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小心:中国式管理原来是爱

[复制链接]
查看: 766|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5 09: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之前在毕业没找到工作,在莆田系男科医院干了两个月网络咨询(前些年才知道类似于或者就是医托),就来了一个人,还是来了一下就机灵的溜了[微笑], 主管可以查看所有工作QQ微信聊天记录,经常说不要把聊天搞成公益性咨询(就差指着我鼻子说了),觉得很违背内心的医德,第三个月辞职了。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为什么企业越大越脆弱?为什么高薪请不到杰出的人才?为什么忠诚的员工成了一个遥远的神话?

为什么企业越大越脆弱?为什么高薪请不到杰出的人才?为什么忠诚的员工成了一个遥远的神话?

著名的管理学专家成君忆先生说,由于职场上的每个人都在追求自我实现,以至于企业成了老板和员工互相利用、彼此折磨的人间地狱。以追求自我实现为主题的现代文化,正是造成企业管理难题和经营风险层出不穷的起因。

中国人说管理意味着爱

管理意味着爱。这是从上古时期尧帝、舜帝和禹帝那里传承下来的管理思想,并且成为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主流管理文化。

首先,你要爱自己,让自己保持一颗宁静的心,保持生命的本来状态。你是原生态的、自由的、快乐的、富有生命力的。

其次,你要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当你担任着某个群体或团队的主管时,你要爱他们,为每一个人的出路着想。

因为爱,你才能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从修身到齐家、治国、平天下,随着生命的成长,你的爱会开放出一片繁花似锦的动人春色。你爱着,所有的人都爱着,百花争艳,欣欣向荣。于是,管理学理想的工作绩效就在每个人的爱与欢笑中实现了。

古代的中国人说,管理意味着爱。现代的美国人说,管理意味着钱。

古代的中国人说,管理意味着服务。现代的美国人说,管理意味着控制。

所以,现代管理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为了钱,为了控制。你到图书市场上去看,几乎所有的管理学著作都在告诉你: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最大化地赢利。如果仅仅是为了赢利,你是找不到出路的。赢利不是你的终极目标,让生命成长才是你的终极目标。

为了钱,为了控制,于是就有了现代管理学这个概念。虽然那些学者并不理解现代的管理学与古代的管理学有什么区别,但他们仍然自以为是。他们说,管理学是从弗雷德里克-泰勒的一只跑表中诞生的。

事实上,这位后来被企业界和学者们推崇的效率专家一直是工人们憎恨的对象。在泰勒眼里,工人们不过是使用工具的工具、操纵机器的机器。他公开声称:“我们不需要工人有什么头脑,我们只要求他们听话,把我们指令的工作尽快地干好。”

从那时到现在,110多年过去了,人们仍然没有找到经营企业、管理员工和造就工作绩效的“最佳方法”。

X理论和Y理论都错了

20世纪60年代,弗雷德里克-泰勒开始受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猛烈抨击。于是,就出现了两种关于人性的基本假设,一种是X理论,一种是Y理论。

X理论认为人性懒惰,所以总是逃避责任。只有少数人才能克服这样的劣根性,成为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但绝大多数人必须用“胡萝卜+大棒”进行威逼利诱,使他们为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而努力。

但是,管理者之所以使用物质报酬这根胡萝卜,是为了激发员工的欲望。人之于欲望就好比吸毒者之于药物,需求量会越来越大。作为人力资源成本,物质报酬的应用就会最终陷入绝境。

从另一方看,员工也过得很艰难。为了得到那根胡萝卜,他不得不忍受大棒的惩罚,他并不喜欢那份工作,他只是喜欢那份工作后面的物质报酬而已。如果管理当局给出的物质报酬令他满意,他会装出一副很喜欢这份工作的样子。但如果他不满意,就会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怠工、逃避或表示抗议。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心理学教授道格拉斯-麦格雷戈试图用Y理论来解决X理论所遭遇的困境。他认为:人是“需要”工作的,因为人“需要”成就自我,所以只要有效地引导和激发员工的这种“需要”,他们就会积极进取,不仅能够承担责任,甚至还能勇于接受具有挑战性的新任务。

在这种被称为应用心理学的管理方法中,说服替代了命令―――那些不能被说服的人则被认为是不成熟的、或者病态的。你应该积极,如果你不积极那么你就有病。你应该承担责任,如果你不承担责任那么你就有病。你既然有病,就需要进行心理矫正。这样,管理就变成了一种心理专制。

工作关系应该用爱与帮助来作为支持,但心理专制却是对人性的另一种暴力伤害。实践证明,用Y理论来做人事评价时,没有一个完全健全的人。

X理论错了,Y理论也错了,管理者的世界一片混乱,但他们不知道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他们惊惶失措,到处寻找答案。

返璞归真的管理之道

管理需要以人为本,一个追求自我实现的管理者却不可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他只能以自我为本。

究竟什么是“以人为本”呢?

