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小心:佛法与安全管理

[复制链接]
查看: 571|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5 09: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一次我老婆她公司也举行这种培训活动,我那天正好送她去,结果听了五分钟,听不下去了,我蹓跶到楼下大厅,拿起备用机拨打了110,说是诈骗活动,场面很火爆,内容很洗脑,结果没十分钟警察就来了[doge],上去大概半小时左右吧!我老婆下来了,我假装不知,问怎么你也偷溜啦?她神神秘秘的告诉我,有人报警,活动取消了[滑稽],嘿嘿嘿,深藏功与名,这帮神经病,就是欠110收拾。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小时候,经常跟着母亲去寺庙,有时不免会在寺庙里用餐。对那些素食斋饭的味道虽记不清楚,但有两件事却一直对我触动很大。一是碗里的饭是要吃完的,不可以剩;二是自己的碗自己洗。那时,我开始对佛教与庙宇有种朦胧的好奇。或许与佛有缘,好多年前在一次火车

小时候,经常跟着母亲去寺庙,有时不免会在寺庙里用餐。对那些素食斋饭的味道虽记不清楚,但有两件事却一直对我触动很大。一是碗里的饭是要吃完的,不可以剩;二是自己的碗自己洗。那时,我开始对佛教与庙宇有种朦胧的好奇。或许与佛有缘,好多年前在一次火车上时,旁边坐着一位慈眉善目的女士,她拿了几本佛经的书籍给我看,还同我聊佛法,当时我并不懂这些,却感觉很受益。后来,便开始有意地去了解佛教。

我一直从事安全工作,跑了大半个中国,为500多家企业做过安全培训或安全咨询服务,深知大小企业安全管理之状况以及安全管理人员的处境。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佛法上的东西能不能结合到安全管理上呢?我为自己的这个想法感到很欣喜,便开始研究,向别人请教,同朋友们进行讨论。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和不太成熟的观点。

一、 安全管理人员的精神境界

佛教里罗汉、菩萨、佛都是有区别的。通俗和狭隘地说,罗汉是自己普度自己,自我修炼,让自己远离红尘的困扰和苦恼。我有时说,这就像有些安全管理人员一样,他会把公司交待的任务和自己的职责完成,但是其它的呢?例如: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有没有得到提升呢?他可能没有想到自己要去承担这些,这样的安全管理人员做得再好,也只是个罗汉。那么菩萨呢?我曾经不下一百次做过试验,向别人问道:提到菩萨,首先会想到哪个菩萨呢?所有人回答的都是:观音菩萨。再接着问:为什么是观音菩萨呢?大部分的都会说道:因为她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不论观音菩萨也好,其他菩萨也好,菩萨普度谁呢?菩萨是普度众生的,也就是说,此时我们的安全管理人员的精神境界是普度员工,让他们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风险辨识能力和安全技能,而不是仅仅关注在自我对职责的层面上。又如地藏王菩萨,他说: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就像一个安全管理人员感觉如果员工受到了伤害,甚至员工的安全意识、知识、技能没有得到提高,他就感觉自己不称职一样,这个时候,他不会在认真完成了安全检查、安全培训等这些工作后就觉得自己做到位了。菩萨之后就是佛了。那么佛又是什么呢?佛是指“佛佗”,佛陀的意思是“觉者”,或者说是智慧和觉悟的人。我们知道《西游记》里孙悟空最后是被封为“斗战胜佛”的,随之他头上的紧箍咒也消失了。这就好比我们的员工他们需要制度、考核、奖惩的约束才会遵守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章,而最后我们要把他们变成不需要任何的约束和制约,他们也会自发地遵守相应的安全规定和作业标准,改变他们以前对安全、对风险的认知和心智模式,这就是安全的“觉悟”,就是“佛”。我认为:我们从事安全工作的人就是让自己有“慈悲心”,让自己成菩萨,让员工成“佛”。

二、因果关系与安全管理

佛教的精义之一是明因识果,这个如同我们的安全管理一样,应知道这个危险源会造成什么样的事故后果,为了不发生这个后果,应去做怎样的预防和控制。事故后果的发生是因为“因”,这个“因”不是运气不好,而是我们安全管理上的缺陷遭成的。当我们掌握了事故的因果关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就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佛家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可理解为,一个高明的安全管理者会害怕出现事故隐患,而害怕的原因是因为他知道这个隐患会导致一个事故后果;而作业人员往往害怕自己会受到伤害、害怕出现事故后果,但是不会对正在不安全作业的行为在意或者感到害怕,因为他们不明白受到伤害的后果正是由于不安全作业的“因”导致的。所以,我们安全管理者要让他们深入地理解海因里希安全法则与墨菲定律,懂得安全上的因果,他们就会知道把事故要消灭在早期的起因阶段,当出现违章或不安全作业时,能意识到这是事故的因,为了不发生事故,必须改变不安全的行为。

