优势,且员工的个人时间保证了,休息好了,才能以更好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工作。 双方的目标其实是可以一致的,就看企业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文化去影响员工。 某500强企业,在制定企业“共同愿景”时,就很好的将员工的个人愿景和企业愿景进行了统一。 比如你要当发明家,要做自己产品的操盘手,你就可以向公司申请资金用于启动自己的个人项目,时间在工作时间的15%以内即可,公司也允许项目的失败。

正是这种将企业愿景与个人愿景相互转化的做法,让公司开发了6万多高品质产品,并总能快速推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 若企业认为我每月支付你薪水,你就得一切无条件的遵照公司,但优秀的员工在一家企业并非只是为了那一份工资,而是把选择一家企业当成一种“投资”。 他投资你这个平台,为的是让自己得到快速成长,发挥所长,实现自己的价值。 而企业的目标也是通过雇佣合适而优秀的人才,激发他最大的潜能,给企业创造价值。 消除企业内部消极系统 企业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这里有职场精进,就会有所谓的宫斗。有满满正能量,或许也存在消极系统。 薪酬太低 薪酬依旧是最大的激励因素,人才关注第一位的往往还是薪酬。

而薪酬的公平性及逐渐的透明化,也越来越重要。 工作憋屈没有公正、透明的竞争环境 办公室斗争氛围浓厚,导致人才难以开展工作,或管理过于严苛,变相苛刻员工工资,以及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没有考核的机制,人才的工作得不到认可。 看不到前途 每个人都会在乎自己的前途。 公司前途:是否蒸蒸日上,是否有吸引力,以及老板的格局、魄力和决策能力等。 个人前途:表现为能否为自己持续增值,是否能获得职业发展和升迁的机会,能否借助平台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散播负能量 企业就像一个大磁场,什么样的人吸引什么样的人,优秀的人喜欢和更优秀的人在一起。而那些喜欢勾心斗角、传播负能量的人就像害群之马,毁企业于无形,尤其是初创公司。

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及时发现及时控制,而不是任其发展,影响企业内部的人员士气甚至引发群体离职。 让企业形成人才磁场 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广阔的发展空间、完善的培训机制、规范化管理、员工持股计划、价值感的认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样的企业才能汇聚更多的人才。 企业需要打造人才磁场,提升自己的人才吸引力:具备竞争力薪酬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若这个根基不稳固,其它诸多的留才策略只能是空中楼阁,空洞而起不到作用。 这是满足人才基本生活的需求,同时也是对人才价值的现实认可。 与同行业进行横向比拟,审视公司的薪酬所处的层次,是否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在公司内部进行纵向薪酬比较,审视公司关键人才的薪酬是否还在公司内部同样处于“关键”位置。对关键性人才给于“关键性”薪酬,这不仅是一种显性的价值回报,更是对其隐形的一种鞭策。 招聘A类人才,建立关键人才决策机制。

企业管理者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人事管理”上,让优秀的人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打造高绩效人才生态圈。 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和企业文化,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和目标。 给人才一个好的前途,让员工分享公司的成功,或许这才是公司与员工的共赢之道,才是聚才和留才的最佳策略。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有哪些成本是老板们开公司前未曾预见到的?

做研发,花钱是不断的花,到哪天才能做出优秀的产品,事先无法预计。那种让人很激动的点子都是靠不住的。当然,不能激动人心的点子更加靠不住。创业最初肯定有点子,如果只打算这个点子做出来之后就成功,只准备了那么多钱,一定会失败。失败是意料之中的,成功则无法预料。创业好比买彩票,知道每次都会输,知道偶尔能中个小奖,但什么时候才能中大奖呢?不知道。
里面吼那个,就是公司最喜欢搞得拓展活动,请一帮所谓的教练训练你,问你们是团队还是团伙,不去还要算你旷工。当时喊我学设计大学毕业刚上班的时候,公司搞这个拓展,做了这个游戏叫打败大魔王,你要说出自己名字那些,然后有些人嘶吼那些,吼出来,所谓的扮演大魔王的人还是说:不通过,我听不见! 我当时去吼了,一下。他说他听不见,我脾气瞬间上来了:你是nm的聋子?啥子垃圾拓展,你们看可以说我是笨,但是不能用这种弱智活动侮辱我的智商! 然后当着全公司人转头开上我的奥迪A6L就辞职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3 18: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商业模式一定要可持续性,过去的几年里,因为中国市场的确非常非常热闹,所以很多的烧钱业务都非常非常容易融到钱。很烧钱的企业,现在已经不赚钱了。投资人很多没有那个胆量砸钱,中国也有很多最近烧钱的企业,再融的就会产生问题。做企业一定要想明白烧钱会不会烧出这个企业的可持续性,不要把钱补贴给了白眼狼,你一旦补贴人就不见了,这种商业模式是最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9 17:58:37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不是领导,管理是让一个系统正常运行,帮助你完成你知道如何完成的事。而领导是建立新系统,或者改变旧系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9 21: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组织或者一场运动能够取得长期的成功,不是因为它们的文化,或者它们的核心制造能力,或者它们使用的先进管理手段,而是因为他们能够不断地造就各个层级的领导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1 06: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制度让好人坚定地留下来,让他找到做好人的价值和快乐,拥有持续做好人的力量;好制度让坏人赶紧走出去,让他觉得留下来没有价值,而且是一种痛苦,让其自动放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 16: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时代需要企业家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总结为16个字,叫“家国情怀,学者智慧,商业思维,江湖行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