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专注:把脉企业大学

[复制链接]
查看: 849|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5 14: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他们住在郊区,残破的求职公寓,为了家人,为了生活下去,丢人吗?他们不觉得,我们觉得而已,弱肉强食的社会,生活在底层,你可以反抗,再找份工作罢了,但是找工作的这几个月,也需要钱啊,没存款就忍着吧。大家不要被视频标题骗了。我是学医的,神经内科。毕业后在精神病院当主治医生,视频内的行为都是我们为院里的病人量身定做的康复操,目的是让病人活动康复治疗。根本不是什么公司的企业文化。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自去年年初,就不断有企业大学的运营负责人来电,咨询他们遇到的问题,希望我们能给予指导。他们反映的情况主要集中两个方面:一是,办学效果不好,学员不积极,部门不认同,领导不满意;二是,由于企业组织调整,企业大学从内设部门调整为社会化服务机构,从

自去年年初,就不断有企业大学的运营负责人来电,咨询他们遇到的问题,希望我们能给予指导。他们反映的情况主要集中两个方面:一是,办学效果不好,学员不积极,部门不认同,领导不满意;二是,由于企业组织调整,企业大学从内设部门调整为社会化服务机构,从成本中心变为利润中心,企业大学的运营人员对未来很迷茫。我们应邀对4家企业大学进行了实地调研,并提出改进建议。

问题与对策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几个问题:一是,企业大学办学目的、任务模糊。在4家企业中,有1家是“自力更生”,自建企业大学;有3家聘请了咨询机构,帮助建设企业大学,但办学目的、任务都很模糊。清一色的原因是,每年外派学习或请老师入企内训,花在培训上的费用也有几百万,索性自己办学,所以对企业大学既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也没有赋予企业大学新的任务和使命,新瓶旧酒,简单翻牌。

二是,企业大学缺乏科学规划、配套制度和方法。企业大学的规划应围绕4个方面,即培训体系、知识管理体系、创新体系和组织运营体系来进行。但在调研中,我们看到的规划多数是企业大学基本建设规划,占地多少,建筑面积多少,绿地多少等等。企业大学建设俨然成了硬件大比拼。

八十年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在其就职演说中有一段关于大学的著名论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其核心观点是大学之所以伟大,不在于硬件的完善,而在于软件的优势,即优秀的师资和优良的教育系统。

然而,我们很少见到在软件方面有成体系的企业大学规划,多是一些所谓培训地图、需求调查、课程设置、培训方式、E-Learning系统搭建等等,企业大学软件建设不仅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也缺乏方向性、根本性的主轴和核心,企业配套制度和方法也寥寥无几。

三是,企业大学功能幼稚化、片面化。我们看到的企业大学多数还停留在请老师授课或人才培养方面,企业大学功能未能正常全面发挥。

对此,我们的改进建议是,首先要重新明确企业大学使命、功能和各阶段任务;其次,要建立科学规划及配套制度和方法;同时,要与高校或对企业大学有深刻理解和实践的研究咨询机构合作。

首先,中国企业大学的定义、标准有待确立,为企业大学建设提供理论基础。被视为企业基业常青的基石和基因的企业大学,在中国却面临着缺乏理论指导的尴尬,企业大学的发展堪忧。一些商业机构乘机而上(为企业做企业大学咨询、指导),粗制滥造者比比皆是。就好比一首好曲子,被南郭先生给奏瞎了,而齐王还不知道。

尽管企业大学已走过60年历程,但在中国尚属新鲜事物,且在世界范围内对企业大学的内涵和外延也尚存争议。另外,因国情不同,文化不同,企业实力和企业发展阶段不同,中国企业照搬GE克劳顿学院、摩托罗拉大学等西方企业大学建设模式是典型的食洋不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们认为准确定义中国式企业大学,对企业大学在中国的发展、标准建立以及企业收益最大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研究机构要在企业大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上发挥主力军作用。在这方面,要避免两个倾向,高校、研究机构的学者容易把企业大学教育公共化,以MBA课程体系直接导入企业大学;而咨询公司容易把企业大学教育碎片化,以人力资源咨询和内训做简单拼装。

作为我国最早研究企业大学(商学院)的高校学术机构之一,我们在企业大学定义、标准、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建立了一整套模型、工具和方法,取得了相应成果。