三、“挂碍”与安全教育

《心经》上说: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当没有任何牵挂与障碍的缘故,心里便没有了任何恐怖,也不会感觉害怕了。如果在安全生产上,员工不感到对事故的害怕了,不感到对不安全作业行为害怕了,迟早是要出事的。那么我们何不增加员工的“挂碍”,让他有所害怕,变成谨慎作业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呢。

有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葛麦斯驾车43载,不仅从未发生过交通事故,甚至连一次违章纪录都没有,因此在他退休前,交通部决定颁发一枚“优秀模范驾驶奖章”给他。颁奖当天,记者问葛麦斯:“要如何才能做到像你这样平安驾车呢?”葛麦斯回答道:“其实开车时,我都有家人陪着!不过乘客看不到我的家人,因为他们都在我的心里。”

记者不解,葛麦斯笑着说:“想想你的妻子正等着你吃晚餐;你还要陪孩子上学;年迈的父母正是需要你照顾的时候……你就会小心驾驶。”

原来,葛麦斯的秘诀,就是时时刻刻把对家人的爱放在心中。隐去管理者的身影,让亲人取而代之,去唤醒操作者的安全意识,这就是著名的“葛麦斯安全法则”。

去年,我开发了一个安全课程,名字是《弟子规与安全意识》。结合弟子规原文围绕员工安全意识提升通过以“孝”与亲情感化和启示员工注意作业安全,把家人放在心上,就不会主动地违章;以“悌”和“泛爱众”之道来让员工尊重领导和老员工,关心周围的同事的安全,及时提醒他们的不安全行为和状态;以“谨”来认真操作作业;以“信”来信守自己签写的安全责任书。

我们要营造员工顾家、爱家的氛围,并时刻提醒他们的安全关系到家庭的幸福,以增加他们的“挂碍”。我去过很多煤矿企业,员工下井前要对着全家福进行安全宣誓,这就是一种“挂碍”。

四、不要钱的布施与现场安全沟通

布施是大乘佛法六度之中的第一项。这里聊聊佛法里讲的不要钱的布施。当我们去生产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时,如果你发现有员工违章了,你会怎么办呢?曾经,我在一次课堂上以一个员工在现场没有戴安全帽为例,让课堂上的那些安全主管们说出他们的做法,其中有一位说道:只要我走过去,瞪他一眼,他就会立马戴上。听后,我同他聊了一会,因为我觉得他可能会安全观察,但是不会沟通,他的做法不能解决这个员工以后也会戴好安全帽的行为。因我曾在杜邦公司从事过安全工作,也可以从这个方面结合起来聊一聊杜邦的STOP(主管的安全观察与沟通)。

佛法里讲不要钱的布施有七种,这里我们简单地聊几个。

第一个是:“和颜施”。就是对于别人给予和颜悦色的布施。那么我们下现场检查时,你是板着脸还是能让员工看到你的和颜悦色?同时,你觉得员工喜欢你哪一种?不要让员工怕你,不要把自己当成安全警察。怕你,他们只会躲避你,而不会彻底地改变他们的作业安全行为。

第二个是言施:“向人说好话的布施,存好心、说好话,并勉励人应切实力行”。我们在进行安全巡视或安全检查时,会发现作业员工的两种行为,一是安全作业的,二是不安全作业的。对于在安全作业的员工,他作业时遵守了规章,也佩戴好了相应的防护用品,您有没有和他们去交流一下,去赞扬一下他们。鼓励和强化一个好的行为,会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如果一个员工好的作业行为能得到认同和鼓励,他会持续下去的。对于在不安全作业的员工,您同他的交谈,最后有没有给他一些鼓励和信任,相信他下次不会再这样做呢。而我们大部分传统的做法既忽视了对在安全作业员工的赞扬,也缺少对违章的员工的勉励。

