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个视频我不禁沉默了,让我想起了18年的春节后,家里人让我去一个公司上班,那个公司跟视频里的有一个特别像,又是跳舞,又是演讲的,我回忆了一下,那个公司的员工基本上是打电话,问一大本电话薄上的各个“客户”,需不需要本公司的产品,当时我跟几个年龄差不多但都不认识的人一起进的公司,那年,我18岁,我甚至跑到厕所,跟家里人打了个电话,我说,这真的不是传销吗?他们说,你不要在那里乱说,虽说是上班,但你最重要的是在那里学习,如果公司让你打电话啊之类的,你也慢慢学,特别是要跟他们一起,学会“讲话”。我现在想想,真是细思极恐,我要真变成这样的人,真就没有未来了(转自我上次在这种“企业文化”视频下评论的内容)。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我们可以通过制度把和谐理念带给员工,同时,配合及时的理念构建和宣讲,让员工明白和谐的真正内涵以及具体做法,那么大家在学习了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其个人品质也得到了培养。在今后的工作中,合理的制度也保障了员工品质的提高和固化,
和谐和而不同
最近几年国家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目标,对和谐的解释也屡屡见诸媒体,但是我发现,大家对和谐的了解还仅限于社会发展的大层面,在实际生活中,身体力行中,到底有多少人了解和谐的本质要义?又有多少人知道如何去做才算是和谐呢?我想这需要大家的思考。
和谐的最根本要义是什么?是包容和理解,而要达到包容和理解,就要秉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处事原则。《论语子路》中说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就是说,作为君子,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要把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表达出来,不能一味的迎合他人。而小人则正好相反,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会把自己的意见深藏于心,一味的迎合别人。其实在我们身边的人都可以归到这两类人中去,而有意思的是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那个愿意和自己唱反调的人往往会成为自己的朋友,一味迎合自己的人却始终只是一个熟人。
办公室政治
办公室政治这个词说起来也许很负面,但是却是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对这个词每个人都有一些体会和心得,但实际上,没有那么复杂。所谓办公室政治,说白了不过是在公司这样一个以利益为基础的环境中,大家在相处过程中彼此的一种价值衡量。大家从见面到熟悉都会不自觉的进行一种价值的判断,这种判断决定了对彼此的今后的行为方向。但是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了江湖,也正应了那就话,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大家在彼此的交往中形成了圈子,那么利益的分配就从以前的以人为单位进入到以利益集团为单位的博弈状态。这样就产生了所谓的政治。
通过对几个企业文化案例的研究,我发现不同的企业员工对办公室政治的理解和定位是不同的。在对几家国企和国有医院的企业文化研究中,我发现,作为技术岗位的普通员工对办公室政治的理解倾向于负面和消极,被认为是腐败的代名词。而供职于民营或者是外资公司的员工则把办公室政治看成是个人展现自己能力的平台,把它作为一种升迁的手段来对待,甚至不断学习、改进。这一点通过那本小说《杜拉拉升职记》大家就可以领略一二。所以,从调研和数据的基础上来说,我们在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中也会有所偏重。
办公室政治是好?是坏?
其实我认为办公室政治无所谓好坏,因为这个词本身就产生于制度的不健全和监督的不公正。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这个位置决定了我们的地位和收入。而决定这个位置的因素就是我们在工作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那么如何去衡量,首先需要一个健全的制度体系。其次,需要一个公正的裁定者来进行监督和分配。
在对几家国企的研究中,我发现,国企的管理体制大多仍在沿用人事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的特点是以岗定人,相对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用人和评价方面都显得死板呆滞。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员工的晋升没有一个公正、公开的体系,从而使想要晋升的人员把目光都转向了靠人际或者裙带关系获得晋升,能力反而只是一个必要条件。所以才出现了有技术的人却纷纷走向管理岗位,导致管理不像管理、技术不像技术的四不像局面。而且,在国企中,也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从而使员工的升迁得不到保障,更加使得人际关系政治化的趋势加强。
而在民营和外企中则是另外一种情况,由于这两种企业大都采用现代西方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所以在用人和评价的方面更加的灵活和准确,在执行过程中也能保证公平。所以相对国企来说,人际关系比较单纯,办公室政治的倾向也不严重。但有意思的是,伴随公司的成长,机构和人员的增多,这种现象却越来越严重,只是由于公司的效益需要,这种办公室中的集团斗争就转化为了员工施展才华的平台。
总结起来,在国企中,制度和监督两方面都得不到保障,所以大家不得不讲政治,搞关系,这是现实也是无奈。在私企或外企中,虽然制度和监管方面相对都很公平,但是随着公司的成长,这种风气也在形成,并通过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这主要由于员工的素质不能与公司的发展共同提高所导致的。
用文化统领制度,让和谐走进办公室
要解决办公室政治,最根本的办法绝对不是通过制度的修改和监督的加强来约束,这样做只能是陷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死循环。而是通过文化来引导和塑造员工的价值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和谐的真正要义是包容和理解基础上的协调统一。而要做到包容和理解,就需要真正懂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而不同的含义。并且把它真正灌输到员工的心中。我们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从三方面入手,把和谐带入的办公室。
首先,我们加强员工互信。让员工能真正的信任彼此。这是工作开展的基础。员工信任感的建立使他们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是信息得以加速传递,最重要的是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
第二,我们建立了合理的上下级交流通道。上级任务的迅速贯彻和下级意见的及时反馈都是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所以,建立上下级之间的交流通道,是促进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上级及时得到意见反馈,才能及时调整,而下级通过对上级的表达,尽早化解矛盾。
第三,我们制定了合理的会议研讨制度。员工之间交换意见和上下级之间传递信息最有效的方式还是面对面的会议。所以,建立高效的会议程序和研讨制度,有利于意见的表达和统一。
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我们可以通过制度把和谐理念带给员工,同时,配合及时的理念构建和宣讲,让员工明白和谐的真正内涵以及具体做法,那么大家在学习了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其个人品质也得到了培养。在今后的工作中,合理的制度也保障了员工品质的提高和固化,真正做到了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其实我个人觉得,这个并不是单纯钱或者股票的问题。你想让员工有归属感,应该问问自己有没有真正把员工当自己人,当合作伙伴,当事业上的战友。战略上的决策是否让员工参与,不能参与的情况下是否能做到信息足够透明,是否真正做到没有等级差异,是否让员工了解公司的种种业务关系、机会、瓶颈以及危险。老板问一下自己,公司是不是到处有不能让普通员工知道的秘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我觉得真只有傻子才会产生归属感。我们公司每个小伙伴都清楚地知道我们公司运作的大部分细节,项目收入,遇到的危险和挑战,每个人都清楚什么情况下我们能一起成功,什么情况下我们会抱团一起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