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给大家透露一点哈,刚出社会那时候我在中国人保干过,有一天六点到了 我寻思到点了应该下班了(在那里每天固定加班到晚上八点是日常),毕竟今天的电话打完了,然后我收拾东西下班,结果一个老员工说:这么多人在加班,你好意思下班吗?这句话至今让我难以忘怀,甚至于一想起那个场面我都很后悔没给她一巴掌。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目前,中国企业普通受到两个问题的困扰:一是企业缺乏一批具备职业精神、高素质的中高层管理人才和技能娴熟且忠诚的普通员工;二是面临不断的人才流失率。从表面上看,这是由于企业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缺乏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缺乏对人才有吸引力的职业发展规划
目前,中国企业普通受到两个问题的困扰:一是企业缺乏一批具备职业精神、高素质的中高层管理人才和技能娴熟且忠诚的普通员工;二是面临不断的人才流失率。从表面上看,这是由于企业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缺乏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缺乏对人才有吸引力的职业发展规划。但换个角度,也可以认为传统管理方式下,被动接受指令、管理者高高在上、个体自主意识不能够体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员工得不到足够的成就感,因此员工难以形成对企业的忠诚度。
所以,中国企业正在面临着一场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教练式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方式,正在逐步替代以控制、指令为特征的“集权式领导”,并被相当数量的企业采用。它具体表现为上下级间的控制关系弱化,上级对下级更强调双向互动,而不是单向命令的管理方式,并且更频繁地使用激励、启发和诱导的手段,以教练的方向激发下级管理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此外,企业在面临规模扩张或转型压力时,企业家最容易迷失。
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曾称“伟大的CEO就是伟大的教练。”前谷歌中国区总裁李开复也是一个“教练式”的管理者。他认为:“做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服务意识。好的管理不在于驾驶别人,而在于有足够的智慧。”
教练式管理的一个最基本信念就是“彼此尊重。”教练管理首先是厘清目标。帮助员工找到正确的目标。其次是要反映真相。让员工知道他目前的状态和位置,包括他们的想法、行为、情绪等,帮助他们洞悉现状与目标的偏差和距离,区分假象和真相。第三是调整心态,鼓励员工选择更有利于目标的心态,并将之贯彻到行动上。第四是按计划行动。没有计划和行动,目标永远不会变成现实。
企业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引入高素质的企业管理教练是一个重的抓手。并通过外部教练来培养企业内部教练。
教练式管理就像“镜子原理”:镜子不会教人怎么穿衣服,但它会“告诉”你穿得怎么样,从而让你自己去作调整。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觉行动。
在管理实践中,教练型管理者一是要让员工认识到“照镜子”的意义;二是自己要成为一面“好镜子”;三是只做“镜子”,而不要超出“镜子”的职责;四是要帮助员工制订行动计划,采取行动;五是鼓励员工端正“照镜子”的态度。
中国企业正面临着从低端制造到高端制造的转型升级,以及提供单一产品到提供复合服务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管理将得到挑战,而具开放和包容的文化会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而教练式管理将会在这一时期得到更多的企业采用。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有哪些成本是老板们开公司前未曾预见到的?
每个人的工资成本乘2才是这个人实际消耗的成本,而IT业高工资是众所周知的,相当于每人每天坐着不动就要消耗1000元,项目不紧,工作安排不到位让员工闲着没有产生利润就是最大的成本。没有产生稳定持续的利润之前,扩张一定要谨慎,费用一上去就难以下来了,最后很容易被耗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