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没什么说的,我原来就在平安上海电销中心干过,各种加班,什么听别人录音,什么学习什么培训,去你mua。我就不一样了。你说任你说,我不听就是了,再牛逼你能拿我怎么样?开了我?过的可舒服了[吃瓜],还加班,主管说什么开个会干嘛的,超过下班半个小时我就说有事必须去办,有时候主管还:你确定吗。搞笑,我当然确定,根本不理她,每日时常打够了,话术也算都用了,坑不到人怪我咯。去你mua的想让我加班,不可能。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德国海拉集团CEO Rolf Breidenbach博士今年第二次到访中国,对于这片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给予了高度重视。
4月9日,Breidenbach博士前往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就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海拉集团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的贡献进行深入讨论。不久他将与工信部进行更深层次的会面。
在华投资
海拉集团已经确定了2020年之前在华的投资计划,这极好地体现了其对中国市场及社会的坚定承诺。目前海拉中国有三座照明工厂正在建设,还将扩建几家研发中心,未来将服务于一汽、北汽及上汽集团以及更多中国本土品牌。目前海拉在北京、嘉兴、成都(发展西部)等地区的投资对拉动海拉中国的整体增长也初显成效。
绿色能源/创造更佳环境
降低燃料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需要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法,Breidenbach博士表示,海拉希望成为未来绿色能源的倡导者。他解释道,工信部近期发布了相关计划,预计在2015年为新一代交通工具装备最新科技以完成二氧化碳减排目标。LED车灯必将成为未来的趋势,此外还有在中国制造的电子系统,目前已经能够做到降低10%的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海拉通过现有产品组合已然能够为建设更好的环境作出有效贡献,但企业还在寻找能够立刻推行的进一步想法,这一切都是为了建设一个更绿色、更清洁的世界。但真正的挑战并不在此,而是1亿辆已经在中国道路上行驶的汽车。针对这一点,海拉基于部件更新的理念,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例如在现有车辆上装备自动启停装置。Breidenbach博士表示这种服务可以在全中国的汽车修理厂中推广,但海拉计划未来提供给中国的绝不止于此。海拉作为世界著名的汽车照明及电子供应商,最近已经利用在汽车LED照明领域获得的丰富经验进军工业照明应用领域,提供道路照明、工业及办公室照明。Breidenbach博士指出,海拉已经组建了专门的团队,在筹备相应的生产能力。除了能够大幅节省能源,这种新型LED环境光源设备还将为设计业带来全新理念。工信部和海拉集团达成共识将加强特别合作,在中国范围内建立行业标准,填补这一创新领域内的空白。Breidenbach博士最后在会面中强调,对于海拉来说尽快改善环境标准和社会生活质量是重中之重,公司已经做好准备,在基于德国设计基础上完成本地化生产,提供快速车辆改造解决方法和环保型道路照明设施。
把技术引进中国
在北京、上海、成都、南京和厦门建立全新、更大的研发中心只是第一步。海拉已经制定了明确目标,要实现未来独立、有本地研发能力的转型来更有力地支持本地需求,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承诺增加本地就业
海拉日益增长的市场和高投资需要本地雇员的支撑。公司仅在2012年就在中国聘用了2,000名左右新员工,2020年前还会继续增加显著的资源投入。海拉还同北京、上海、南京、成都和成都当地大学开展合作并成立奖学金,这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海拉中国工作。
海拉是一个全球性独立的家族企业,在30多个国家的70个城市拥有28,000名员工。海拉为汽车行业开发和生产汽车照明产品以及电子设备的部件和系统,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零部件、配件、诊断和售后服务机构之一。海拉拥有超过4,800名研发人员,是汽车领域重要的创新驱动者之一。此外,海拉集团在2011/12财年创造了近50亿欧元销售额,是全球汽车供应商前40强,并且是德国工业百强企业之一。
海拉正朝着成长为汽车及工业领域LED照明领头羊的目标稳步前进,同时也致力于能源管理业务领域来实现减少二氧化碳和能源消耗。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员工辞职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前排都没答到点子上,这个问题必须得分情况讨论了:1、很多情况下,员工辞职之前公司是心里有数的,有时候甚至是被辞职的。就是想让你滚。2、有些情况下,公司不知情,但员工毅然辞职是因为员工岗位非核心,员工有情绪也反映不上来,这些情绪不但包含待遇等,也包含个人因素,如同事关系、偶发事件等。3、而,核心员工或关键岗位/重点培养对象离职排除偶发个人因素基本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有去处了,当然这个去处可能是被人高薪挖走,也可能是想自己发展了。关于1,问责HR,以后招人注意点;或者管理者干脆就不会用人或本来就没打算好好用这个人。关于2,公司到达一定规模就该重视的事情了,沟通、待遇、企业文化还是需要个牛逼的HR关于3,方法简单粗暴:股权、加薪,总得下点本,千万别画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