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能感同身受,现在能理解,就是一群没多少选择的人好容易找到了群体认同感和自我的希望,近乎病态的把自己所认为的“希望”紧紧抓在手中。现代社会大多数人心里都有点毛病,或多或少,只是他们表现在了外面。我在深圳的中原地产刚过几个月,说是六点下班,实际上每天都要肝到11点之后,你如果正常下班,店长就会来问你,你回家有什么事呀,没事你回去干嘛,然后斥责你不努力,接着就开会点名批评你。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全球化的动态经营环境,新技术带来的商业革命,使一切都在快速的发生着改变。按照达尔文的理论:“那些能够生存下来的并不是最聪明和最有智慧的,而是那些最善于应变的。”因此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成功没有可以完全照搬的经验,只有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行动
你说:流程管理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变化?
我说:快速迭代,更具柔性的流程管理
全球化的动态经营环境,新技术带来的商业革命,使一切都在快速的发生着改变。按照达尔文的理论:“那些能够生存下来的并不是最聪明和最有智慧的,而是那些最善于应变的。”因此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成功没有可以完全照搬的经验,只有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行动反思和获取新的认知。小步快跑,从而形成一个“快速迭代”的执行与优化循环。
传统的流程优化的做法,反复漫长的论证过程,层层审批会签的流程文件生效过程等已经不再适用,因此,不管是业务流程的设计,还是流程持续优化机制的设计,都需要引入快速迭代的思想。
首先,流程的设计减少刚性的管控节点,增加更多的柔性的知识型活动。如对于营销活动管理,只需要做到对预算总额的刚性管控,对于具体的营销活动创意方案设计和执行,鼓励一线人员更多的创新,给予更灵活的授权,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同时,要增加一个新流程,即对营销活动的分析总结,对最佳营销方案的识别和快速推广,提升一线人员的行动反思和学习能力,从而改善整体的绩效。这样也促使总部后台职能部门、后方管理人员从权力管控向知识输出/教练指导的服务职能转变。
其次,移动化、实时化的IT技术手段,打破了时间和区域的限制,使我们无需回到办公室就能执行流程,使信息沟通和决策的过程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因此,在流程的运行支持上需要引入更多的移动化、实时化管理系统或者工具。如美的提出企业前移,未来企业所有流程运作都在移动端,小的报销,大的几亿项目审批,所有跟美的发生往来的供应商、代理商、零售商都在移动端进行交互(摘自美的方洪波《组织改造不了,互联网改造都是空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或者使用移动版的管理信息系统或者工具,如通过微信请求指示、接收指派任务、分享信息、寻求资源协助等;如通过在线会议系统和各类即时通讯工具及时的沟通决策等。
再次,使流程持续优化管理常态化,如同我们在《序流程管理的十年演进》中提到的“当变化成为常态,变革成了一种能力,需要常态化、立体化、集成化、流程化”。因此,在流程持续优化机制设计上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1.从组织保障上,建立常设的变革管理办公室,实现以流程为主线的管理体系集成和综合改进,保证对战略和业务变化的快速响应;
2.从治理机制上,基于企业动态经营新思维,建立快速迭代的流程持续优化机制,即提高对环境变化和改进建议的快速识别和响应,缩短对流程回顾优化的周期;
3.从变革能力上,行动式学习能力成为重要的能力,因此需要流程管理者掌握行动式学习的群策群力、团队学习和思考工具,行动、认知、反思、再行动。
最后要注意的是,移动互联时代,流程管理工作者的工作重心,不应再是完成流程文件的规范梳理,使流程漂亮的呈现在书面文件里,而是切实推动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意识、面向流程的协同方法贯彻落实在员工的行为里,形成面向流程整体目标的有序分工和协作,让改变发生!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有哪些成本是老板们开公司前未曾预见到的?
请允许我先陈(吐)述(槽)事(一)实(下)。现在所在的公司老板非常抠门,也很奇葩。租的是民居办公,所以客厅原来有个空调,但是……空调是坏的。南方非沿海城市,冬天一直坐着不动还是挺冷的。老板的贴心的解决方法是,你们穿厚点,多动动脚。然后他办公室的空调打开关着门。突然有一天,发现用大程序的时候,CPU和GPU高负荷运转(E3主机),靠在机箱上的腿暖暖的……脑洞大开。于是随手一查一大把狂吃CPU和GPU的软件,同事皆用之,近二十台台电脑,功率怎么的也相当于三台空调了(ง •̀_•́)ง顺便给我们发点热。这些电费,应该是老板怎么也想不到的了~~~先提前谢过,不准备转正,收假了准备离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