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给大家透露一点哈,刚出社会那时候我在中国人保干过,有一天六点到了 我寻思到点了应该下班了(在那里每天固定加班到晚上八点是日常),毕竟今天的电话打完了,然后我收拾东西下班,结果一个老员工说:这么多人在加班,你好意思下班吗?这句话至今让我难以忘怀,甚至于一想起那个场面我都很后悔没给她一巴掌。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有位原共青团干部跳槽下海后,在自己创办的公司里保留了共青团委政治思想学习课的传统。准确地说,不是“保留”,而是“发扬光大”,他把政治学习的频率由在团委工作时的一周一两次,发扬成一天一次。
有位原共青团干部跳槽下海后,在自己创办的公司里保留了共青团委政治思想学习课的传统。准确地说,不是“保留”,而是“发扬光大”,他把政治学习的频率由在团委工作时的一周一两次,发扬成一天一次。学习的主要形式是他的演讲,学习时间是每天早上9点到11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人要有事业心!为了这种事业心,苦一点、累一点都是值得的。同样被发扬光大的还有各种辅助手段,比如“树标兵”、“结对子”、“一帮一”之类的形式。
尽管意识到团干部是在给大家洗脑子,为他打工的一位员工一边摇头一边说:但他是个好人。
原因有三:
一,有事业心,当然不是坏事,而且从长远来讲,对自己还是大大的好事。
二,这位擅长给员工洗脑子的老板非常体谅员工的生活,时常嘘寒问暖,对他们的困惑从不吝啬用时间和自己私人的金钱予以帮助。
三,尽管在这个公司工作到晚上九点、或者周六周日上班是司空见惯的事,公司给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提供的工作机会和工作待遇都还不错。
摇头的原因则是,工作实在占用了生活中太多的时间,以至于大学里谈的女朋友告吹了,周末也没空和父母吃饭,当然更加没空加入大学同学的牌局。时间一长,生活中除了工作,什么都没有了。而这一困惑,又不能跟老板诉苦,因为连他自己都觉得这点苦恼比起伟大的事业心来说,不仅渺小,简直可以用可耻来形容。
这种“洗脑子”的方式即使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被视为有效的管理策略。鉴于人人都希望从工作中找到更为深远的人生意义,并且人人都认为自己生来与众不同,管理学家们认为,公司管理者有义务帮助员工找到这样的意义。
美国也有公司采用类似的“洗脑”策略,在加班之余,他们请牧师来为员工舒缓失衡的生活。用空洞但富有感染力的宗教词汇让你忽视当下的苦难,取而代之以工作的高尚和人生的美妙。
对于尚未发现更高尚的工作和更美妙的人生的员工来说,被如此“洗脑”有时并不是件坏事,虽然老板有借麻痹员工神经而虐待劳动力之嫌,但至少怀揣着“高尚工作与人生”的员工因为生活是有意义的而感到快乐。这对于精明的企业主和生活目标不那么清晰的员工来说,也算是一种双赢吧。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90后员工普遍不愿意讨好领导了吗?为什么?
我也是70后,我觉得你想法比较偏颇,你字里行间想表达的是我们70后普遍愿意巴结领导,但事实不是这样。 我做过公务员,在企业也做过,巴结领导这事真跟年龄没有必然关系,和行业性质、岗位性质和人有很大关系。 体制内,尤其是公务员,喜欢巴结领导的多一些,体制外少一些;管理运营部门多一些,技术部门少一些。在企业,我见过一些90后挺会拍马屁的,做公务员的时候,也有不少70后不巴结领导的,不是不会,就是不愿意,我就算一个。 所以这事只拿年龄说事一定是要偏颇的,而且巴结领导这事也看度,很多人天生会来事,习惯和善于夸奖别人,对谁都这样,对领导不一定是巴结,而是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