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次我老婆她公司也举行这种培训活动,我那天正好送她去,结果听了五分钟,听不下去了,我蹓跶到楼下大厅,拿起备用机拨打了110,说是诈骗活动,场面很火爆,内容很洗脑,结果没十分钟警察就来了[doge],上去大概半小时左右吧!我老婆下来了,我假装不知,问怎么你也偷溜啦?她神神秘秘的告诉我,有人报警,活动取消了[滑稽],嘿嘿嘿,深藏功与名,这帮神经病,就是欠110收拾。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现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许多国内企业的业务内容和组织飞跃性地进行了扩张,国内企业今后也会不断地向全球化发展,那么在世界各地开展经营活动的时候,一方面需要共同拥有全球通用的普遍正确的经营哲学,与此同时确立以这种哲学为支柱的清晰的管理体制,并在实
现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许多国内企业的业务内容和组织飞跃性地进行了扩张,国内企业今后也会不断地向全球化发展,那么在世界各地开展经营活动的时候,一方面需要共同拥有全球通用的普遍正确的经营哲学,与此同时确立以这种哲学为支柱的清晰的管理体制,并在实践当中正确地加以应用,这是很必要的。在这种快速发展的中国企业里,引进正确有效的管理会计体制是一个紧要的、不可回避的课题。
首先,在理解阿米巴经营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阿米巴经营的目的,也就是说为什么需要阿米巴经营。阿米巴经营有如下三个目的,第一,确立于市场直接挂钩的分部门的核算制度。第二,培养具有经营者意识的人才。第三,实现以经营哲学为基础的全员参与的经营。
在日本常常有这样的一句话,叫做中小企业就像脓包一样,变大了就会破掉。就是说,组织越是肥大,就越难以掌握企业的实态,越难以弄清楚企业损失浪费的情况,也就无法下手进行必要的经营改善。而且,还会在经营方向的决策上发生错误,因此会使好不容易成长起来的企业陷入到衰退状态。
这样的例子是层出不穷的,小食品店的经营来说明。比如说有一家夫妻经营的小食品店,他们卖蔬菜、鲜鱼、筋肉以及各种各样的加工食品,在这种店里面,往往只是进行笼统的核算,对于究竟哪种食品赚了多少钱,他们大多是不太明白的。可是即使笼统计算是赚钱的,但实际上可能结果会是只是筋肉赚了钱,蔬菜还是亏损的。如果明白了一点,就会对蔬菜的经营从根本上进行改进。同时扩大筋肉的规模等等,采取必要的措施改进经营,这样就能够促进行商店的健康发展。
日本的稻盛和夫既是一位出色的企业家也是一位哲学家,在他的经营理念指导下,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都陶瓷(Kyocera)和日本第二电讯电话公司(KDDI),赢得了日本“经营之神”的称号。著名学者季羡林评价:“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稻盛和夫曾经说过:“什么是企业经营?对于我来说,经营就是日益提高自己的哲学理念。”他的经营理念概括为京瓷哲学,京瓷哲学的核心可以概括为这样的人生方程式:人生?工作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这个方程式可以做这样的解释:能力和热情用分数0到100分表示,而思维方式则从负100分到正100分。
举个例子,如果某人能力90分,热情20分,那么该人分数是1,800分;如果某人能力50分,热情90分,得分则是4,500分,高出前面懒人一倍。自怨自艾,生活没有热情和动力,没有真诚人生理念的人,他们的思维方式是负值,尽管能力得分高,热情分数也不低,但是其人生和工作结果反而会更低。乐观向上,热情活泼,心地好、真诚、正直是好的思维方式。在稻盛和夫看来,思维方式对人生成就起着决定性作用。
从“佛道”到“人道”再到“商道”,稻盛和夫总结出了人生至臻境界,同时也把握到企业领导者事业成功的准则。稻盛和夫的企业经营思想可以归纳为:企业家的人格修炼是决定企业成败得失的最关键因素。在经营KDDI公司的过程中,稻盛和夫一直贯彻着“以心为本”的经营哲学。稻盛和夫领导的京瓷公司一直奉行的经营理念是:“在追求全体员工物心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其实我个人觉得,这个并不是单纯钱或者股票的问题。你想让员工有归属感,应该问问自己有没有真正把员工当自己人,当合作伙伴,当事业上的战友。战略上的决策是否让员工参与,不能参与的情况下是否能做到信息足够透明,是否真正做到没有等级差异,是否让员工了解公司的种种业务关系、机会、瓶颈以及危险。老板问一下自己,公司是不是到处有不能让普通员工知道的秘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我觉得真只有傻子才会产生归属感。我们公司每个小伙伴都清楚地知道我们公司运作的大部分细节,项目收入,遇到的危险和挑战,每个人都清楚什么情况下我们能一起成功,什么情况下我们会抱团一起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