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发现:90后CEO齐俊元:我每周至少工作一百个小时

[复制链接]
查看: 2048|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5 08: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更夸张,之前去一家公司,那边职位说是“影视招投”,其实就是让你装白富美,然后去骗那种有钱的老头子,跟他聊骚,骗他投钱,最恐怖的是,公司里真有一个女的装那个白富美,然后其他员工聊到约见面,就会让那个“白富美”去,而且这种一套下来,骗到的钱基本都是六位数,还美其名曰这是线上线下配合的o2o模式[囧],真的恐怖。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8月16日,“腾讯产品家沙龙:90后企业家专场”在杭州举行,本文是Teambition CEO齐俊元的分享内容。

项目协作工具Teambition,帮助中小创业团队、研发机构、教育培训机构或学生团体等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首发于2013年6月,目前平台上已有数十万个项目,并获得戈壁创投数百万元的A轮融资和新一轮美元融资。

腾讯组织“产品家沙龙:90后企业家专场”,主要是提醒世界,包括腾讯自己,要向90后企业家学习,更好地了解90后,00后。

以下为齐俊元的讲话全文。

一、小时候的梦想是诺贝尔奖

我从大三开始创业,很喜欢创业这件事,可以帮助很多人、影响很多人,这比待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有意义多了。这么说是因为,我的初中和高中基本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成为科学家,希望做出像发现染色体、找到治疗癌症新方法之类的科研成果,然后得诺贝尔奖,让别人能够记住我。

我爸是个大学教授,他对我的影响很大。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申请基金、做科研,然后写报告。小时候,他想让我对科研有一些认识,又不想把想法强加给我,就有事没事在书桌上放本《科学美国人》之类的书,引导我自己去看。我就这样慢慢开始对科研感兴趣了。

上中学的时候,我就喜欢在实验室里鼓捣,总找机会在实验室里待着,帮老师打杂,有些老师不太愿意做的实验,我就帮忙做。后来正好有个机会,老师就推荐我加入了区里的少儿实验站,然后又被选到中科院的免疫所参与一个科研项目——如何降低肝炎的检测成本。

上高中的时候,我又参加了中科院细胞所的一个课题研究“如何鉴定鹦鹉科鸟类的性别”。这个课题很有意思。当时上海野生动物园养了几只昂贵又稀缺的金刚鹦鹉,就像《里约大冒险》里出现的个头很大的鹦鹉,但是几年下来一直没有繁育出小鹦鹉。动物园就希望帮忙配对,可是鹦鹉是单性态鸟,从外观上没有任何办法分辨它们的性别,除非通过复杂的检验来实现。

我带领的课题组的任务,就是找到不让鹦鹉痛苦、又不耗时过长的性别鉴定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我们成功找到了通过采集少量样本就能完成鉴定的办法,把原本耗时长、样本量大的过程变得轻松又简单。

二、放弃科研走向创业

后来我们带着得出的成果方法去新加坡参加一个科研比赛,我们这个成果在国内得了很多奖,很多人都觉得这个方法既快又简单,还能有效解决问题。去了新加坡之后,有个教授给我看了他自己做的小离心盒,拔一根羽毛切碎放在离心机里转,半个小时结果就出来了。原来国外的教授依靠先进的设备,已经可以实现更简单、省力和省时的方法。

这给我特别大的震撼,从那时候我开始意识到,国内的科研环境支撑不了我得诺贝尔奖的梦想。最基本的,实验室的设备在精度上都达不到国外的水平。国内做科研还有很大一个瓶颈是,有太多诸如申基金、写报告等干扰视线的东西,严重分散科研人员的精力。如果我继续做科研,未来每天应该就是在申请基金、做实验和写论文中度过。这并不是我的梦想。

因为在科研和各类比赛中获得了很多奖项,我可以被保送到上海交通大学,于是高三下学期时就有很多空闲时间可以用来看各类感兴趣的书。我自己开公司的想法就是从这时候萌发的。

有一本介绍美国施乐公司的书让我印象非常深。原来鼠标、个人电脑、图形交互界面和普通纸复印机等等很多发明最早都是出自施乐自己的实验室,在那里科研人员可以不用交论文、不用考虑其他事情,只要纯粹地做发明研究,公司会提供一切资源和设备。

我当时想,如果能成立一家这样的公司,支持自己的实验室,把本来属于未来的科技和理念拿到现在来实现,让每个人都摸得到、用得着,应该比在实验室里做科研更有意义。于是我决定,要成立一家像施乐一样能给社会带来改变的公司。

为了实现创业这个目标,大学时我放弃了到生物科系继续做科研的机会,选择到上海交通大学的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学习。不过之前几年的实验室生活已经给我带来了很多方面的影响。

