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审慎:管理者的10大真相

[复制链接]
查看: 814|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5 10: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就算被喷我也要说一句,你们觉得他们可笑愚蠢,可是不去想想这现象的始作俑者,是资本在愚弄这些可怜的人,他们想活,他们想生活的更好,他们绝大多数没有很高的学历和过硬的技能,他们只能在这种资本家训狗式的规则下苟且,生活的无奈让他们成为别人的提线木偶和小丑。我看到这样的人,就算他们麻木了,认命了。我也不会嘲笑他们,我只是觉得真的很不容易。可能有人会说没技能怪他们不努力,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人生经历,也许天生不具备这样才能,也许在正确的年龄走了弯路,并不是人人都会在最好的时间遇到并把握最好的机会。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在管理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是有许多似是而非的假相,当然也就有躲在假相的迷雾之后的真相。管理的假相就像是错误的地图,会把管理者带到错误的终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当然要携带一本正确的地图。

在管理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是有许多似是而非的假相,当然也就有躲在假相的迷雾之后的真相。管理的假相就像是错误的地图,会把管理者带到错误的终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当然要携带一本正确的地图。

管理是管理者的职能,我就先破除一个关于管理者的假相—就是认为管理者要有下属,而有了下属就是管理者。

管理者是什么?我举三个定义。

第一个是《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这本词典其实没有管理者这个词条,不过它对管理的定义是“负责某项工作使顺利进行”,那么与之对应,管理者就是“负责某项工作使顺利进行的人”。

根据这个定义,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该是管理者。

第二个是管理大师德鲁克的定义。在强调管理上司也是管理者的职责时,他说:管理者不是“负责下属工作的人”,而是“负责自己的业绩所依赖的所有人的业绩的人”。

根据这个定义,有下属的人应该是管理者,因为他的业绩依赖于下属的业绩。没有下属的人,如果他的工作业绩依赖于组织中的其它人,也应该是管理者。而今天的组织中,很少人的业绩能够不依赖其它人。因此,组织中的绝大多数成员都该是管理者。

第三个也是德鲁克的定义。在强调管理者的有效性时,他给出了管理者的又一个定义:“在一个现代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

根据这个定义,有下属的人不一定是管理者。德鲁克举的例子是制造业的工厂领班,因为他们并没有对组织的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的影响,他们“对其下属的工作方向、工作内容、工作质量及工作方法,他们既无责任,也无职权”。

而没有下属的人可能是管理者,比如一些知识工作者,他们尽管没有下属,但是做出的决策可能极大地影响公司前程。德鲁克比较两家竞争企业的市场研究员,一位可能有200个下属,另一位可能只有一个秘书,“然而就这两位市场研究员做出的贡献来说,却无太大差别”。

这三个定义至少有两个共同点:都承认没有下属也可以是管理者,都用成果而非职位作为衡量标准。因此想当管理者的员工,追求的不应该是职位,而是成果;那些身处所谓的“管理层”的经理人,如果没有成果,也不是管理者。

管理者的真相,就是管理者不在于有没有下属,而在于有没有成果。类似这样的被假相掩盖的真相很多,至少还有十大假相,以及与之对应的十大真相。

一、自我管理。假相:管理从管理下属开始。真相:管理从管理自我开始。

二、团队管理。假相:团队只有一种,管理的方法相同。真相:团队不只一种,管理的方法不同。

三、管人。假相:员工是人力资源,或者人力资本。真相:员工是人。

四、职场。

假相:向下管理是经理人最主要的职责。真相:向上管理也是经理人的重要职责。

五、领导力。假相:领导力是魅力,或者是随职位而来的权力。真相:领导力是效力,是学来的和赢来的影响力。

六、企业的目的。假相:企业的目的是获取利润。真相: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为社会做贡献。

七、顾客。假相:顾客是上帝;非顾客不重要;所有的顾客都一样。真相:顾客不是上帝;非顾客很重要;对顾客要区别对待。

八、企业文化。假相: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外在的表现形式。真相: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内在的价值观。

九、中国制造。假相:世界已经进入中国制造的时代,中国制造要向中国创造转变。真相:世界还没有进入中国制造的时代,先把中国制造做好。

十、大师。假相:管理大师为经理人提供答案。真相:管理大师启发经理人发现答案。

前面谈到的管理者的三个定义,也有不同点:它们强调不同的成果。第一个定义关注任务,强调个人业绩。第二个定义关注人,强调团队业绩。第三个定义关注组织,强调组织业绩。从管事到管人,再到管理组织,这是管理者的三层境界。

在管理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是有许多似是而非的假相,当然也就有躲在假相的迷雾之后的真相。管理的假相就像是错误的地图,会把管理者带到错误的终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当然要携带一本正确的地图。

管理是管理者的职能,我就先破除一个关于管理者的假相—就是认为管理者要有下属,而有了下属就是管理者。

管理者是什么?我举三个定义。

第一个是《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这本词典其实没有管理者这个词条,不过它对管理的定义是“负责某项工作使顺利进行”,那么与之对应,管理者就是“负责某项工作使顺利进行的人”。

根据这个定义,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该是管理者。

第二个是管理大师德鲁克的定义。在强调管理上司也是管理者的职责时,他说:管理者不是“负责下属工作的人”,而是“负责自己的业绩所依赖的所有人的业绩的人”。

根据这个定义,有下属的人应该是管理者,因为他的业绩依赖于下属的业绩。没有下属的人,如果他的工作业绩依赖于组织中的其它人,也应该是管理者。而今天的组织中,很少人的业绩能够不依赖其它人。因此,组织中的绝大多数成员都该是管理者。

