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探讨:管理丛林:当代管理理论的新思潮A

[复制链接]
查看: 833|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2 15: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前不能感同身受,现在能理解,就是一群没多少选择的人好容易找到了群体认同感和自我的希望,近乎病态的把自己所认为的“希望”紧紧抓在手中。现代社会大多数人心里都有点毛病,或多或少,只是他们表现在了外面。我在深圳的中原地产刚过几个月,说是六点下班,实际上每天都要肝到11点之后,你如果正常下班,店长就会来问你,你回家有什么事呀,没事你回去干嘛,然后斥责你不努力,接着就开会点名批评你。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现代管理理论的深入,“企业文化建设”成为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一)企业文化建设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现代管理理论的深入,“企业文化建设”成为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西方“企业文化建设”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原因。从国际竞争来说,西方面临着来自东方国家日本的强力竞争。管理学家在对日本的比较研究中,认为东、西方管理上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文化上。他们认为,为了更好地吸收外国的管理经验,提高本国的管理水平,不断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必须要重视对企业文化的研究。从企业内部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中劳动的性质和劳动力的构成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的一些管理理论和管理制度逐渐不适应,企业中的各种矛盾逐渐加剧,这就不得不以更高的管理境界和更好的管理方式来使企业产生一种精神凝聚力。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主要是美国管理理论的研究中,关于企业文化的论著很多,形成一种热潮,综观这些著作对企业文化的论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关于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及构成要素的论述。认为企业文化主要是由企业的最高目标或宗旨、共同价值观、作风和传统习惯、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等构成。它是一种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对全体职工进行企业意识教育的微观文化体系。

2、关于企业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论述。认为企业文化不是少数企业家主观想象出来的,而是随着企业的建立和发展,通过全体职工的实践而形成的。影响企业文化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企业人物、外部环境、民族习惯、历史传统等。

3、关于企业文化的建设重要性的论述。企业文化的研究这和提倡者普遍认为,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成功与失败的关键。这种说法难免有些夸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企业管理的客观要求和发展趋势。

4、关于企业文化建设原则、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认为重点是要构筑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

企业组织的管理模式问题一直是管理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对未来企业组织模式的研究,又是当今世界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前沿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革命、知识经济时代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环境的变化,传统的组织模式和管理理念已越来越不适应环境,一些有名的大公司纷纷推出历史舞台。因此,研究企业组织如何适应新的知识经济环境,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延长组织寿命,成为世界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M·圣吉(Peter M. Senge)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吸收东西方管理文化的精髓,提出了以“五项修炼”为基础的学习型组织理论。该理论集中体现于1990年出版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并因此于1992年获世界企业学会最高荣誉的开拓者奖。

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在新的经济背景下,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要提高企业的整体能力与整体素质,也就是说,企业的发展不能只靠一两位杰出领导者来把关、决策和指挥,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善于不断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它强调要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和保持性学习,同时,通过学习真正领略工作的意义,追求心灵的满足和自我实现,并与周围的世界产生一体感。 学习型组织的形成必须建立在组织成员五项修炼的基础上,这五项修炼就是:

1、 系统思考。这是五项修炼的核心。企业在处理问题时要扩大思考的空间,建立系统的处理模式。

2、自我超越。这是五项修炼的基础。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最理想的环境,不断给予自己新的奋斗目标,努力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3、心智模式。强调每个人要以开放求真的态度,扩大自己的胸怀,克服原有的习惯所形成的障碍,以新的眼光看待世界。

4、共同远景。是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文化、共同的使命作用下,把企业建成为一个生命共同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工作。

5、团队学习。其目的是为了使组织成员学会集团思考,以激发群体的智慧。通过深度会谈和讨论,使成员理解彼此的感觉和想法,增强凝聚力,发挥出综合效率。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其实留住人才的关键看”老板”自身的格局(大公司里顶头上司就是“老板”)。当你自身“小格局”容不下下面人的发展时,有本事的都会自然离开,不然留着也憋屈。其他什么的都是虚的。最后,我不太赞成用“物质利益”绑定员工,因为小公司生存艰难拼福利如何也拼不过大企业,其次可以收买的人心会让我很不放心。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吸引是相互的,自身的格局决定了自己的团队。老板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我这人吧,被骗进去过传销,也是自己脑子转得快,加上我脾气特别倔,硬是配合另外一个老哥打出来的,我最烦工作的地方叫我家人或者什么,或者叫我做那种跟传销有点相似的东西,没法形容那种感觉,有点想打人,我没有暴力倾向,但就是听不得,赚钱的方法老多了,这样赚的特别多吗?不见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0 15: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企业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来看,没有永远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成功的企业,所以趋势当中寻找洞见,能不能选择我们的战略决策,选择比努力重要。无论是做企业还是个人分享上,一定要明白最终的结果都是要退出,离开这个世界、退出行业的成长周期。想到退出才能够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1 08: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画两条曲线。第一条曲线叫财务曲线,就是怎么样赚钱;另一条曲线叫价值曲线,就是到底我们给这个社会贡献了什么样的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8 01: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小企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比较高,而且中小企业在社会上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任何人都不能抗拒的事情,在过去的产业化年代,所有的企业只为追求利润而争前恐后,在这样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的问题,比如说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差距也越来越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2 17: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能够躬耕于把赚钱形成良性循环的企业家一定是有社会价值的企业家。商业问题和社会机遇都具备相同的三大属性:一是都有海量的用户,二是都是刚性需求,三是目前都是我们服务和估值的洼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5 06: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小企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比较高,而且中小企业在社会上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任何人都不能抗拒的事情,在过去的产业化年代,所有的企业只为追求利润而争前恐后,在这样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的问题,比如说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差距也越来越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