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毕业没找到工作,在莆田系男科医院干了两个月网络咨询(前些年才知道类似于或者就是医托),就来了一个人,还是来了一下就机灵的溜了[微笑], 主管可以查看所有工作QQ微信聊天记录,经常说不要把聊天搞成公益性咨询(就差指着我鼻子说了),觉得很违背内心的医德,第三个月辞职了。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培训市场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很多只卖别人公共课程的培训机构尽管竭尽所能地进行吆喝式的销售,但是却依然是门庭冷落,业绩低得连维持生计都难。而一些几乎连营销都不搞的管理咨询机构却是把培训订单接到手软,有些还不得不选单来做,这就是日益理性的培训市场
培训市场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很多只卖别人公共课程的培训机构尽管竭尽所能地进行吆喝式的销售,但是却依然是门庭冷落,业绩低得连维持生计都难。而一些几乎连营销都不搞的管理咨询机构却是把培训订单接到手软,有些还不得不选单来做,这就是日益理性的培训市场传出来的信号--中介型培训机构将面临彻底的转型和变革。
前几年,在中国的培训市场上,吆喝得最起劲的往往就是那些只卖别人课程的培训中介机构。但这类机构在过去几年的惨淡和悲沧应该是有目共睹,而且,吆喝声越大的越赚不了钱。在这些培训中介定期举办的免费的会议营销式的培训论坛或者沙龙上,客户素质也较之前得已明显提升,培训市场也已经趋于成熟和更加理性。况且,在本山大叔的熏陶下,客户的防忽悠能力也已经得到进一步加强。培训行业恶性竞争式的行业发展模式已经被商业社会彻底抛弃。2012,这些只靠电话骚扰式营销他人课程的中介式的培训机构日子将只有更惨淡。
二、实战型培训专家将由后台走向前台。
培训大致分为两种:理论型和实战型。培训师也分为理论学者型和实战专家型。这几年,很多理论型的培训专家都被一些连理论都不懂的培训中介机构炒得风生水起,这也是培训行业一直遭人诟病的主要原因。而一些真正有实力的实战型专家们却因为专注于现场的管理实践而被市场忽略。
但是,众所周知,培训却是一个不断往外掏的技术活,它需要的是深厚的职业沉淀而不只是夸夸其谈的概念式炒作。需要的是成功者的实战经验分享和指导,而不只是一堆堆把人绕晕的知识和理论。在企业里,一个总经理绝对没有一个一线工人专业,同样,一个拿着很多证书有着很多吓死人头衔的学者教授也绝对不会比一个天天在现场进行管理实践的一线经理更懂管理,这就是现实。所以,在经过多年的沉淀、梳理和学习提升之后,那些来自于一线、出身于职场的经理人、管理咨询师们必将在2012走向培训市场的前台,并逐步取代理论型专家而成为管理培训市场的主流!
三、“培训”将向“学习”转变。在过去的一年中,大部分企业培训都带有相当的行政色彩,很多企业真的还把企业当做学校,把职场人员当做学生,把培训当做任务和指标,强迫职员去接受。根本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在培训手段上很多培训老师也是侧重于“教”而非“学”。不管你能不能听得懂,能不能消化和转化。其实,这都是一种谬误。真正懂人力资源的人都知道,在HR管理的概念中,“培训”与“学习”是两个绝对不同的概念,“培训”只是是任务、是计划,是被动接受,而“学习”却是意愿、是欲望、是主动进行,很多企业之所以抱怨培训无效,不一定是课程不行,也不一定是老师不行,大多时候是与培训对象的被动参与有关——他根本不愿学,参加培训只是完成任务而已,能有效果吗?不想尽办法请假逃避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由HR部去制定培训计划、安排培训课程,还不如通过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机制的完善和变革,去引导下属制订学习计划,将“被动接受培训”转为“主动学习”才会更有效,这也是学习型组织概念的初衷!
四、网络商学院模式将得到最大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纸质媒体早已经开始退居二线了——买报订报的还有几个人?全国的图书馆也都全部免费了——因为很少有人去看书了,很多新华书店都是在政府补贴下惨淡经营,这就是网络的力量。网络正在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也正在改变人类的学习培训方式。而作为一种最为便捷、最为经济、最为科学的学习培训模式,网络学习和培训必将得到更多智慧型人士的认同。那些兼顾了不同层级、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不同学习培训需求的在线学习培训模式,也必将被更多的企业更多的人士所接受,企业网络商学院也必将成为2012管理培训市场的主流。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其实我个人觉得,这个并不是单纯钱或者股票的问题。你想让员工有归属感,应该问问自己有没有真正把员工当自己人,当合作伙伴,当事业上的战友。战略上的决策是否让员工参与,不能参与的情况下是否能做到信息足够透明,是否真正做到没有等级差异,是否让员工了解公司的种种业务关系、机会、瓶颈以及危险。老板问一下自己,公司是不是到处有不能让普通员工知道的秘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我觉得真只有傻子才会产生归属感。我们公司每个小伙伴都清楚地知道我们公司运作的大部分细节,项目收入,遇到的危险和挑战,每个人都清楚什么情况下我们能一起成功,什么情况下我们会抱团一起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