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慎重: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原则

[复制链接]
查看: 942|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5 09: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以前在优衣库每次开完会不也要喊口号嘛,第一次店长没和我说,他们在那喊口号我当时都懵了,很多日企就这样的,其实生活真的挺无奈 他们是为了养家糊口,我一个学生在销售行业经常上班,有些成年人真的背负一个家庭付出了太多。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不少公司管理问题频出,大批员工集体辞职现象此起彼伏。当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不少就是违背了下面论述的“最伟大的管理原则”。

不少公司管理问题频出,大批员工集体辞职现象此起彼伏。当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不少就是违背了下面论述的“最伟大的管理原则”。

美国有一个管理专家叫米契尔·拉伯福,也许在美国、在中国都并不那么有名,然而他写的一本小书,我读后却觉得比许多名家的长篇巨著还“参得透、解得透”。

米契尔·拉伯福是一个从车间里成长起来的管理者。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他一直感到困惑的是:当今许多企业、组织不知发生了什么毛病,无论管理者如何使出“浑身解数”,企业、组织的效率还是无法提高多少,员工、部属还是无精打采,整个企业、组织就象一台生锈的机器,运转起来特别费劲。他也试图从汗牛充栋的管理学著作中去向管理大师们讨教,终于还是一头雾水,不明所以。最后有人告诉他,最伟大的真理往往最简单:“当你不能理解一项问题时,就回头去从最基本的来,你会发现一些答案的。最伟大的真理往往太重要了,以至于不可能是新的”。就这样,米契尔·拉伯福回过头去再从自己的管理实践中反复思索,最后终于悟出了一条他所说的“最简单、最明白然而也是最伟大的管理原则”。

米契尔·拉伯福的这本小书就叫做《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原则》。

拉伯福认为,当今许多企业、组织之所以无效率、无生气,归根到底是由于它们的员工考核体系、奖罚制度出了毛病。“对今天的组织体而言,其成功的最大障碍,就是我们所要的行为和我们所奖励的行为之间有一大段距离。”

拉伯福说,他所辛辛苦苦发现得来的这条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原则就是:“人们会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

大哉斯言!至哉斯理!!管理的精髓确实就是这样一条最简单明白不过却往往被人遗忘的道理:你想要什么,就该奖励什么。中国古人早就发现:上有所好,下必甚之。楚王好细腰,国中多饿死。作为一个管理者,不论是古代的君王、官吏,还是今天的总统、经理,你奖励什么,惩罚什么,无疑就是向世人昭示你的价值标准;你的下属、员工,或者认同你的价值标准,努力做你希望他做的事,成为你所希望他成为的那种人;或者不接受你的价值标准,脱离你的企业、组织而去;或者就是阳奉阴违,投机取巧。还有第四种可能吗?没有了。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建立自己正确的(即符合企业、组织根本利益的)、明确的(即不是模棱两可、摇摆不定的)价值标准,并通过奖罚手段的具体实施明白无误地表现出来,应该是管理中的头等大事。

拉伯福说,他在管理实践中有两大发现:

1、你越奖励的行为,你得到的越多。你不会得到你所希望的、要求的、渴望的或哀求的,你得到的是你所奖励的。在任何情况下,你都可以判定人和动物会做对他(它)们最有利的事。

2、在尝试着要做正确的事时,人们很容易掉入这样的陷阱:即奖励错误的行为,而忽视或惩罚正确的行为。结果是,我们希望得到A,却不经意地奖励B,而且还在困惑为什么会得到B。

也就是说:

1、你要求人们做出什么行为,与其仅仅停留在希望、要求上,不如对这种行为作出明明白白的奖励更来得有效;

2、人们往往犯这样的错误:希望、要求得到A,却往往得到了B,原因是他自己往往不经意地奖励了B。

拉伯福说,企业在奖励员工方面最常犯的有十大错误:

1、需要有更好的成果,但却去奖励那些看起来最忙、工作的最久的人;

2、要求工作的品质,但却设下不合理的完工期限;

3、希望对问题有治本的答案,但却奖励治标的方法;

4、光谈对公司的忠诚感,但却不提供工作保障,而且付最高的薪水给最新进和那些威胁要离职的员工;

5、需要事情简化,但却奖励使事情复杂化和制造琐碎的人;

