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没什么说的,我原来就在平安上海电销中心干过,各种加班,什么听别人录音,什么学习什么培训,去你mua。我就不一样了。你说任你说,我不听就是了,再牛逼你能拿我怎么样?开了我?过的可舒服了[吃瓜],还加班,主管说什么开个会干嘛的,超过下班半个小时我就说有事必须去办,有时候主管还:你确定吗。搞笑,我当然确定,根本不理她,每日时常打够了,话术也算都用了,坑不到人怪我咯。去你mua的想让我加班,不可能。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为了以示区别,国内外很多资料把CMM叫做SW-CMM。按照SEI原来的计划,CMM的改进版本2.0应该在1997年11月完成,然后在取得版本2.0得实践反馈意见之后,在1999年完成准CMM2.0版本。但是,美国国防部办公室要求SEI推迟发
CMMI的起源 随着人们对CMM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他学科也结合本系统的特点,陆续推出了自己的CMM模型。例如,人力资源能力成熟度模型、系统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等等: (1)SW-CMM (Software CMM) 软件CMM (2)SE-CMM (System Engineering CMM) 系统工程CMM
(3)SA-CMM (Software Acquisition CMM) 软件采购CMM (4)IPT-CMM (Integrated Product Team CMM) 集成产品群组CMM (5)P-CMM (People CMM) 人力资源能力成熟度模型 为了以示区别,国内外很多资料把CMM叫做SW-CMM。按照SEI原来的计划,CMM的改进版本2.0应该在1997年11月完成,然后在取得版本2.0得实践反馈意见之后,在1999年完成准CMM2.0版本。但是,美国国防部办公室要求SEI推迟发布 CMM2.0版本,而要先完成一个更为紧迫的项目CMMI。 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即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这也是美国国防部的一个设想,他们想把现在所有的以及将被发展出来的各种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到一个框架中去。这个框架有两个功能,第一,软件采购方法的改革;第二,建立一种从集成产品与过程发展的角度出发、包含健全的系统开发原则的过程改进。就软件而言, CMMI是SW-CMM的修订本。它兼收了SW-CMM 2.0版C稿草案和SPA中更合理、更科学和更周密的优点。SEI在发表CMMI-SE/SW 1.0版时,宣布大约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从CMM到CMMI的过渡。 CMMI项目更为工业界和政府部门提供了一个集成的产品集,其主要目的是消除不同模型之间的不一致和重复,降低基于模型改善的成本。CMMI将以更加系统和一致的框架来指导组织改善软件过程,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开发、获取和维护能力。
实施CMMI的意义 很多人认为,实施CMMI的意义在于项目工程走向世界,可以在西方国家接到订单。实际上,这只是我国企业实施CMMI的意义的很小一部分。更为重要的意义则是,CMMI的实施能够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的工程成本。事实表明,企业实施CMMI技术的投入都会得到丰厚的回报。据SEI统计,用于软件项目上的CMMI的投资,其回报率在5:1到8:1之间。由此可见,为什么这么多的企业纷纷实施CMMI项目管理技术。 近年来,很多软件企业纷纷实施CMMI管理模式,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企业在进入WTO后的危机意识,以及与世界接轨的迫切愿望。另一方面则反映出我国软件企业在改进管理方法上所作的努力。但是CMMI到底能够为我们做什么呢?实际上这个问题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对采购部门的人员来说,掌握了CMMI技术可以有目的地考察项目实施人员或公司的实施能力,从而保证所采购的项目能够顺利完成。对于项目经理来说,掌握CMMI技术能够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从而能够使项目高质量,低成本,按期限地完成。对于企业老总来说,CMMI还能够引入科学的管理理念,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在美国,很多企业通过CMMI评估,一方面为了满足承包国防工程或一些大企业的工程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美国政府的工程项目,绝大多数都要求承包商有一定的CMMI级别作为参加投标的资格。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开始要求其工程承包商具有一定的CMMI级别。级别高的企业在赢得项目的竞标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如果没有CMMI的等级评估,企业就会失去很多商机。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我的个人理解,是把公司从各个方面做的更专业。大家知道,现在很多中国的企业家都在向日本老板取经,学习什么呢?日本的员工很大部分都会在一家公司一直做到退休。中国老板都想知道日本的经营者们是如何把企业做到如此有员工归属感的。从我个人的角度看,如果仅按照工资高、公司规模大这样的普通标准来看的话,那日本的企业岂不个个是丰田、索尼喽?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在于如何经营,这当中自然也包括对员工薪酬、福利、工作专业度匹配等等方面的建设。大公司都是从小公司做起的。正如同年轻人不能只追求高工资而不合理规划职业道路一样,小企业的经营者也不能只把效益当做唯一标准,而是应该把精力放在合理运营,完善制度上。当一切都努力做到最好时,企业也会取得更大的成绩,长久经营、人员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