首先你得理解真实的人性,在人性真实的基础上才能“以人为本”。真实的人性就是人的原生态,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满足人的原生态需要。在企业生活中,员工的原生态需要就是希望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和一个轻松的工作环境。这样,他们就能够享受工作,而不是把工作视为压力和负担。这样,他们就能够快乐地成长,并最终成为一个个艺术家类型的工作者。

快乐成长是人的原生态需要,只有那些“放下自我,立地成佛”的管理者才能理解这种需要,才能给予员工们真正需要的那些帮助,才能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

与之相反,那些追求自我实现的管理者却只能利用员工,不可能真正地“以人为本”。在他们眼里,所谓“以人为本”其实是如何利用别人的弱点(例如虚荣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老板总是希望员工们对自己、对企业无条件地忠诚。但事情的真相是,在这样的企业里,老板在利用员工,员工也在利用老板和企业,他们都在追求自我实现,都在利用对方。老板在假装关怀员工,员工在假装忠诚于企业,没有真正的“以人为本”,也没有可笑的愚忠,只有相互利用。

我们已经知道,现代管理学起源于员工偷懒。偷懒者在工作中没成就感,但在领薪水时有成就感。这样,职场就成了老板和员工博弈的竞技场。长期博弈的结果,就是每个人都为此感到疲惫。多么荒唐啊,职场本来应该是人们快乐成长的花园,结果却成了彼此折磨的地狱。

每一个人都应该忠诚于自己的原生态,忠诚于自己热爱的那份工作。这样,职场中的每个人都在享受那份工作、享受那种创造的乐趣。

所以,最高明的管理就是让员工们恢复他们的原生态,以创造者的身份投入到他们热爱的工作中去。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不是博弈的双方,不是控制与反控制的对手,而是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朋友。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有哪些成本是老板们开公司前未曾预见到的?

我不是自己开公司,在管理公司下属的一个公司。从公司无到有全程负责到现在运行,所有公司管理按独立公司运作,也类似自己创业开公司。公司是做商业和办公酒店运营的,管了几十万方物业。较大的预见不足的成本:1.税,各种税,不同的合作模式或不同开票,税差别大。2.保险,经营场所,为防止风险,各种保险加加总额就上去了,每年都有。3.关系维护,物业运营和各个部门都有联系,部门多,量大。4.沟通成本,独立公司运作,对内对外沟通成本,不同体制公司语境不一样。5.招聘成本,找到合适的人难,没有合适的就会影响效率,耽误接新业务,机会成本很高。
有些人是真的为了生存,挣钱,不得不做,有些人可能是真的被洗脑了,觉得这样的行为很有用?无论那样,都挺悲哀的。我希望工作并不是全部,一天24小时,除了工作睡觉,还要陪伴家人啊,和朋友在一起,或者一个人待着,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你想要我免费加班,可以啊,一个月因为特殊情况加几天班,也不会特别在意 。只是家里有情况的时候,单位也可以通融一下……都是互相的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4 16: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首先要为自己思考,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思考,我们到底怎么样让某些东西都完全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年轻人怎么样真的有创造力,并且造出新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我们去关注自己喜欢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给年轻人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9 10: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能够躬耕于把赚钱形成良性循环的企业家一定是有社会价值的企业家。商业问题和社会机遇都具备相同的三大属性:一是都有海量的用户,二是都是刚性需求,三是目前都是我们服务和估值的洼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5 17: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奖励不仅要有物质的更要有精神的。只奖物质不奖精神,会让人唯利是图;只奖精神不奖物质,会让人缺乏狼性;双向激励才能获取团队最大的能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1 11: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企业家的孩子不愿继承家业,这是可以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找一个很好的技术工老师傅,他虽然不是你的家里人,但你企业里的人,对企业非常了解,他们有理论和实践加上在企业干了很长时间,多易他们是理想的传承人。所以你要好好对待员工,帮助他们进修,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对身份的认同感与企业一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 05: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是抱怨下属未达成成果,而是设定诱人的激励计划;不是死压指标,而是执行激励政策;不是分解任务,而是分解奖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