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疏漏:未来企业预测管理要注意哪些问题

[复制链接]
查看: 875|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5 08: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之前也遇到这样的上司,特么就直接问我这些问题,我就纳闷,入职他们承诺过的条件要求是什么,加班有加班费还好,没加班还想用努力做借口忽悠我,下班是我的时间,我回家能干嘛和他有什么关系,努不努力这也是我自己的事,我能完成手头工作就下班,回家我做点自己感兴趣的都是努力,并不是榨尽所有时间为工作才叫努力,加班多两个小时就是有加班费赶不上末班车还不够打车,何必这样辛苦自己,回家躺着睡觉都要比这强,谁爱努力谁留下努力就行。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预测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经营理念,在这个不确定的竞争环境下,预测管理会代替传统的管理理论,在不久的将来预测管理将逐渐被企业所采用,那么在实施预测管理时应该着重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了,共益给大家总结了一些注意点,

预测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经营理念,在这个不确定的竞争环境下,预测管理会代替传统的管理理论,在不久的将来预测管理将逐渐被企业所采用,那么在实施预测管理时应该着重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了,共益给大家总结了一些注意点,仅供大家参考:

1、要对员工进行必要的思维培训,创新培训,实践培训,最大限度的激发不同智力员工的智力特长。提倡员工“奇思,怪想”,并对每个员工的预测信息进行分级,分类评价。提升员工的荣誉感与自豪感,主要预测人员都必须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很强的想象力,博学多才,主要决策者的职能将转化为评估预测方案并作最终决策。

2、合理的预测成果必须转化为部门,个人或企业目标,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而不是将预测过分专业化,不应过分强调战略部门在预测中的专职地位。

3、管理是追求可能的最大化与持续生存的需要,所谓最大化并不是指利润率,市场占有率,市场价值,企业规模等最大化;重要在于在可能形成持续优势或自身优势方面的一种积累过程。最大化要求企业关注一方面,在一方面达到优势后,收回成本进行新方向的投资。实行先专后全,先易后难的战略积累,企业必须不断主动培养优势能力,力求突破。其次企业必须清楚优势竞争力的真正含义。我认为任何一个企业的最高竞争优势是内化的,内在的主动精神与不断超越自我的经营理念,而不在于物质条件,也不在品牌与信誉本身,相反自我创新能够发展这些有形优势;除此之外,企业必须保证财务优势与资金流的顺畅。

4、提倡集体合作精神,提倡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的互动,重视学习回馈,企业内部的知识信息必须保持流畅。预测不应该是封闭的,企业应当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社会机构,各国各专业专家,国内外兄弟企业相互交流,以获取有价值信息,这些信息都必须要求具有前沿性,先进性,能够启发企业形成关联思考。

5、预测管理的预测阶段应当慢,原因是很多预测创意并不是一次性形成的。而且预测本身有随机性,要完成某个有意义的预测必须依赖预测积累,实践阶段则不要慢,而要快。原因是预测有时效性,需快速实践以减小误差,并将预测转化为企业成果。从竞争角度而言,如果大多数竞争者都预测到同一块市场,那么速度最快的那个企业才有主动权。预测管理的全过程性,促进了文化融合与文化的统一,统一的文化为企业整合管理职能提供了前提,使组织富有效率。

6、预测管理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高要求,首先员工要具有先进的思想意识,报效国家,热爱企业,能融入企业文化。其次有较强的业务技能。再次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不封闭自我与他人分享知识信息,最后有强烈的事业心,视工作为愉快的事。

7、预测管理意味着会产生成倍的预测信息,而实践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所以信息的筛选与加工过程非常重要,企业应当建立一个完整的预测信息系统,预测信息的形成方式为:范围目标+知识+经验+学习+实践+及时信息+及时交互=预测信息。从中可以看出预测本身就是一个知识创新过程。