通过多年来对国内外企业大学(商学院)的研究和咨询辅导实践,我们给出企业大学(商学院)本土化定义:以提高组织智商(OIQ)和组织情商(OEQ)为目标,以保障企业柔性进化、自我更新为目的,以解决企业短期生产经营问题和战略支撑为任务,从思想意识、经营技能、管理技能、职业操守、岗位技能方向培养企业现在和未来所需人才队伍,传播企业文化理念与核心价值观,不断为企业提供创新思想、创新成果和梯队人才的企业内设组织。它是企业的党校、干校、技校和研究院的结合体,是知识、人才、创新和变革的摇篮。

其次,中国企业大学目的和任务需明确。否则,企业大学的定位就会走偏。企业大学到底为谁服务?为企业,为行业,为产业还是为社会?这些问题绕不开也含糊不得,它们是企业大学本身的战略问题。企业大学的根本任务是为企业短期生产经营问题和战略支撑服务。可以简短而明确的回答是,企业大学为企业服务。

启示与思考

如何理解企业大学?企业大学之所以称之为企业大学,其关键并不是企业出资办的教育机构,而是为企业服务的机构。企业出资办学,开展社会化服务,这是企业开辟了一个业务模块而已。企业大学如果丢掉了为企业服务的这个根本,就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大学。

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是否过于武断?为产业链企业,即上下游企业服务,难道不是企业大学的任务吗?我们提倡企业大学为上下游企业服务,这与企业大学为企业服务不仅不矛盾,反而恰恰说明了企业大学为企业服务的本质。企业大学服务于上下游企业,是企业增加在产业链中的竞争力、话语权的手段,而绝非目的。另外,除非有企业希望进入教育市场,否则我们不赞成企业大学为与企业自身发展不相关的企业、行业服务。

也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是否过于狭隘?我们认为,中国的企业普遍没有强大到可以无视竞争的地步。企业大学输出的是对企业发展有用的人才和创新成果,培养的是企业公民,而不是培养竞争对手。支持这个观点的理由简单而无疑。

一些并非希望进入教育市场的企业,由于企业大学自身运作效果不良或者企业内部管理结构、核算体系等原因,把本应作为成本中心的企业大学变为利润中心,把企业大学从内设部门调整为社会化服务机构。

这样的定位和调整对中国企业大学的发展十分有害。起码对现在的中国企业,弊远大于利。作为企业大学,首先是把企业自己的事情搞好,把企业大学对企业的支撑性作用发挥好。作为企业决策者,如果一开始就搞企业大学社会化,就会顾此失彼,得不偿失,失去了创办企业大学的意义。

即使希望进入教育市场的企业,也不应该把企业大学完全推向社会,可以考虑把现有企业大学划分为两个业务单元——即内设部门和社会化服务机构,独立核算。

另外,和国外不同的是,由于我国教育体制所致,多数企业大学无法与普通高校进行学位学历对接,所以在中国相当长的时期,企业大学延伸功能无法实现。

还需强调的是,企业大学建设的难点恰恰是如何为企业服务,而不是对社会服务部分,所以我们的研究也是基于企业大学定位于内设组织的研究。

第三,企业大学建设是系统性工程,需分段实施,其功能、任务逐步体现。尽管企业大学是企业战略性项目,但并不代表其作用和效果在一、两年内无法衡量,要等到遥远的未来才能实现。学术界若以企业大学是战略性项目为托词,忽略对企业大学进行战术性研究,不仅会招致企业界对企业大学功能、效用的质疑,还会客观上将影响企业大学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我们认为,对企业大学性质正确的认识是,企业大学既具战略性,也具战术性,对企业来说,企业大学是战略性与战术性兼备的组织。基于此,我们提出企业大学“任务三段论”、“九大功能叠加论”。

有学者认为企业大学的建设任务应该以员工能力为导向。而我们认为,创办企业大学是企业行为,就无法脱离,也不可能脱离企业本质规律。企业大学不是公共教育,不需承担公共教育职能,培养的是企业公民,而非社会公民。所以,企业大学的任务,也是惟一的任务,就是为企业服务,为企业绩效服务;