6、要求和谐的工作环境,但却奖励那些最会抱怨且光说不练的人;

7、需要有创意的人,但却责罚那些敢于特立独行的人;

8、光说要节俭,但却以最大的预算增幅,来奖励那些将他们所有的资源耗得精光的职员;

9、要求团队合作,但却奖励团队中的某一成员而牺牲了其他的人;

10、需要创新,但却处罚未能成功的创意,而且奖励墨守成规的行为。

孔子云:举一而不能以三反,不可教也。每一个管理者都可以对照拉伯福所说的这十种错误,举一反三,验照一下自己是不是犯过类似的错误。例如:

我们是不是口头上宣布讲究实绩、注重实效,却往往奖励了那些专会做表面文章、投机取巧之人?

我们是不是口头上宣布员工考核以业绩为主,却往往凭主观印象评价和奖励员工?

我们是不是口头上宣布鼓励创新,却往往处罚了敢于创新之人?

我们是不是口头上宣布鼓励不同意见,却往往处罚了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之人?

我们是不是口头上宣布按章办事,却往往处罚了坚持原则的员工?

我们是不是口头上鼓励员工勤奋工作、努力奉献,却往往奖励了不干实事、专事捣鬼、钻营之人?

总之,我们每一个管理者都要牢记,正如拉伯福所说:“在表现与奖励之间建立起正确的连带关系,是改进组织运作的唯一要诀”。在考核和奖励员工时特别要注意的是,要注重其实际业绩,而不要注重其口头上怎么说。不能奖励了投机取巧,冷落了埋头实干,否则以后我们指望谁来做事呢?管理大师卡耐基说过:我年纪越大,就越不重视别人说些什么,我只看他们做些什么。其实中国古贤更早就说过这样的话:“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在奖罚问题上,每个管理者确实不可粗心大意,草率行事。否则,“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了苦果可是要自己吃的。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90后员工普遍不愿意讨好领导了吗?为什么?

看到有人说90后,成家立业后也会讨好领导,不为自己想想也会为老婆孩子想?我把这个观点,刚和边上几个90后小伙说了。他们乐了,然后这么回我的:“现在,老家房价多少一平米?没房子,怎么讨老婆啊?没老婆哪来的孩子啊?少看知乎,当初知乎上说新冠后,中国人必定报复性消费,美国新冠开始时,说美国医疗,世界第一且、地广人稀,然后呢?他们老爱脱离实际讨论问题,一群何不食肉糜的小布尔什维克……”他们说的好像,比知乎讲的在理……。
我这人吧,被骗进去过传销,也是自己脑子转得快,加上我脾气特别倔,硬是配合另外一个老哥打出来的,我最烦工作的地方叫我家人或者什么,或者叫我做那种跟传销有点相似的东西,没法形容那种感觉,有点想打人,我没有暴力倾向,但就是听不得,赚钱的方法老多了,这样赚的特别多吗?不见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2 03: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企业家生态论坛的目标不仅仅是赚钱,还有对社会的责任、爱、使命,才是这个论坛最终要取得的。我们必须要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我们要有自己的目标,但是为什么有这种目标?因为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4 10: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效的管理者最终都会发现,工作职权既不是管理的核心——它不是让他们成为管理者的关键,也不是影响别人唯一的或最好的方法。工作职权只是一种效果有限的影响力来源,仅仅依靠职权,无法做到让下属全心投入,让管辖权以外的人与自己充分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7 07: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铸造实业,也铸造精神,当代的企业家,应该转型为社会企业家,肩负新时代的社会使命,推动行业发展,服务社会进步,顺应时代要求,积极融入国家建设。社会企业家有能力、也有责任承担起更大的国家使命和国家责任,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7 17: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企业家要善待员工,与其做很多的所谓的慈善工作,还不如真正的善待自己的员工。善待自己的员工,是最大的慈善,最大的企业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8 15: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做一个好企业的,好企业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最后我终于找到的标准,我们要做一个百年老店探索者,要有一个永恒的创新,作为一个社会企业家,上要兼听信,跟国家利益息息相关。企业文化,包括使命定位的准确性都重要,使命并不是挂在墙上看的,而是习惯,企业文化具备真正的核心力,偷不去,买不到,带不走,拆不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