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狡辩:决策权 优化企业运行管理

[复制链接]
查看: 875|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5 10: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笑死了,前几天被一个亲戚拉去培训,三天两夜,我想着没事就去看看,结果就是视频这种会议,一模一样,还卖惨,放一些凄惨的音乐,讲爸爸妈妈,然后一群人围在那嗷嗷哭,我站在旁边贼尴尬。看起来好笑但老板不傻,这么做不过是为了让员工们把自己潜移默化成群体的一员,群体的力量很惊人的,个体会情不自禁的做群体都做的事,逐步驯化员工,让他们成为听话的赚钱工具。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好的决策不是说做就做的,这里面有科学,有艺术的成分,但更主要是科学。在一个公司内部,谁有权利做出何种决定,这对其运作有着深刻的影响。成都管理咨询---这种影响既包括公司的日常效率,也包括其业务上的成功与否。

好的决策不是说做就做的,这里面有科学,有艺术的成分,但更主要是科学。

在一个公司内部,谁有权利做出何种决定,这对其运作有着深刻的影响。成都管理咨询---这种影响既包括公司的日常效率,也包括其业务上的成功与否。

来看看一家全球性的联合企业最近遭遇到的经历。在进行一项投标时,当地的子公司提出标价后,公司相信美国总部的管理人员在价格决策方面比其当地子公司更有优势,因为他们的视野更宽广并更熟悉公司的总体情况,于是便向美国那边传送了相关资料,用足够的耐心来等待美国总公司的决定。但最终等到总部的决定时,企业的原来报价已经过时了。而他的一家欧洲竞争对手在二十四小时内就做出了报价,并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迈克尔-约翰逊,哈佛商学院的名誉教授说:“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如何分配决策权并达到优化企业运行的目的是一件难事,在管理学上也是个难题。”

成都管理咨询认为一个企业的决策效率与是否符合企业的使命及目标,是企业市场竞争成败的主要决定因数。

约翰逊教授与他的同事威廉-莫克林教授在他们1995年发表的《企业结构面面观》一文中谈到,在分配决策权时有两种风险是必须提前考虑到的:

将决策权交给拥有相关信息的个人/机构,但其目标与公司的目标有差别。

相关信息在交给决策人时不够准确。

如果这两种情况出现在决策者身上的几率都不大,那么决策的结果就应该是正面的,公司也会因此受益。

通用汽车规划战略处的经理尼克-普达说:“如果公司级别较低的管理人员在很艰难的情况下做出了决定,而这个决定又不会影响公司其它部分的运作时,这个决定就是有效的。”

但是,找出企业哪些环节的决策风险低还只是第一步,那些手握决策大权的人通常都有自己的一套个人或职业目标,而这些目标可能不符合企业的目标,这是分配决策权时要小心的另一个方面。

针对以上情况,成都管理咨询提出以下建议:

定期检查及修正决策权的分配,因为企业运行的环境及主要业务都会不断地变化,企业必须定期修正决策权的分配。

定期的检查应该聚焦在决策权的具体种类,某些部门的决策是否已经失灵。麦肯锡咨询伦敦分公司的凯茨-莱斯利说,公司最近在一次检查后就建议一家客户将某一管理层全部取消。“这些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信息,所以做出的决策打乱了公司的工作分配;这样的结果是公司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处理产生的乱摊子,而他们的下属比他们知道的多,有决策资格的应该是他们的下属。”

避免过分集中及过分民主

“将决策权集中到少数人的身上对企业来说是最错误的选择,领导者常常认为自己的决定是最好的,但决策通常需要足够的相关信息支持,而提高决策水平的前提是提高信息水平,但是许多企业却经常忽略了后者,这个风险是巨大的。”约翰逊教授说。

决策过程也应该避免过多人的参与,不然事情就会停滞不前,但要保证关键相关人员的参与。

放权时要做到毫不含糊

权利划分不清是管理者的一个常见问题,不清楚哪些部门或个人拥有哪些权利会导致严重损失,后果可能是重复做功或者是无人问津。

虽然这个问题经常被认为是沟通障碍引发的,但问题的根本还是权利分配时划分不清,有时,管理人员会将他们把权力交给谁忘得一干二净,却又根本没有告知当事人。

不要混淆过程与结果

好的决策有时也会产生不良结果,不能因为结果不如预期估计的好就责怪管理人员或者是决策过程。若决策权已经分好了,再次分配只能引起更大的混乱。

专家们一致同意,再次分配决策权会引起巨大的争议,但是要想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这一步也需要定期进行。约翰逊教授总结到:“好的决策不是说做就做的,这里面有科学,有艺术的成分,但更主要是科学。”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有哪些成本是老板们开公司前未曾预见到的?

每个人的工资成本乘2才是这个人实际消耗的成本,而IT业高工资是众所周知的,相当于每人每天坐着不动就要消耗1000元,项目不紧,工作安排不到位让员工闲着没有产生利润就是最大的成本。没有产生稳定持续的利润之前,扩张一定要谨慎,费用一上去就难以下来了,最后很容易被耗死了。
我这人吧,被骗进去过传销,也是自己脑子转得快,加上我脾气特别倔,硬是配合另外一个老哥打出来的,我最烦工作的地方叫我家人或者什么,或者叫我做那种跟传销有点相似的东西,没法形容那种感觉,有点想打人,我没有暴力倾向,但就是听不得,赚钱的方法老多了,这样赚的特别多吗?不见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3 12: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个企业,都是一所大学,经营即教育。”不管多忙,人才培育绝对优先。造物先造人,老板是最好的老师,企业应像培育大树那样,点点滴滴、兢兢业业地栽培、灌溉,让员工从一粒种子成长为一棵大树,再到一片森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1 03: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逃避责任在涉及管理和工作质量的时候就成为非常敏感的词汇。在团队协作中,逃避责任是指团队成员在看到同事的表现或行为有碍于集体利益的时候,不能够及时给予提醒。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团队成员由于逃避责任而导致整体效益下降时,他们就会真的相互怪罪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1 05: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行业龙头,应该以全局的角度重视正视社会企业家生态,作为行业龙头,有责任也有义务身先士卒,发挥领先者的榜样力量,让全社会感受到社会企业家的温暖。我们有信心将社会企业家生态论坛的影响力带到世界,也期待未来有更多的社会企业家一起投身公益,投身生态建设,尽己所能,温暖全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1 09:5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战略有时候是蓝海,有时候是红海,有时候是长尾,有时候是头部,没有定数,只有管理才是永远的蓝海。企业家要清醒地认识到,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所有伟大的战略,终究需要落地,才能产生绩效。企业经营的本质还是投资回报率,而投资回报率是管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企业需要围绕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的打造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基业长青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 19: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家也有两个责任,一个是企业家自身的责任,一定要造好产品,你要纳很多的税,要养很多的员工,在造好产品的时候基本的商道利益要兼顾,我们很多的企业家做到了。第二,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社会责任,你要给我们生存的社会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