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研究:(勘察设计行业)项目管理升级最佳路径

[复制链接]
查看: 804|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5 09: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理学原理解析:1:因为嘶吼,可以让大脑思维短暂空白,失去理智(前面有b友说过了)。2:因为是公开场合,自己做出过的承诺会被潜意识强化,如果最后做不到会很没面子,于是潜意识里你就会真的为了业绩去拼命(这条原理我一般做心理咨询的时候用于正强化的,比如治疗拖延症一类的状态,哪知道这条理论会被用在这里!气愤!)。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勘察、设计、开采行业是指从事探察、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地理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并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来编制建设工程勘察过程及进行相关开采工作的行业。国内市场全面对外开放,我国勘察设计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必须彻底改变原有管理模式,建立新

行业简介

勘察、设计、开采行业是指从事探察、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地理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并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来编制建设工程勘察过程及进行相关开采工作的行业。国内市场全面对外开放,我国勘察设计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必须彻底改变原有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的工程咨询公司,工程总承包、专业设计事务所和项目管理公司等能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运行模式。

行业现状

1.

勘察质量低,技术进步缓慢

2.

勘察纲要编制不完整。

3.

技术责任不清

4.

部分勘探作业不符合要求

5.

市场混乱,企业效益差

行业项目管理知识的不足及困境

目前,勘察设计行业对项目活动以及对项目人员的研究成果比较完善,对组织的研究还存在很大不足。项目管理从组织的角度研究的不足,削弱了其对于企业管理变革的指导作用。单纯以项目管理理论指导,甚而会误导企业管理的变革与发展。

1.项目管理知识具有特定的适用性

自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开始,到20世纪70年代两大国际性项目管理组织成立,再到90年代形成并发布规范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项目管理的研究和理论成果就带有明显的时限性和特定适用性特征。这些研究以广泛意义上的项目(临时性、一次性的活动)为对象,以工程、建筑、国防、IT等行业为主要应用领域,最后形成了通用意义上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简称IPMA)在国际项目管理能力基准(IPMA Competence Baseline, 简称ICB)中,将项目管理能力描述为项目管理的知识、素质、技能,以及取得项目成功的相关经验的集合。这里描述的项目管理能力,是以广泛意义上的通用项目为对象,以项目成功为目标,以临时性的项目组织为载体,因而是通用的项目管理能力。项目管理知识的通用性,还反映在项目管理的绩效是为临时性的项目组织服务的,其绩效反映的是临时性、一次性项目活动目标的实现程度。

因此,项目组织不同于企业组织。企业组织内部的活动不仅存在着项目,还存在着运作活动;项目组织只是企业组织的一部分,虽然项目组织很多情况下与企业职能组织存在交叉和重叠,但项目管理知识的运用只反映在项目组织中。项目组织是企业组织的一部分,现代项目管理集中关注临时性项目组织的管理,而忽视了对企业整体组织的协调和管理,结果导致项目组织目标与企业组织目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冲突。换而言之,项目管理知识与能力,是以具有生命周期属性的项目为对象的,是以临时性的项目组织为载体的。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简称PMI)在其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的引论中特别指出,PMBOK作为项目管理专业发展的基本参考资料,是一份指南。而企业是一个长期、稳定的组织,企业在推进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二者之间肯定会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在目前对项目导向型企业的研究中,对这二者之间存在的矛盾还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现代项目管理在组织层面的研究存在着不足,对项目管理这种一次性的努力成果与企业这种长期性的组织在融合方面研究不足,亟待一种基于企业视角的管理理论予以解决。

2.企业管理实践具有明确的独特性

企业是一个长期性的稳定组织,既要应对变化、持续发展,又要固化经验、兼顾稳定。企业进行项目管理,其根本原因是企业受科学技术、客户需求、竞争压力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和驱动,其主要工作是采用项目的形式,进行更加动态和具有创新性的管理,其根本目的是取得变革性跨越式的提升。也就是说,企业进行的项目管理,是企业以应对环境挑战的临时性、一次性、非重复性的项目任务为对象,以稳定性、长期性的企业组织为载体的活动。它只是企业的一种资源配置模式和组织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因此,不能从企业整体需求的角度进行布局,仅从项目的角度对项目采取对策,缺乏对企业的战略思考,常导致企业执行的项目与战略目标的不和谐。

