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惊喜:管理常识与悖论同在

[复制链接]
查看: 653|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5 09: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学毕业去找工作,找到一个化妆品行业的,结果到了就是大清早的在那里放着很嗨的音乐,一伙人排着队,搞得像传销,我们是第一天来的,所以没进去,结束完以后由老员工带我们去试岗,结果就是背着一书包的产品去挨家挨户去推销,我中午吃饭直接就跑路,问了一下,基本都是18岁左右的,16都有!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长期从事管理咨询的人或许都有这样的体会,企业为什么需要外部咨询?究其根本原因,一句话,就是企业不能厘清要遵循哪些管理常识,要破解哪些管理悖论。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常识和悖论只有一墙之隔。

长期从事管理咨询的人或许都有这样的体会,企业为什么需要外部咨询?究其根本原因,一句话,就是企业不能厘清要遵循哪些管理常识,要破解哪些管理悖论。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常识和悖论只有一墙之隔。

拿组织来说,以往的组织界定是以资源为衡量标准的,但资源是什么?少有人能够回答。其实资源是能力的载体,支撑企业的实际是能力。这从某些侧面可以回答中国企业的虚胖症,在资源迅速扩张的同时,其能力的积累可能非常有限,甚至是倒退。

再有就是对管理工具的认识,工具能够解决什么?归根结底,工具只能解决效率问题。另外,在某些极端的情况下,工具的完善程度是特定管理模式能否成立的前提。

可能企业越大,越容易犯常识性错误。回头看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企业,在跨越由“工具规范”到“流程规范”的道路上,付出了高昂的成本。举个简单的例子:不少企业家崇尚“细节决定成败”,于是便大张旗鼓的引进众多先进的管理工具,但最终成功者寥寥。因为工具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所有“决定成败”的细节;另外,任何工具的使用,都会带来权力的重组;再有,成败并不完全决定于企业本身,而是与外部交易的结果,也就是存在管理投入的边际效益问题。只有认清了上述问题,才能真正找出企业的“此细节”,而不是“彼细节”。

只有一件事恒久不变,就是:常识永远是常识,悖论永远是悖论。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90后员工普遍不愿意讨好领导了吗?为什么?

看到有人说90后,成家立业后也会讨好领导,不为自己想想也会为老婆孩子想?我把这个观点,刚和边上几个90后小伙说了。他们乐了,然后这么回我的:“现在,老家房价多少一平米?没房子,怎么讨老婆啊?没老婆哪来的孩子啊?少看知乎,当初知乎上说新冠后,中国人必定报复性消费,美国新冠开始时,说美国医疗,世界第一且、地广人稀,然后呢?他们老爱脱离实际讨论问题,一群何不食肉糜的小布尔什维克……”他们说的好像,比知乎讲的在理……。
有些人是真的为了生存,挣钱,不得不做,有些人可能是真的被洗脑了,觉得这样的行为很有用?无论那样,都挺悲哀的。我希望工作并不是全部,一天24小时,除了工作睡觉,还要陪伴家人啊,和朋友在一起,或者一个人待着,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你想要我免费加班,可以啊,一个月因为特殊情况加几天班,也不会特别在意 。只是家里有情况的时候,单位也可以通融一下……都是互相的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0 06: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小企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比较高,而且中小企业在社会上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任何人都不能抗拒的事情,在过去的产业化年代,所有的企业只为追求利润而争前恐后,在这样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的问题,比如说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差距也越来越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2 17: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企业要学会用工业化手段·效率·成本,塑造个性化产品;传统企业必须颠覆传统,重塑自身价值,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打造核心产品。只有改变才会有希望,只有改变才会有未来!帮助别人,成就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1 06: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优秀的领导者是最优秀的观察家,他们只是比常人更加留意身边的事情。因此,换种眼光去看习以为常的事。寻找差异和特征,留意事物运转的模式,多角度地看问题,寻找未被满足的需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1 11: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什么?第一个就是要有钱,要赚钱、盈利,企业盈利才可以发展,才可以带来就业,给员工发放工资,回应社会的需求,让社会繁荣。第二个就是企业里的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企业的使命,每个人都应该与企业发展连接起来,如果企业赚钱,大家也赚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让企业成为一个大家庭、一个利益共同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 17: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知识结构过程中,一部分是通过学习得来的,一部分是通过劳动来的;学习主要是读书学习,光靠读书学习不行的,读书学习可以增长知识,但有时候不增长智慧。人的智慧从哪里来的?人的智慧主要是在劳动中来的,劳动增长智慧,一个人如果光读书,不参加任何劳动,这个人最终可能就是一个书呆子。一个不劳动的人情商高不了。光劳动不读书也不行,没有理论的滋养你是受限制的。所以作为企业家必须提高自己的素质,拓展自己的眼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