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老婆她公司也举行这种培训活动,我那天正好送她去,结果听了五分钟,听不下去了,我蹓跶到楼下大厅,拿起备用机拨打了110,说是诈骗活动,场面很火爆,内容很洗脑,结果没十分钟警察就来了[doge],上去大概半小时左右吧!我老婆下来了,我假装不知,问怎么你也偷溜啦?她神神秘秘的告诉我,有人报警,活动取消了[滑稽],嘿嘿嘿,深藏功与名,这帮神经病,就是欠110收拾。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2014年5月8日,由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EDP教育中心和海峡股权交易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一期多层次资本市场研修班上,东北证券[0.00%资金研报]股转业务总部董事经理郭晴丽博士为学员作了一场精彩生动的讲座:《新三板是中小企业腾飞之翼》。有十六
2014年5月8日,由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EDP教育中心和海峡股权交易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一期多层次资本市场研修班上,东北证券[0.00%资金研报]股转业务总部董事经理郭晴丽博士为学员作了一场精彩生动的讲座:《新三板是中小企业腾飞之翼》。有十六年投资银行经历的郭晴丽博士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众多项目操作案例,结合企业最关注的问题,不照本宣科,分别从“企业要不要进入资本市场”、“以我们的现状,哪个资本市场适合我们?”、“我怎么进入资本市场”三个部分给学员们“捞了很多干货”。
一、企业要不要进入资本市场?
郭晴丽博士通过几个生动的案例向学员们展现了资本市场的魅力,并结合中小企业发展中最常遇到的资金的瓶颈、人才的瓶颈、市场的瓶颈和管理的瓶颈等分析了资本市场能为企业提供的解决瓶颈问题的助力所在。使学员深刻认识到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借力资本市场是必由之路。
二、以我们的现状,哪个资本市场适合我们?
企业有了进入资本市场的动因,第二步就要考虑选择哪个资本市场进入的问题。郭晴丽博士详细介绍了目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现状,及各个板块的特点和相互关系,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的企业所适合的资本市场,让学员们迅速找准了自己的定位。
针对很多企业关注的一两年后准备上创业板要不要先上三板的问题,郭博士用她亲自做的企业案例,生动地分析了直接冲创业板和先上三板再转创业板的利弊。
郭晴丽博士的建议是:财务指标在一两年内达不到创业板上市条件的企业,与其默默准备创业板,不如先在新三板“练兵”,提前享受资本市场的好处。首先可以早规范,大多数家族企业在原始积累阶段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IPO审核中有一条,公司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如果等到准备做IPO前一年才开始规范,可能会因为不规范的问题导致申报延期,那之前好不容易形成的业绩的增长曲线就要继续延伸几年,有可能导致失去最佳上市时机。其二,直接申请IPO万一没有通过可能给企业内外带来巨大打击,甚至要归零甚至归负。先上新三板,有一个托底的基地,万一没通过依然是一个在资本市场舞台上的公司。“先上新三板,后面有很多腾挪的空间。”
三.企业进入新三板需要做那些准备?
郭晴丽博士认为,第一,坚定进入资本市场的决心;第二,提前调整收入利润计划;第三,夯实资本;第四,加强财务人员力量。
郭博士通过为企业算一笔笔帐,很好的解决了企业对税收的一些自以为对的错误认识,学员称如醍醐灌顶一般豁然醒悟。
郭晴丽博士最后提示学员们,“进入资本市场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要借力资本市场寻求发展。”“从一个实业家变成一个资本运作的高手,首先要转变思维”。“不要怕规范,只有规范了,基石才能稳健。企业规范了,借力资本市场企业将成几何级数增长,这就是资本的魔方。”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其实我个人觉得,这个并不是单纯钱或者股票的问题。你想让员工有归属感,应该问问自己有没有真正把员工当自己人,当合作伙伴,当事业上的战友。战略上的决策是否让员工参与,不能参与的情况下是否能做到信息足够透明,是否真正做到没有等级差异,是否让员工了解公司的种种业务关系、机会、瓶颈以及危险。老板问一下自己,公司是不是到处有不能让普通员工知道的秘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我觉得真只有傻子才会产生归属感。我们公司每个小伙伴都清楚地知道我们公司运作的大部分细节,项目收入,遇到的危险和挑战,每个人都清楚什么情况下我们能一起成功,什么情况下我们会抱团一起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