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没错:企业培训——企业培训中的典型性病症

[复制链接]
查看: 865|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5 14: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感觉这辈子我都不可能再去干销售了,我人生的第二份工作,是在社交软件,例如某Soul,跟别人要微x,然后成为朋友 建立信任,逐步代入到自己的职业,是名营养护肤老师,然后就各种骗顾客从自己这儿买护肤品就行了。每个人都有七八个手机,和七八个微x号。最主要的整个工作氛围,真的跟打了鸡血一样,动不动就鼓掌,大声喊:好!谁卖出去了,还要鼓掌,恭喜xxx出单!我干了两天我就赶紧跑了。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当企业培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企业管理者所认识,人力资源部们开始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遗余力时,企业绞尽脑汁推出的培训,因为种种原因,染上了流行性病毒。培训表现出来了典型性病症,不得不引起重视,并及时调整策略,采取措施,避免

当企业培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企业管理者所认识,人力资源部们开始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遗余力时,企业绞尽脑汁推出的培训,因为种种原因,染上了流行性病毒。培训表现出来了典型性病症,不得不引起重视,并及时调整策略,采取措施,避免病情加重。要不然,会竹篮打水一场空,辛苦的投入换来的是无限的惆怅。

下面的典型性病状主要有:

A.六神无主,不知道培训什么,社会流行什么就培训什么;

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喜欢赶时髦,对培训内容的选择不清晰,受媒体热点炒作的影响特别大,市场上在推广物流,就马上办一期"物流知识培训班";报纸上在宣传知识经济,就立即组织"知识经济研讨会";有的一听说要网络化、信息化,就一窝蜂的搞计算机、IT培训;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了,又一窝蜂地参加各种有关世界贸易组织的研讨会。于是,什么ISO9000研讨会、英语班,外贸短训班、资本运作培训班、项目管理培训班等等,办了一期又一期,从表面上看,企业培训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其实是无的放矢,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是:组织者不了解企业的现状,不了解员工的需求,更不了解工作中的难点,这样的人力资源部其实压根就是混混噩噩,不知道自己是谁的。培训组织者的迷失,导致了培训的浮躁病。这种培训只重视表面的数量,不管培训的质量;只管场面面子和自己的所谓业绩,不管培训是否有针对性。

B.小肚鸡肠,斤斤计较金钱,认为培训是一种成本,越经济省钱越好;

目前许多企业经营者较偏重市场运作方面,特别是在广告投入上,不惜"一掷万金",渴望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却轻视了显效期较长的"培训"投资。这主要是有些管理者错误地认为:培训是一种成本,作为成本,当然应该尽量降低,因此,能省则省,在企业培训方面投入的资金甚少。而且还患得患失,害怕折本。

殊不知,培训不是一种成本,而是一种投资、一种间接投资,要通过人的改变来产生效果,取得的效果是潜移默化的、无形的,通过员工素质的提高从而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间接的。培训是对人的投资、是对知识的投资,这也许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投资,但也是最有价值的投资,您将获得的投资回报率也是最高的。据国外有关资料统计表明,对员工培训投资1美元,可以创造50美元的收益,投入产出比为1∶50。相信有了这样的收益,经营者会在培训上也一掷千金的。培训虽然不能立杆见影的产生效益,但是,它的效益一定会发挥出来的。而且是持久的。

C.自负自满,固步自封,认为企业效益好,什么都好,不需培训;

目光短浅,只顾眼前,不未雨绸缪,计划未来,典型的自我欣赏,自恋症。花无百日香,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太快,今天的效益好,并不能保证明天的持续效益好,据统计,世界500强的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左右,美国新企业80%在第二年就宣布倒闭。中国的企业短命得更厉害,因而在企业经济效益好时,适当加强培训恰恰是为了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计。而且加强员工培训,能使企业的经济状况更好;而由于缺乏员工培训,可能会使员工的不适应增多,导致企业经济效益的下滑。

D.悲观自卑,得过且过,企业效益差时无钱就不安排培训

有的企业一旦经济效益不太好时,就说资金不足而尽量减少培训或者干脆不培训。其实这种做法是对培训的短视。效益差恰恰是不培训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其因果链往往是:不培训--经营不好--更不培训--经营更不好,要打破这条因果链,走出魔咒和怪圈,一定要从重视培训入手,因为培训是转亏为盈的重要手段,如果不通过培训,员工的态度、技能、知识不提高,企业转亏为盈几乎是不可能的。恶性循环的后果是,越来越没钱,越来越没有人呆,慢慢走向完蛋。

E.舍本逐末,轻重不分,关键的高层管理人员不参加培训

一些企业的最高领导人错误地认为:培训只是针对基层的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而高层管理人员不需要培训,其理由是:他们都很忙、他们经验丰富、他们本来就是人才。培训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他们看来就是让素质低的人提高。

显然这种认识是病态的,应该说,一个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最大。因而高层管理人员更需更新知识、改变观念。国外许多知名企业就作出这样的规定:越是高层管理者,参加的培训就越多,有的甚至把培训作为一项福利按职级进行分配。高层的病态思维直接导致企业的培训没有理想的效果。领导的观念止步不前,企业能不断向前发展才怪!

