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也遇到这样的上司,特么就直接问我这些问题,我就纳闷,入职他们承诺过的条件要求是什么,加班有加班费还好,没加班还想用努力做借口忽悠我,下班是我的时间,我回家能干嘛和他有什么关系,努不努力这也是我自己的事,我能完成手头工作就下班,回家我做点自己感兴趣的都是努力,并不是榨尽所有时间为工作才叫努力,加班多两个小时就是有加班费赶不上末班车还不够打车,何必这样辛苦自己,回家躺着睡觉都要比这强,谁爱努力谁留下努力就行。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究竟是什么造就了稻盛和夫身上的经营奇迹?稻盛和夫,希望通过探究老先生的东方管理思想,从中寻找管理的真谛。
他在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京瓷成立第一年即实现了赢利,此后的50年更是年年赢利,从未亏损。52岁时,他创办KDDI(目前是日本第二大通信公司)。两家公司都曾入选《财富》世界500强企业。2010年,78岁高龄的他,又临危受命,以零薪资,不带一兵一卒,接掌日航CEO帅印。
稻盛和夫谈东方管理哲学
他,就是被称为日本“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先生。
究竟是什么造就了稻盛和夫身上的经营奇迹?本刊编辑采访了稻盛和夫,希望通过探究老先生的东方管理思想,从中寻找管理的真谛。
稻盛和夫的回答很简单:无他,不过是在做任何经营决策时,都依据了“作为人,何为正确”的判断原则。他认为,要用“利他之心”去经营企业,利他之心就是一颗正确的心。在做出决策的时候,企业经营者要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动机至善,私心了无”?作为一个人是不是应该这样做?这样的问题,在经营者的心里要反复自问,在这个基础上再做出各种决定。他的这种“从心出发”的经营哲学源自他浓厚的东方思想背景—他对中国的儒、释、道文化的深刻认知。
稻盛和夫的经营实践同样具有浓厚的东方特色,他的一些做法与西方管理界截然相反。
与制度相比,他更重视人心。在稻盛和夫看来,不管机制多么健全,规范多么严密,方法多么细致,居心不良的经营者还是不可能杜绝。监管与反监管之间不过是一种善恶的智力竞赛,如果不改变人的道德观念,同类不法事件肯定还会继续发生。所以,关键是经营者的“心”,必须彻底改变这颗“心”本身才行。
与物质激励相比,他更重视精神奖励。在稻盛和夫看来,日本民族是一个同质的民族,拥有强烈的“随大流”的中庸意识,所以人们对于差距很大的报酬和待遇有时也会产生很大的抵触心理。如果日本企业也采用欧美风格的成果主义,一开始因为“只要努力就能拿到更多的奖金”,组织看起来生机勃勃,但是过不了几年,就会因为怨恨和嫉妒而人心涣散,企业经营也不可能获得好成绩。所以,在阿米巴制度中,他给予员工更多的是精神奖励。
与股东利益相比,他更重视员工利益。在稻盛和夫看来,企业经营的目的既不是“圆技术者之梦”,更不是“肥经营者一己之私欲”,而是对员工及其家属现在和将来的生活负责。他把京瓷公司的经营目的定义为“在追求全体员工的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正是出于保护员工和保护企业的理由,稻盛和夫在京瓷中储备了大量现金来应付一旦出现的萧条,而不是一味听从欧美投资家的要求去提高ROE的水平。
与才能相比,他更重视人的品行。稻盛和夫并不推崇才子,在他看来,优秀的人才如果错误地使用了才智,会产生意想不到的问题,假如没有才能,反而想不到那些坏点子。此外,拥有才智的人,也容易陷入利己主义,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经营高层就会做出令人难以置信的违法行为。所以,他认为,在选拔人才之时,比能力更重要的是观察他的品格。
在西方管理学大行其道的时候,稻盛和夫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东方之路,他以自己辉煌的实践证明了:他的东方式管理思想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大智慧。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90后员工普遍不愿意讨好领导了吗?为什么?
看到有人说90后,成家立业后也会讨好领导,不为自己想想也会为老婆孩子想?我把这个观点,刚和边上几个90后小伙说了。他们乐了,然后这么回我的:“现在,老家房价多少一平米?没房子,怎么讨老婆啊?没老婆哪来的孩子啊?少看知乎,当初知乎上说新冠后,中国人必定报复性消费,美国新冠开始时,说美国医疗,世界第一且、地广人稀,然后呢?他们老爱脱离实际讨论问题,一群何不食肉糜的小布尔什维克……”他们说的好像,比知乎讲的在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