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小心:管理不是一门职业

[复制链接]
查看: 956|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5 10: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感觉这辈子我都不可能再去干销售了,我人生的第二份工作,是在社交软件,例如某Soul,跟别人要微x,然后成为朋友 建立信任,逐步代入到自己的职业,是名营养护肤老师,然后就各种骗顾客从自己这儿买护肤品就行了。每个人都有七八个手机,和七八个微x号。最主要的整个工作氛围,真的跟打了鸡血一样,动不动就鼓掌,大声喊:好!谁卖出去了,还要鼓掌,恭喜xxx出单!我干了两天我就赶紧跑了。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管理到底是不是一门职业,经理人是不是应当像医生、律师那样需要经过较长时间专业培训和资格认证方能上岗?对此,管理学者们一直存在意见分歧。

管理到底是不是一门职业,经理人是不是应当像医生、律师那样需要经过较长时间专业培训和资格认证方能上岗?对此,管理学者们一直存在意见分歧。

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号称培养职业经理人的商学院饱受指责。公众认为管理教育没有尽到责任,培养出的企业领袖既无道德准则,也无社会责任感。然而,商学院却认为这恰恰反映了对MBA的职业化教育还不够,应该大力加强。许多学者大力呼吁:商学院应回归到创办初期的本旨,培养大量技能娴熟、严于自律的职业经理人。更有学者喊出“现在是时候把管理变为一种真正的职业了”。他们认为“真正的职业有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些行为准则的意义和重要性是通过正规的课堂教学传授给学生的”。

然而,以本文作者理查德德?巴克为代表的另一些专家对此并不赞同。他们指出,管理学科与医学和法律等学科不一样,管理是无法进行精准定义的,因而不存在泾渭分明的范围;人们对该学科需要的知识体系也没有形成共识。没有专业机构承担对该领域的控制职责,没有正式的准入考核与认证,没有统一实施的职业道德标准,也没有相应的淘汰机制。所以,管理不能说是一门职业,而且永远不可能成为职业。

既然如此,作为管理教育机构的商学院应该何去何从?我们不会指望一个没有专业资格的人顺利完成一台脑科手术,但成功经营企业的人多半没有MBA学位,我们似乎也不要求从事管理的人必须获得MBA学位。管理教育当然有助于培养出更优秀的经理人,然而,这种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毕竟存在着鲜明的本质差别。

职业教育帮助个人掌握执业所需的知识体系,它包含三个阶段:1.入学,对申请人进行智力与能力测试;2.授课,教师传授专业知识;3.正式的评估,对通过者进行认证。管理教育也包括入学、授课和评估三个阶段,但这种相似只是表面的。

先看招生方面的不同:职业教育是把一个没有或少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培养成合格的专业人士。而管理教育则是典型的职后教育,即学员必须都具备相关经验。如果管理教育像职业教育那样,接受缺乏工作经验的学员,就会曲解学习的本质与目的。

再看授课:管理教育更注重领导力、适应力等软性技能的培养,这些特质基本上是没办法在课堂上教授的,而课堂教授正是职业学校的特征。而且对于MBA学员而言,学习环境比课程本身更有帮助,课堂以外的学习才是最有价值的。看一个经理人是否优秀,就是看他的整合能力,而这也是管理教育不同于职业教育的关键,因为整合能力是教不会的,只能由学员自己把各种课堂知识串联在一起。更为重要的是,管理教育强调相互协作性,通过互相分享经验来学习。

最后是评估,管理教育并不能像金融、会计等专业那样来评估,因为管理教育的精华之处在于利用学员相互交流的机会培养软性技能,而软性技能的评估是不能只看分数的。假如大家都信奉分数最高的就是将来最优秀的领导人,那将不可避免地产生负面影响。

哈佛商学院和斯坦福商学院之所以出名不是因为教授专业知识,而是因为它们提供的学习环境,学员在这个环境中可以整合、分享并积累商业经验,可以促进个人发展与成长,同时学习怎样处理各种复杂的工作情况。所以,商学院不是职业学校,它们是未来企业领袖的孵化器。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90后员工普遍不愿意讨好领导了吗?为什么?

我也是70后,我觉得你想法比较偏颇,你字里行间想表达的是我们70后普遍愿意巴结领导,但事实不是这样。 我做过公务员,在企业也做过,巴结领导这事真跟年龄没有必然关系,和行业性质、岗位性质和人有很大关系。 体制内,尤其是公务员,喜欢巴结领导的多一些,体制外少一些;管理运营部门多一些,技术部门少一些。在企业,我见过一些90后挺会拍马屁的,做公务员的时候,也有不少70后不巴结领导的,不是不会,就是不愿意,我就算一个。 所以这事只拿年龄说事一定是要偏颇的,而且巴结领导这事也看度,很多人天生会来事,习惯和善于夸奖别人,对谁都这样,对领导不一定是巴结,而是习惯。
里面吼那个,就是公司最喜欢搞得拓展活动,请一帮所谓的教练训练你,问你们是团队还是团伙,不去还要算你旷工。当时喊我学设计大学毕业刚上班的时候,公司搞这个拓展,做了这个游戏叫打败大魔王,你要说出自己名字那些,然后有些人嘶吼那些,吼出来,所谓的扮演大魔王的人还是说:不通过,我听不见! 我当时去吼了,一下。他说他听不见,我脾气瞬间上来了:你是nm的聋子?啥子垃圾拓展,你们看可以说我是笨,但是不能用这种弱智活动侮辱我的智商! 然后当着全公司人转头开上我的奥迪A6L就辞职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2 19: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在企业管理上有很多想法,通过跟不同的人交流信息量也很大,一直在尽力消化,一有时间就会停下来思考下,未来的走向,出路,转型,问题太杂乱经常没个后文。今天找时间一条条写下来,感觉脑子清晰了很多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3 02: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的责任就是要用最少的材料消耗,对环境没有影响,做出信价比最高的产品。企业家的责任是需要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干好,同时也要带领我们的同事们共同致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0 18: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型企业的企业价值和遵循的理念究竟是什么?第一个是责任心,第二个是可持续性,第三个是长期概念看问题。你当然可以很快发展,但很快发展、很快的成功从长期来说可能制造很多问题,比如环境给破坏了,员工越来越不满意,或者你的客户觉得你骗了他们,占了他们的便宜,所以跑了。短期内你是赚了很多钱,但长期来说你的环境没有了、顾客没有了,员工跑了。所以长期来说要有长期性的责任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1 05: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系统性地将外部人员纳入高级管理层以下的职位,并允许他们逐步培训和重塑高级管理层的思维,这有时会刺激文化变革。当外部人员接管某小组,重塑这些小组的文化,并使其变得非常成功之后,此时再去创建一个组织工作的新模式,这很有可能获得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1 07: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企业家在全球经济环境当中是十分被看中的,它吸引了很多人才、资金,随着它的流行度、普及度,我们需要去考虑一下社会企业家到底是什么?需要去做什么?社会企业家精神现在会使全世界受益、使社会受益,社会企业家的目标是能够使这个社会受益,或者使这个社会最大程度上来进行受益,社会企业家精神对于精神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