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去找工作,找到一个化妆品行业的,结果到了就是大清早的在那里放着很嗨的音乐,一伙人排着队,搞得像传销,我们是第一天来的,所以没进去,结束完以后由老员工带我们去试岗,结果就是背着一书包的产品去挨家挨户去推销,我中午吃饭直接就跑路,问了一下,基本都是18岁左右的,16都有!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最后一英里(Last-Mile)”是指从光节点到每个用户家庭之间不大于1英里的距离。由于光纤能够提供极高宽带,而传统电话线带宽只有几十千赫兹(KHZ),因此从光节点到用户终端之间的狭窄信息通道就形成接入网络的带宽“瓶颈”,从而导致信息传输
“最后一英里(Last-Mile)”是指从光节点到每个用户家庭之间不大于1英里的距离。由于光纤能够提供极高宽带,而传统电话线带宽只有几十千赫兹(KHZ),因此从光节点到用户终端之间的狭窄信息通道就形成接入网络的带宽“瓶颈”,从而导致信息传输速度缓慢,这就是一直困扰着相当一部分用户和电信运营商的“最后一英里(Last-Mile)”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成了网络的瓶颈。而在企业培训工作中,同样也存在LastMile的问题,那就是培训成果的转化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同样也成为了如何让培训有效的瓶颈。
大家都知道,培训工作要卓有成效,至少这几个流程层面的工作都要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规划与设计,培训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估与转化,如下图1:
目前,企业的培训工作,对大部分企业而言,在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规划与设计,包括培训实施层面,通常都有一些比较成形的做法,关键的原因是,上述这些工作人力资源部大都可控,不像培训的转化工作,要各部门的通力参与协作,所以,做得比较到位一些。但事实是,如果培训的转化工作不做,培训的投入要取得明显的成效几乎是不可能的,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如果一个人光学习不应用,一个月之后,87%的知识会遗忘掉,如图2所示,这也理清了很多企业感觉培训失效的原因。
如何进行培训结果的转化呢?
福建南平有一家国有企业,他们每个季度要搞一次集体学习,所有管理者参与,每次学习结束以后,每人都要写一篇论文,主要是这几个方面:
本次学习对我感触最深的几个观点是什么?
如何运用这些观点去改善你的工作现状
运用的具体安排(何时应用,应用的成果)
论文出来以后,统一交给人资部,人资部汇编成册,发给大家互相学习,之后,就提出的运用具体安排,人资部还会安排专人作相应的跟踪和考核,检验运用的结果。
南平这家企业的做法,其实就是培训效果的考核和转化工作,所谓的转化工作,即为将培训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应用于实际工作和生活当中,由此产生高绩效的过程。图3的表格示例,提供了这种转化的工具参考。
二十一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力资源素质的竞争,所以培训对于企业来讲是重要而且必须的,但要让培训取得良好的投资效果,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务必要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并作出相关的行动。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其实我个人觉得,这个并不是单纯钱或者股票的问题。你想让员工有归属感,应该问问自己有没有真正把员工当自己人,当合作伙伴,当事业上的战友。战略上的决策是否让员工参与,不能参与的情况下是否能做到信息足够透明,是否真正做到没有等级差异,是否让员工了解公司的种种业务关系、机会、瓶颈以及危险。老板问一下自己,公司是不是到处有不能让普通员工知道的秘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我觉得真只有傻子才会产生归属感。我们公司每个小伙伴都清楚地知道我们公司运作的大部分细节,项目收入,遇到的危险和挑战,每个人都清楚什么情况下我们能一起成功,什么情况下我们会抱团一起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