8、预测管理要将现在的活动与未来趋势建立联系,这要求企业首先必须把未来的必然趋势与重要转折点识别出来。其次要正确的将现在的活动计划快速调整。

9、预测管理要重视行业关联性,要高度观注相关行业的整合与可能演生的细分,关注各种商业科技文化产品(服务)创新的新信息,重视各相关创新成果,在必要时积极与之交流,引进新成果,投资或购并新行业,不断创新自有知识产权。

10、预测管理重完整性,重“言必行,行必果”,重人才因素,重激励,重以人员才能整合来提升企业竞争力。提倡灵合的组织结构,重以最先进性理念与方法来作为企业实践方向。创新必须是全面统一与积极快速的。管理重杠杆原理,所谓杠杆原理是指理清各管理因素的相互因果关系,寻求杠杆支点,“以小博大”而不完全依据传统管理理论的限制,如人才杠杆,营销优势,品牌,核心生产技术,机会主义或通过外部整合提升企业竞争力。

11、预测结果一旦决定转化为目标与任务时,企业要将预测转化为系统理念。如果这种理念基于企业内部,则应形成企业内部的新文化;如果基于外部,则应宣传一种理念或生活方式,使市场顾客与客户转变思维观念,形成偏好。比如质量管理在企业内部的文化;时尚资讯对服装生活方式的新观念等。这种理念应当新,全面,具体,可感,即时,快速。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工作方面制度合理,工作以外当做朋友相处。 有时候现代企业真的应该反向的向以往看不起的老国企老厂子或者是家庭作坊去看看。 当你谈制度、谈规矩、谈奖惩、谈现代的时候,有没有忽视你这个企业到底是什么行业、什么层次的企业。 老国企老厂子,在经营方面的确落后,但是家属院的设定让同事不仅仅是同事,还是邻居、亲戚、朋友,所以在人情和归属感方面,其实做的一直都非常好。 至少比现在鼓吹的部分创业企业,稍有问题立刻裁员,内部大多互相防备,嘴上你好我好关键时刻你死我活要强多了。 家庭作坊可以代表小公司,一般来说都是相互有依靠感,员工老板身份相对模糊,给人的感觉是为自己家做事。这样的团结程度必然要比通过制度来约束强。 钱是很重要的,但是感情也很重要。 我说的不一定就对,但是我觉得可以参考一下。
我这人吧,被骗进去过传销,也是自己脑子转得快,加上我脾气特别倔,硬是配合另外一个老哥打出来的,我最烦工作的地方叫我家人或者什么,或者叫我做那种跟传销有点相似的东西,没法形容那种感觉,有点想打人,我没有暴力倾向,但就是听不得,赚钱的方法老多了,这样赚的特别多吗?不见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5 04: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管理,初步想法感觉是:顶层有一个决定层,决定层下面会有一个决策层,决策层即为企业制定各种方针政策,为决定层提供方案参考。决策层的人来源于部门,地方,高校等各渠道,人数或许可在50-100人,内部人员也是有流动,以保证方案优质。两个层的关系或许是:1.决策层提供自主化的方案。2.决定层也可以根据要求要求决策层制定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7 07: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做一个好企业的,好企业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最后我终于找到的标准,我们要做一个百年老店探索者,要有一个永恒的创新,作为一个社会企业家,上要兼听信,跟国家利益息息相关。企业文化,包括使命定位的准确性都重要,使命并不是挂在墙上看的,而是习惯,企业文化具备真正的核心力,偷不去,买不到,带不走,拆不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 15: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产品强调个性化的智能定制,所以一定要在前端有捕捉用户个性化数据的品牌,这样才能满足每一位用户的需求。在互联网时代,要找到用户需要的突破口,这样才能从“我们”的时代进入“我”的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3 23: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职能不是某个人的个人职责,而是企业领导和所有成员共同承担的职责,管理职能的强弱取决于全体员工的管理素养和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4 16: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深思熟虑的决策者,你的首要任务是找出问题的本质,然后考虑如何最好地解决它。因为所有的方法都有优点和缺点,没有唯一的解决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