我们把企业大学的任务依次分为三个阶段,即战术任务阶段、战略任务阶段和员工自我发展阶段。战术任务阶段是指企业大学为企业当期(1~3年)的生产、经营、投资任务服务,以改善型创新为主,培养急需人才,解决相关问题,为企业短期任务完成保驾护航。

战略任务阶段是指企业大学完成战术任务的同时,为企业长期(3年以上)目标服务,以突破型创新为重点,解决战略性问题,并成批量地培养梯队人才,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员工自我发展阶段是指企业大学完成战术任务、战略任务的同时,兼顾员工自我发展,以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或者员工自我兴趣、爱好,即员工个性化需求为中心,开展企业大学教育,实现从“企业导向”向“员工导向”的演变。这个阶段的起点较晚,一般在企业大学创建后的5年或10年以后才会出现,甚至还需要更长时间。

用马克思的话能更好地理解企业大学的“任务三段论”。战术任务阶段、战略任务阶段,是必然王国阶段,员工自我发展阶段是自由王国阶段。企业大学的发展也是一个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

另外,企业大学的功能是逐步完善、逐渐发挥的过程,其智囊功能、变革推动功能、文化建设功能、创新功能、梯队人才培养功能、品牌功能、产业链整合功能、核心团队提升打造功能、核心竞争力动态打造功能等九大功能在三阶段中渐次叠加实现。

第四,企业大学将会在中国蓬勃发展。首先,中国正面临着经济转型,企业的培训需求、人才需求、创新需求旺盛,客观上催生了企业大学;其次,中国具有教育传统和“天下一统”的文化传统,所以,无论什么性质企业的企业家都有精神传承的强烈愿望。而企业大学不仅可以满足企业在物质利益方面的战术和战略诉求,也可以满足文化传承、组织控制、继任者选拔等企业家关注的诸多政治诉求和精神诉求。

可以预见,就像科学管理思想发端于美国,却发扬光大于日本一样,企业大学也将在中国的土壤上蓬勃发展,为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做出战略性贡献。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90后员工普遍不愿意讨好领导了吗?为什么?

我的前公司,微信群名字就是一个90后Hr取的,叫金粉世家。老板姓金。我是发工资后一天提的离职。群里正好在约发工资后去哪happy。我说我就不去了,一个要离职的人,不去扫大家的兴。这位90Hr开始走油腻腔,说什么只要一天还是同事,就是大家庭的一员。金爸爸会在聚会上发红包,抢个红包再走。本80后说了句,我没那么多爹,就退群了。80后,不是为了那点臭钱,也普遍不讨好领导。90后,如果能给够臭钱,讨好领导起来有创意得多。如果90后,都普遍不讨好领导了。说明90后,普遍钱没给够。
你和钱,对我都不重要,你没钱,对我很重要。什么意思?只有当你没钱了,你才会为了求生而向我出卖劳动力,为我服务。怎么让你没钱?挤掉你的生存空间,买断越来越多的生产资料,直到买光,浪不浪费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些生产资料都属于我,你不能动,想动就来当我奴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2 01: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企业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来看,没有永远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成功的企业,所以趋势当中寻找洞见,能不能选择我们的战略决策,选择比努力重要。无论是做企业还是个人分享上,一定要明白最终的结果都是要退出,离开这个世界、退出行业的成长周期。想到退出才能够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5 12: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是抱怨下属未达成成果,而是设定诱人的激励计划;不是死压指标,而是执行激励政策;不是分解任务,而是分解奖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7 16: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深思熟虑的决策者,你的首要任务是找出问题的本质,然后考虑如何最好地解决它。因为所有的方法都有优点和缺点,没有唯一的解决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1 05: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把一生当作自己的远大前程,你也可以改造社会。社会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尤其互联网乃至物联网时代,一次微小的改变或者介入,都有可能引发一场摧枯拉朽的小风暴。如果我们不能改变大环境,那就改变小环境,如果小环境也改变不了,至少可以改变自己。真正想改变社会的人,他们的心目中没有敌人,只有努力想要救济帮扶的人。很多人花一辈子才明白的道理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实在太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 13: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是竞争中的决胜因素,大到企业,小到个人,大量准确的管理知识储备是激烈竞争中的关键所在。有了管理,组织和个人才有效能,唯有通过管理,智慧、才华、天赋、学识才能诞生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成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