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狡辩:培训:给你染上公司颜色

[复制链接]
查看: 843|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5 14: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以前在优衣库每次开完会不也要喊口号嘛,第一次店长没和我说,他们在那喊口号我当时都懵了,很多日企就这样的,其实生活真的挺无奈 他们是为了养家糊口,我一个学生在销售行业经常上班,有些成年人真的背负一个家庭付出了太多。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给你涂抹上公司的颜色经理人也是有“血统”的,无论你的血液是什么颜色,可以肯定的是在组织中被同化被融合是一种必然。

给你涂抹上公司的颜色经理人也是有“血统”的,无论你的血液是什么颜色,可以肯定的是在组织中被同化被融合是一种必然。

“知名公司陶冶出来的经理人都有鲜明的特点,这是不同公司文化熏染的结果,经理人的颜色就是公司文化的颜色。”上海伯乐管理顾问公司猎头顾问庄华如是说。当经理人走入你视野的时候,尝试去感受他们不同“颜色”的性格,这就是公司的文化标签。

华为:染红狼群的眼睛“华为人的眼睛都是红色的,或许这就是华为公司文化熏陶的结果,这让我们感觉有点恐怖。”华为的竞争对手朗讯公司王先生这样评价“狼性培训”。

与其它跨国公司一样,华为招聘时更青睐大学应届毕业生。在正式加入华为 前,新入职的员工需要参加20天的公司文化培训。

新员工入职,就有了自己的工号。如果你的号码为“17450”,代表你是17450个进入华为的员工,你的邮箱和培训编号都是这个号码。同时,你拥有了自己的培训档案,因为华为员工在不同阶段会接受不同的培训。档案是培训内容、考试结果、教官评语和培训状态的一个完整的记录,正式入职后你的主管首先看到的就是你的入职培训成绩。

华为给每批新员工做“华为10期”这样的编号,每期分成若干50人左右的中队,每个中队分成2个小组,各个级别都有学员负责人。

宣扬民族主义情怀,“打败跨国公司,进入世界500强,为民族工业争光”是华为入职培训的主旋律;在培训方法上,华为从生产、市场和管理一线抽派员工与新人进行近距离交流,而且采用案例教学,这样不但保证了课程的生动性,而且让培训永远不与现实脱节;华为在新员工培训中穿插热情洋溢的高层演讲。据华为员工回忆,总裁任正非的每次演讲都会让大家热血沸腾。

入职培训时,经常唱的歌曲有《真心英雄》和《华为之歌》,另外还有专门针对销售人员的激励歌曲。这样军训似的生活,似乎和军人出身的华为教父任正非的经历有关。

华为人对培训中“大合唱”记忆犹新, “合唱听起来很傻,可是在那样的氛围,我确实被感染和沉浸其中了,合唱结束听到掌声的时候似乎给人一种重生的感觉,我知道自己成为了华为的一份子。”前华为市场部王浩先生表示。

华为的《华为人报》《华为技术报》《管理优化报》《24小时》是华为公司文化宣传的另一个阵地。“小建议,小改进,大奖励;大建议,只鼓励”这样的华为公司理念在报纸上无数次被不同的人演绎和强化。

公司视人才储备优于公司财务增长,花巨资从英国HAY公司引进全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内容包括任职资格、职业发展和考核体系,使得华为公司在不断壮大和发展中,“狼性”公司文化的传承得到制度的支撑。

口号:LG的培训之旅

在一个只有3万人的小城,突然出现一队身穿红色马褂,手拿红色旗帜的队伍。一边做20公里的拉练,一边背诵着各种斗志昂扬的口号。这不是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而是LG电子的新员工野外拉练培训。20公里下来,这些口号已经溶入每个员工的骨子里面。

“LG电子在中国的飞速增长确实让很多人吃惊,40%甚至更多的原因得归功于LG理念彻底的贯彻执行,亲身体验一下它的魔鬼培训,就知道LG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了,”电子经营革新部门尹源浩部长坦诚地说。

的培训确实具有不同于欧美跨国公司的特色。每天的培训时间表都会被安排得满满的:早上6:30起床进行早操,然后是封闭式的授课,一般课程都会到晚上9点以后结束。

在此之间员工没有任何的休息时间来进行思考,所有给你灌输的东西都毫无保留的接受。

为了让员工之间相互熟悉,LG设计了有趣的游戏。教官会给每个员工一份表格,里面有20个问题,比如:小组中谁是去过上海的人?学员必须在小组中找出那个人并记住他的名字,最先完成表格的人是游戏的胜利者。

毫无疑问的是:胜利者最先认识了所有的人,这个游戏被称为“破冰之旅”,打破员工之间的隔阂并相互熟悉是LG认为推行团队意识的第一步。

每期新员工培训,有一首歌是必须学会唱的,即“Global Top 3” (2010年LG电子成为世界电子情报通讯领域前三强),唱歌一般放在晚上,培训的员工分为几个组,进行拉歌比赛,在热烈的氛围中每个员工都会忘我的投入到这项使命中,“不是在唱歌,而是用歌声为LG电子积蓄力量”参加过培训的张先生回忆。

每次唱歌,都会到深夜才结束,每个唱完歌的员工都会相信,LG的口号不是一个梦想,必将会成为现实。

前面所提到的野外25公里拉练是培训最后一天的训练科目,路程中一般会分为四段,每一段路程中会有一个任务,到终点的时候必须完成(比如开始时的口号,必须一字不差的记住,不能停顿的背诵出来,还有比如集体不间断跳绳30次等)。而拉练过程中一般走的路线比较偏僻空旷,足以使员工感到孤单和恐惧,通过这样的拉练无疑可以增加集体团队精神。