除了随时带着酒精消毒的洁癖,做科研的经历让我对事情、对人都很有耐心,不急于求成。现在的人凡事都很着急,科学家们就不会,他们会一直追求正确的答案,希望把一件事情做到足够好。

三、首次创业以失败告终

从进入大学,我就开始为创业做准备。由于以前埋头做实验时不爱讲话、人比较内向,我就找机会参加各种比赛、辩论赛锻炼自己的口才,顺便多认识朋友。因为你要开一家公司的话,就要吸引人加入你。你只有能表达你的梦想,能够给他们画大饼,才能吸引他们不停地往前走,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所以,只要有场子能够讲话我就去,大二时我已经能做到上了台,至少别人不会踢你下去。

大三时候,也就是2011年,我和合伙人注册了一家公司,也就是我现在的公司。最开始,我想做健康档案的项目,想法是让人们把病历等资料上传到在线档案平台上,实现病例的联网、在线管理与在线诊断。

举个简单的例子,两个糖尿病的病人,之前数据都一样,一个月后,其中一个人的血糖指数不可控的升高了,另外一个人状况就很好。那么这中间发生的所有的事情,吃的药、采取的运动措施、看的医生等,都可能导致了这个变化,这些都会变成很有用的信息。数据量再大一些的话,这件事就会特别有意义。

这个事情也感动了很多人,当时团队招募了30多人,还拉到250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

现在来看,这个项目的市场价值仍然很大,也很有意义,但是当时在线医疗的市场成熟度很低,很难普及,也不接地气。后来团队成员又纷纷毕业、就业,公司就只剩下两个人了。就这样,我的第一个创业项目以失败告终。

四、一个人写了22万行代码

我想要对投资人负责,也想再给自己一个机会。于是,一笔钱、一家公司,没等第一个项目暂停多久,我就开始了第二次尝试,就是现在的Teambition项目协作工具。

这其实是我们在做第一个项目时,团队内部自己设计、使用的一个协同工具。当时公司30几个成员间的协作效率很低,常常因为沟通不到位影响项目进行,我们就想用一个团队协同用的软件。当时在国内外找了30多个产品,一个个的在公司里去试验,可后来发现这些都不够好,为什么?

第一,它们上手成本很高。在本页显示剩余内容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员工辞职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当一个工作让人觉得生活无望; 或者从过程看,这份工作在给一个人或快或慢的积累负能量。这个负能量积累到此人的一个心理阀值后,就达成了离职的必要条件。 不说充分条件,是因为实际环境复杂,不是员工个人想走就走的,年终奖等阶段利益啊,人脉啊,title啊,公司阻扰啊,家庭经济环境啊,外界就业形势啊等等,都是成为是否实际离职的考量因素。 但,归根结底,魔由心生。人心不在了,就只剩下了一台被动的工作机器。
里面吼那个,就是公司最喜欢搞得拓展活动,请一帮所谓的教练训练你,问你们是团队还是团伙,不去还要算你旷工。当时喊我学设计大学毕业刚上班的时候,公司搞这个拓展,做了这个游戏叫打败大魔王,你要说出自己名字那些,然后有些人嘶吼那些,吼出来,所谓的扮演大魔王的人还是说:不通过,我听不见! 我当时去吼了,一下。他说他听不见,我脾气瞬间上来了:你是nm的聋子?啥子垃圾拓展,你们看可以说我是笨,但是不能用这种弱智活动侮辱我的智商! 然后当着全公司人转头开上我的奥迪A6L就辞职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8 14: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遇到的问题是因为缺乏成长造成的;所有发展的瓶颈是因为学习不力造成的;所有事业的停滞是因为知识折旧造成的;学习、成长、精进,是企业的必修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1 0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企业家要善待员工,与其做很多的所谓的慈善工作,还不如真正的善待自己的员工。善待自己的员工,是最大的慈善,最大的企业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 14: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是抱怨下属未达成成果,而是设定诱人的激励计划;不是死压指标,而是执行激励政策;不是分解任务,而是分解奖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3 00: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放下自己的亲友圈子,拥有的是整个团队的圈子;缩小了亲友的圈子,放大的是团队的圈子。圈子决定能量,能量决定平台,平台决定成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7 16: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战略有时候是蓝海,有时候是红海,有时候是长尾,有时候是头部,没有定数,只有管理才是永远的蓝海。企业家要清醒地认识到,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所有伟大的战略,终究需要落地,才能产生绩效。企业经营的本质还是投资回报率,而投资回报率是管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企业需要围绕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的打造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基业长青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