F.迷信,迷恋,单相思,认为培训是灵丹妙药

有的企业对培训急功近利,希望立竿见影,有的还企图通过培训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的所有问题。近几年我国企业发展迅速,急需各种人才,但有的企业却很少下大力气培训自己的管理人员,总觉得"没有时间慢慢锻炼他们",恨不得用两三天时间就使管理人员从素质到精神面貌发生根本变化,把培训工作当作治病良药,药到病除,立刻为企业创造绩效。希望毕其功于一役,过分的迷恋培训的作用,往往导致事与愿违,企业是个大系统,小社会,病毒入侵的几率多,需要不断地调理,才可能保持健康。世界上没有灵丹妙药。管理的提升除了培训,还要有其他途径。

G.为培训而培训,好大喜功,面子意识大于效果意识,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许多企业在对外宣传时,常把本企业有多少高学历员工作为热点,造成企业纷纷为员工拿到MBA证书和其他证书不惜花费较高费用,不正常需求高涨。结果必然造成许多参差不齐的国内外MBA培训班及各类证书培训班遍地开花。有的企业培训工作流于形式表现在对培训课题的确定不够细致,针对性不强,没有完整的系统性。培训不是为企业撑门面,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人人都拿MBA,人人当职业经理人吗?花钱还得看对工作有没有实际效果,培训的后续跟踪和效果评估显得特别重要。

H.患得患失,焦虑不安,害怕培训后员工流失得不偿失

不少企业的管理者都有这样一个困惑:不培训,人员素质跟不上,影响企业效益;培训后,员工又不安心本职工作,弄不好跳槽到别的公司,甚至更可气的是跳槽到竞争对头公司。对待这个问题,很多企业无奈地选择了这样的做法:只培训眼前必须的内容。这也成为了管理者们不主张培训的最有力"理由",实际上员工真正流失的原因并不是源于培训。据调查,员工跳槽的最大原因是"公平"问题,还有福利问题、制度问题、人际沟通等问题。总之,现在还没有任何的调查表明员工跳槽理由是因为接受培训所致。而且情况恰恰相反,如果企业重视培训,真诚地与他们交流,并使他们感受到被重用,他们就不会想离开。正如凯斯通公司的查克?麦克高文所言:"你越培训员工,他们就越能出业绩,业绩越好,他们就越想留下来。"度量决定了境界,所有的付出都先想着回报,付出可能就是一种负担。

于是很多公司在培训之前让员工签协议:培训后离开,要赔偿损失。其实这是一种最低级的留人方式,让受培训者心理总有疙瘩,不但不感激企业,反而会促使他培训后就离开。一个好的人性化的公司,不可能会做出这样的举动,他们会尊重员工,让员工珍惜培训的同时,还想继续为公司服务。这才是高明。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90后员工普遍不愿意讨好领导了吗?为什么?

不捶领导就不错了,还巴结?想啥呢?告诉你,为什么90后员工不愿意巴结领导:1.看到跪舔领导的人,心里情不自禁衍生两字:恶心。都说绿到你发慌,舔到最后真的让人发慌。2.跪舔领导,一不能让你发家致富,二不能让你横行天下。搞到最后,就算你颐指气使,同事们也会觉得你是跳梁小丑。3.你见过电视剧里哪一个跪舔巴结的人有好下场?所以,真的没必要去巴结,去跪舔。如果你有才华,就用才华折服人。如果你有气质,就用颜值迷倒人。靠自己,才是王道。巴结别人,永远是小丑。
里面吼那个,就是公司最喜欢搞得拓展活动,请一帮所谓的教练训练你,问你们是团队还是团伙,不去还要算你旷工。当时喊我学设计大学毕业刚上班的时候,公司搞这个拓展,做了这个游戏叫打败大魔王,你要说出自己名字那些,然后有些人嘶吼那些,吼出来,所谓的扮演大魔王的人还是说:不通过,我听不见! 我当时去吼了,一下。他说他听不见,我脾气瞬间上来了:你是nm的聋子?啥子垃圾拓展,你们看可以说我是笨,但是不能用这种弱智活动侮辱我的智商! 然后当着全公司人转头开上我的奥迪A6L就辞职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9 22: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竞争激烈的商战中,企业家们缺的不是战的能力,而是略的魄力!战要战得坚定,略要略得坚决!战要战到极致,略要略到彻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1 10: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战略有时候是蓝海,有时候是红海,有时候是长尾,有时候是头部,没有定数,只有管理才是永远的蓝海。企业家要清醒地认识到,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所有伟大的战略,终究需要落地,才能产生绩效。企业经营的本质还是投资回报率,而投资回报率是管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企业需要围绕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的打造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基业长青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9 19: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为社会承担责任,可以表现在多个方面,或改善劳动者的环境,或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这些都可以说企业对社会承担责任。创新节约能源技术,生产环保产品等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1 07: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好的领导都有些共同的特质。在创建联盟、发展和运用支持体系、激励,以及倾听和发展他人方面,领导者的效率要比一般人高得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1 09: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工匠精神是中国企业转型的必备条件,工匠精神不但代表着一种新的生产理念,它也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方向。从低端制造的迷茫中走出去,淘汰落后重复产能,加强技术创新,其最终的目的是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与形象。那些百年老店承担起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那些新兴的企业也加入行业,为建设中国更好的明天而奋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