第三个也是德鲁克的定义。在强调管理者的有效性时,他给出了管理者的又一个定义:“在一个现代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

根据这个定义,有下属的人不一定是管理者。德鲁克举的例子是制造业的工厂领班,因为他们并没有对组织的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的影响,他们“对其下属的工作方向、工作内容、工作质量及工作方法,他们既无责任,也无职权”。

而没有下属的人可能是管理者,比如一些知识工作者,他们尽管没有下属,但是做出的决策可能极大地影响公司前程。德鲁克比较两家竞争企业的市场研究员,一位可能有200个下属,另一位可能只有一个秘书,“然而就这两位市场研究员做出的贡献来说,却无太大差别”。

这三个定义至少有两个共同点:都承认没有下属也可以是管理者,都用成果而非职位作为衡量标准。因此想当管理者的员工,追求的不应该是职位,而是成果;那些身处所谓的“管理层”的经理人,如果没有成果,也不是管理者。

管理者的真相,就是管理者不在于有没有下属,而在于有没有成果。类似这样的被假相掩盖的真相很多,至少还有十大假相,以及与之对应的十大真相。

一、自我管理。假相:管理从管理下属开始。真相:管理从管理自我开始。

二、团队管理。假相:团队只有一种,管理的方法相同。真相:团队不只一种,管理的方法不同。

三、管人。假相:员工是人力资源,或者人力资本。真相:员工是人。

四、职场。

假相:向下管理是经理人最主要的职责。真相:向上管理也是经理人的重要职责。

五、领导力。假相:领导力是魅力,或者是随职位而来的权力。真相:领导力是效力,是学来的和赢来的影响力。

六、企业的目的。假相:企业的目的是获取利润。真相: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为社会做贡献。

七、顾客。假相:顾客是上帝;非顾客不重要;所有的顾客都一样。真相:顾客不是上帝;非顾客很重要;对顾客要区别对待。

八、企业文化。假相: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外在的表现形式。真相: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内在的价值观。

九、中国制造。假相:世界已经进入中国制造的时代,中国制造要向中国创造转变。真相:世界还没有进入中国制造的时代,先把中国制造做好。

十、大师。假相:管理大师为经理人提供答案。真相:管理大师启发经理人发现答案。

前面谈到的管理者的三个定义,也有不同点:它们强调不同的成果。第一个定义关注任务,强调个人业绩。第二个定义关注人,强调团队业绩。第三个定义关注组织,强调组织业绩。从管事到管人,再到管理组织,这是管理者的三层境界。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90后员工普遍不愿意讨好领导了吗?为什么?

我也是70后,我觉得你想法比较偏颇,你字里行间想表达的是我们70后普遍愿意巴结领导,但事实不是这样。 我做过公务员,在企业也做过,巴结领导这事真跟年龄没有必然关系,和行业性质、岗位性质和人有很大关系。 体制内,尤其是公务员,喜欢巴结领导的多一些,体制外少一些;管理运营部门多一些,技术部门少一些。在企业,我见过一些90后挺会拍马屁的,做公务员的时候,也有不少70后不巴结领导的,不是不会,就是不愿意,我就算一个。 所以这事只拿年龄说事一定是要偏颇的,而且巴结领导这事也看度,很多人天生会来事,习惯和善于夸奖别人,对谁都这样,对领导不一定是巴结,而是习惯。
我这人吧,被骗进去过传销,也是自己脑子转得快,加上我脾气特别倔,硬是配合另外一个老哥打出来的,我最烦工作的地方叫我家人或者什么,或者叫我做那种跟传销有点相似的东西,没法形容那种感觉,有点想打人,我没有暴力倾向,但就是听不得,赚钱的方法老多了,这样赚的特别多吗?不见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2 01: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做一个好企业的,好企业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最后我终于找到的标准,我们要做一个百年老店探索者,要有一个永恒的创新,作为一个社会企业家,上要兼听信,跟国家利益息息相关。企业文化,包括使命定位的准确性都重要,使命并不是挂在墙上看的,而是习惯,企业文化具备真正的核心力,偷不去,买不到,带不走,拆不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3 05: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管理中最厉害的武器】奖惩是执行中最锋利的双刃剑:1、奖要舍得,罚要狠心,奖要奖的心花怒放,罚要罚得心惊胆颤;2、奖励一人一次引发多人多次做出重复贡献,惩罚一人一次避免多人多次重复损失;3、奖励要阶梯上升,让人的动力源源不断;惩罚要一步到位,罚的够狠避免得才更加彻底!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4 12: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首先要为自己思考,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思考,我们到底怎么样让某些东西都完全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年轻人怎么样真的有创造力,并且造出新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我们去关注自己喜欢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给年轻人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9 18: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商业质量提升的三个标准,第一,产业要有正能量,为国家、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创造更多真正的价值。第二,企业要有创新精神,要有专业主义的创新来营造企业的未来。第三,企业的信誉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而不是今年赚了钱,企业就没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 03: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商业质量提升的三个标准,第一,产业要有正能量,为国家、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创造更多真正的价值。第二,企业要有创新精神,要有专业主义的创新来营造企业的未来。第三,企业的信誉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而不是今年赚了钱,企业就没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