第三是心施:“为对方设想的心、体贴众生的心的布施”。我们有没有去考虑一个员工违章背后的原因呢?例如:一个员工把物品堆放在了消防通道上。是他一种无意识、习惯性的做法,还是没有摆放这个物品的空间了呢?是他不清楚这个不允许摆放的规章,还是今天生产任务很紧呢?换位思考,从员工的心里出发,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采取正确措施后,才可以预防此类事情再次发生。所以,我们在同现场员工沟通时,多用同理心,先让自己感受他工作的辛苦,再来谈论安全。另外,我们安全管理不仅要关注员工的作业环境是否良好,是否宜于工作,同时还要关注员工的情绪、压力、兴趣、身体健康与疲劳。杜邦的STOP里第五个步骤是“启发”,就是同员工聊其他的安全问题,交通安全、天气安全、食品安全、家里老人小孩的安全等等。这个做法就是让员工感觉到主管不仅是生产安全,还关心他的家庭或其他安全方面,让员工体会到“关爱”,而不只是感觉领导只在意有没有人违章和触犯安全制度。安全本身就是一种关爱,安全管理也只有上升到关爱这个程度,才能做得更好,让大家都能参与进来。

第四是眼施:“用和气的眼神看人”。我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现场作业的员工通过你“心灵的窗户”看到的是什么呢?是安全管理的严肃,还是安全规章制度的威严,还是同事之间的友善和气呢?虽然我们对待员工不可能像情人间的“眉目传情”、“暗送秋天的波菜”、“含情脉脉”那样,但是我们可以用眼神来传递关心、信任和鼓励。例如:员工违章了,你可以用眼神表现你对他这种行为的担忧;同违章的员工谈话结束了,你可以用眼神告诉他,相信他下次不会再这样做了。

第五是身施:“身体力行,帮助别人”。这个身施我们可以理解为在现场巡视或安全检查时,帮助员工进行现场危险源的辨识,让他知道他作业区域里的风险如何辨识,怎样控制,发生突发事件了怎样应对。当然,还可以帮助员工解决在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包括帮助员工去理解企业的安全政策、岗位作业程序、操作要求等等。

佛教戒律是以身口意为主,作自我的反省为主导,亦加入神明的监察(如我们经常所讲的:举头三尺有神灵)。安全规章制度都是企业制定的,要求员工遵守,是外加的,要由他人作出监督检查。佛教的修行功夫就是导引人心,使能明明白白,除去所知障和烦恼障。安全管理的进路,除了控制,能否用导引人心这个方法,化解业力的作用?上面的文字是我从一篇文章中看到的,欢迎大家讨论交流。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90后员工普遍不愿意讨好领导了吗?为什么?

你能力强,我跟着你,不说巴结,我愿意全新全意为你付出,学本事。你是个虚头巴脑、平平凡凡虎领导,我工作干完不出错,下班走人挺对的起你。你是个阿谀奉承还耍心机上位的领导,对不起我的工作时间都在思考自保,思考跳槽,谁理你。 我们90后认理,不认铁饭碗,我们更洒脱一些。
我这人吧,被骗进去过传销,也是自己脑子转得快,加上我脾气特别倔,硬是配合另外一个老哥打出来的,我最烦工作的地方叫我家人或者什么,或者叫我做那种跟传销有点相似的东西,没法形容那种感觉,有点想打人,我没有暴力倾向,但就是听不得,赚钱的方法老多了,这样赚的特别多吗?不见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4 03: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遇到的问题是因为缺乏成长造成的;所有发展的瓶颈是因为学习不力造成的;所有事业的停滞是因为知识折旧造成的;学习、成长、精进,是企业的必修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9 21: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家如何追求幸福呢第一,发现幸福:幸福就是爱和被爱,需要和被需要,它是一种自我感受和感知,一种力量的联系。幸福源自于家里,公司里,社会里,自然里,自己的内心。第二,创造幸福:幸福是自己创造的,我们都是自己幸福的工匠,幸福是修来的,不是求来的。首先创造生活信仰,其次创造财富,最后创造价值。第三,传承幸福:幸福的企业家,才能有幸福的家庭和幸福的企业。要做到传承教育,传承价值,传承能力,传承规则,传承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1 23: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遇到的问题是因为缺乏成长造成的;所有发展的瓶颈是因为学习不力造成的;所有事业的停滞是因为知识折旧造成的;学习、成长、精进,是企业的必修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 21: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最有能量的事情,不是找到赚钱的项目,而是心中涌现了神圣的使命。使命感是一个人和一个组织存在的最大理由和持续的源动力!使命感是凝聚众人最崇高、最神圣的理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4 17: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想把企业做好,本质上只能靠一个方向,靠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叫职业化,不管你是往上面走还是往右边走,还是往右上方走,你一定要想办法让大家按照制度、常规、约定来开展每一件工作。有制度按制度来做,没制度按常规来做,常规也没有就按约定来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