在加利福尼亚的阿纳海姆举行的财富500论坛,进行的对《财富》500强公司的一项项目管理的研究认为,企业中的项目管理会遇到很多挑战,特别是在对职能部门的处理上,项目管理被认为是对已有工作团体和职能等级的威胁。

3.项目管理在组织层次的研究不足

项目导向型企业的研究者们,对项目导向型企业的特征、组织架构、管理模式、管理能力以及文化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但这些研究偏重于静态的自我分析,对项目导向型企业与非项目导向型企业的比较分析不足,对项目导向型企业核心能力的表现、构成和评判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明确的说明,这就降低了对企业实践指导的价值。同时,项目导向型企业研究,没有说明:非项目导向型企业是否都要转化为项目导向型企业;非项目导向型企业是否具有一些项目导向型企业的能力,这些能力在项目导向型企业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非项目导向型企业又如何转化成项目导向型企业。而这些问题无论是对于项目导向型企业的发展,还是对于当今众多企业的实践,都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针对项目活动研究的某些管理观念、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整个企业。诸如在项目管理领域具有极大影响的评述:“一切都是项目,一切都成为项目(备注:美国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委员会主席Paul Grace的评述)。”很多项目管理专家和实践者对这句话的理解是,用项目管理来管理企业的一切活动,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但是,企业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内部一定存在着运作活动和项目活动两类活动。两类活动的性质不一样,管理方法不一样,管理的成本和成效也不一样。相比较而言,按项目进行管理,管理成本是高的。因而,对于运作特征明显的活动,应该运用运作管理的方法(诸如标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等);对于项目特征明确的活动,应该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否则,就会导致管理低效,甚而混乱、失败。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90后员工普遍不愿意讨好领导了吗?为什么?

看到有人说90后,成家立业后也会讨好领导,不为自己想想也会为老婆孩子想?我把这个观点,刚和边上几个90后小伙说了。他们乐了,然后这么回我的:“现在,老家房价多少一平米?没房子,怎么讨老婆啊?没老婆哪来的孩子啊?少看知乎,当初知乎上说新冠后,中国人必定报复性消费,美国新冠开始时,说美国医疗,世界第一且、地广人稀,然后呢?他们老爱脱离实际讨论问题,一群何不食肉糜的小布尔什维克……”他们说的好像,比知乎讲的在理……。
你和钱,对我都不重要,你没钱,对我很重要。什么意思?只有当你没钱了,你才会为了求生而向我出卖劳动力,为我服务。怎么让你没钱?挤掉你的生存空间,买断越来越多的生产资料,直到买光,浪不浪费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些生产资料都属于我,你不能动,想动就来当我奴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3 17:4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小企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比较高,而且中小企业在社会上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任何人都不能抗拒的事情,在过去的产业化年代,所有的企业只为追求利润而争前恐后,在这样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的问题,比如说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差距也越来越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8 09: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遇到的问题是因为缺乏成长造成的;所有发展的瓶颈是因为学习不力造成的;所有事业的停滞是因为知识折旧造成的;学习、成长、精进,是企业的必修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2 23: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管理中最厉害的武器】奖惩是执行中最锋利的双刃剑:1、奖要舍得,罚要狠心,奖要奖的心花怒放,罚要罚得心惊胆颤;2、奖励一人一次引发多人多次做出重复贡献,惩罚一人一次避免多人多次重复损失;3、奖励要阶梯上升,让人的动力源源不断;惩罚要一步到位,罚的够狠避免得才更加彻底!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7 22: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企业家在全球经济环境当中是十分被看中的,它吸引了很多人才、资金,随着它的流行度、普及度,我们需要去考虑一下社会企业家到底是什么?需要去做什么?社会企业家精神现在会使全世界受益、使社会受益,社会企业家的目标是能够使这个社会受益,或者使这个社会最大程度上来进行受益,社会企业家精神对于精神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0 09: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逃避责任在涉及管理和工作质量的时候就成为非常敏感的词汇。在团队协作中,逃避责任是指团队成员在看到同事的表现或行为有碍于集体利益的时候,不能够及时给予提醒。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团队成员由于逃避责任而导致整体效益下降时,他们就会真的相互怪罪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