不可否认 ,LG电子通过这样封闭培训,集中的强化贯彻着LG电子核心理念。每一期新员工培训结束,他们的MSN名字无一例外变成培训中的各种口号。有人开玩笑的说,只要通过MSN的名字,你就可以知道每个员工在LG电子工作的年限,因为每个级别员工培训的口号都是不同的。

在这样进取文化的培训下,“华为人”和“LG人”形成了让同行尊敬又惧怕的红色性格。

先进公司既需要天才,更需要的是一样的颜色,一样的基因。

信息块:洗脑之着作:行为分析理论勒庞与《乌合之众》古斯塔夫。勒庞(1841-1931)是法国着名社会心理学家,以研究大众心理特征着称。《乌合之众》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译成汉字只有180页。但它却探讨并研究了“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群体的观念、推理与想象力”、“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法”等诸多与群体心理相关的问题。勒庞认为,现代生活逐渐以群体的聚合为特征,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淹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 本书被弗洛伊德评价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的典范”。

斯蒂芬。罗宾斯与《组织行为学》斯蒂芬。P.罗宾斯是美国圣迭戈大学管理学教授。其长期从事管理学研究并撰写大量管理教科书。《组织行为学》从个体、群体和组织系统三个层面探讨组织中人的工作行为,阐述人的内在心理和外在行为之间的关系。斯蒂芬认为群体思维现象有多种症状表现:1.群体成员把他们所作出假设的任何反对意见合理化;2.对于那些时不时怀疑群体共同观点的人,或怀疑大家信奉的论据的人,群体成员对他们施加直接压力;3.那些持有怀疑或不同看法的人,往往通过保持沉默,甚至降低自己看法的重要性,来尽力避免与群体观点不一致;4.好像存在一种无疑议错觉,如果某个人保持沉默,大家往往认为他表示赞成。

培训口号集锦“有强烈的成功动机!”

“成功者主动出击!”

“要成功不要借口,有借口就难成功!”

“过去不等于未来!”

“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成功者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

“任何成功者都是靠投资他的脑袋赚钱!”

“成功者拥有一流的态度,能力和技巧!”

“成功的态度决定一切!”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90后员工普遍不愿意讨好领导了吗?为什么?

不捶领导就不错了,还巴结?想啥呢?告诉你,为什么90后员工不愿意巴结领导:1.看到跪舔领导的人,心里情不自禁衍生两字:恶心。都说绿到你发慌,舔到最后真的让人发慌。2.跪舔领导,一不能让你发家致富,二不能让你横行天下。搞到最后,就算你颐指气使,同事们也会觉得你是跳梁小丑。3.你见过电视剧里哪一个跪舔巴结的人有好下场?所以,真的没必要去巴结,去跪舔。如果你有才华,就用才华折服人。如果你有气质,就用颜值迷倒人。靠自己,才是王道。巴结别人,永远是小丑。
这种聚会基本都是公司一年一度年终奖颁奖典礼或是鼓励员工并宣扬像新人宣扬企业文化。线上开会,线下直播给全体员工观看,一般能亲自到场聚会人都会涨工资,且如果表现具有"狼性"还能有额外奖赏,场上会有各个门店的老总(区域经理或CEO)颁发奖学金给表现出众或大型比赛得奖的老狼。仪式末尾会有隆重的盛宴来填饱小狼的肚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6 21: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管理,初步想法感觉是:顶层有一个决定层,决定层下面会有一个决策层,决策层即为企业制定各种方针政策,为决定层提供方案参考。决策层的人来源于部门,地方,高校等各渠道,人数或许可在50-100人,内部人员也是有流动,以保证方案优质。两个层的关系或许是:1.决策层提供自主化的方案。2.决定层也可以根据要求要求决策层制定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0 01: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什么?第一个就是要有钱,要赚钱、盈利,企业盈利才可以发展,才可以带来就业,给员工发放工资,回应社会的需求,让社会繁荣。第二个就是企业里的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企业的使命,每个人都应该与企业发展连接起来,如果企业赚钱,大家也赚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让企业成为一个大家庭、一个利益共同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 23: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产品强调个性化的智能定制,所以一定要在前端有捕捉用户个性化数据的品牌,这样才能满足每一位用户的需求。在互联网时代,要找到用户需要的突破口,这样才能从“我们”的时代进入“我”的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 07: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不停歇地面临大大小小的决策,有的决策可以凭借直觉和惯性决定,即使出现失误,结果也无伤大雅,但有些决策至关重要,需要谨慎决定。如何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呢?第一、浑球儿思维,有浑球儿思维的人并不屈服于“诠释者”安排好的剧本;第二、第一性原理思维,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第三,灰度认知,黑白决策,在认知阶段无须非黑即白,不要把讨论方案变成坚守立场的攻防战。与万物原理同行,我们看待这个世界,思考万事万物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3 20: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知识结构过程中,一部分是通过学习得来的,一部分是通过劳动来的;学习主要是读书学习,光靠读书学习不行的,读书学习可以增长知识,但有时候不增长智慧。人的智慧从哪里来的?人的智慧主要是在劳动中来的,劳动增长智慧,一个人如果光读书,不参加任何劳动,这个人最终可能就是一个书呆子。一个不劳动的人情商高不了。光劳动不读书也不行,没有理论的滋养你是受限制的。所以作为企业家必须提高自己的素质,拓展自己的眼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