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最后那种才是最可怕的。他们用悲情音乐和话术搞氛围,利用你的亲情、友情、爱情、善良、温柔、同理心,激发你的内疚、疯狂、歇斯底里。最终目的只是为了更方便的管理,可是人最本真的情感却被亵渎了。今天看那些招聘信息好多公司都这么写:员工福利:缴纳五险, 月休4,法定假日,按时发薪;现在企业都这么不要脸了,把自己应该做的义务,写成员工福利?我还见过职位简介直接写,上班坐办公室吹空调,接接电话的。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中层既是管理者,同时也是被管理者;中层不仅要带好自己的小团队,同时还要融入整个组织的大团队。
中层既是管理者,同时也是被管理者;中层不仅要带好自己的小团队,同时还要融入整个组织的大团队。
双重的角色,决定了中层要想当好管理者,首先必须当好被管理者。
我在某香港文化传播集团做副总裁时,认识了一位小伙子。当时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服务生,但几年后我再遇到他时,他已经成为一家资产超过几百亿的某外国企业的CEO。
当时他正好到国内投资,使得我有机会进一步了解他。
知道他的背景之后,我大吃一惊。原来他竟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
“你有那么高的学历,为什么当年还会选择去当服务生呢?”我好奇地问道。
他微笑着回答说:
“首先,我不想省略走向成功的每一个步骤。尽管我可以选择一个很高的起点,但从最基层开始做起,可以让我熟悉每一个环节,这对于我以后从事管理、做决策是很有用的。另外,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只有学会当好一个被管理者,才能当好一个管理者。”
想当好管理者,首先要当好被管理者,这个理念来自有“商界西点军校”之称的哈佛商学院。
西点军校以培训军官而举世闻名,在那里,每个学员首先要学会的是如何服从。学员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学会把自己的个性全部抹除:所有人的名字都统一换成编号,头发剪成同一发型,衣服全部换成校服。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每个人都去掉自我,更好地融入团队。
其次,每个人都必须学会承担责任和服从。不管上级问什么问题,都只能从三个答案中选择:“是”、“不是”和“没有任何借口”。
西点军校是培养军官的地方,而一个好的军官,必须从学会服从开始。因为军令如山,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任何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在战场上都可能导致一场灾难的发生。
做中层管理者其实同样如此。如果每个人都只强调自己的个性,各往各的方向走,那么整个集体就是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与战斗力。
即使是才能再高的管理者,也要学会做团队里的一分子。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管理者融入团队之中去。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组织,皆同此理。
在微软公司,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微软公司的副总裁鲍伯辞掉了手下一位名叫艾立克的总经理。因为艾立克虽然才华过人,但却桀骜不驯、傲慢专横。
尽管鲍伯十分爱才,希望艾立克留在公司,但他不能容忍艾立克的这些毛病,因为这些毛病会带坏自己辛辛苦苦打造出来的团队。
当时,很多技术专家都来为艾立克求情,但是鲍伯很坚定地告诉他们:
“艾立克聪明绝顶不假,但是他的缺点同样严重,我永远不会让他在我的部门做经理。”
结果,比尔·盖茨听说这件事后,出于爱才之心,主动要求将艾立克留下,做自己的技术助理。
这件事给一向傲慢自负的艾立克带来了极大的触动,也让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7年后,凭着自己的努力,艾立克逐步晋升为微软公司的资深副总裁,而且非常凑巧,他成为鲍伯的上司。
艾立克不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他并没有对鲍伯怀恨在心,反而非常感激他。因为正是鲍伯把他从恶习中唤醒,让他有了今天的成就和地位。
艾立克不仅没有报复鲍伯,反而在管理方面虚心向鲍伯请教,这时的艾立克已经懂得了怎样做一个好的管理者。
同时,鲍伯也表现得非常优秀。当艾立克成为他的上司后,他并没有流露出任何不服气的想法,而是非常积极地配合艾立克的工作,两人相处得非常融洽,一直为公司的发展而共同努力和前进。
艾立克刚开始因为无法当好一个被管理者而降职,后来却因为当好了一个被管理者而晋升。从他的一降一升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好一个被管理者是多么重要。
在艾立克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中层管理者共同的影子:聪明、有能力、有业绩,但同时也因此很自负、有个性、不甘心听从别人的指挥。
对任何组织来说,成员的能力和个性是不能完全画等号的,个性更需要服务于整个组织。
每一位中层管理者,都身兼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如果连自己都要一味地强调个性,不服从管理,那么又如何让自己带领的团队齐心协力、听从指挥呢?
不听从指挥的团队,对任何企业和单位来说,都是最糟糕的团队,也毫无疑问是最没有发展前途的团队。
很多中层管理者确实很有才华和能力,但也很容易产生自傲的心理,甚至有时候认为自己的想法比公司的决策还要高明,因此难免对公司的策略有抵制的情绪。
但这时你是否认真想过:在某一点上,我的想法或许确实很高明,但站在整体和全局的高度来看呢?
所站的高度不同、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制定的决策也就完全不一样。
而且,企业或单位出台任何一项决策,都首先希望得到中层管理者的助力,而不是阻力,否则,中层管理者的作用体现在哪里呢?
或许你会问,难道作为一位中层管理者,就必须完全抹杀自己的个性吗?
当然不是,在具体的实施中,你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及有个性的操作方式,但是在组织的决策面前,服从永远是第一位的。
否则,“黏合剂”很可能就会变成“离心力”。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90后员工普遍不愿意讨好领导了吗?为什么?
我也是70后,我觉得你想法比较偏颇,你字里行间想表达的是我们70后普遍愿意巴结领导,但事实不是这样。 我做过公务员,在企业也做过,巴结领导这事真跟年龄没有必然关系,和行业性质、岗位性质和人有很大关系。 体制内,尤其是公务员,喜欢巴结领导的多一些,体制外少一些;管理运营部门多一些,技术部门少一些。在企业,我见过一些90后挺会拍马屁的,做公务员的时候,也有不少70后不巴结领导的,不是不会,就是不愿意,我就算一个。 所以这事只拿年龄说事一定是要偏颇的,而且巴结领导这事也看度,很多人天生会来事,习惯和善于夸奖别人,对谁都这样,对领导不一定是巴结,而是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