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研究:弹性福利如何真正匹配员工需求

[复制链接]
查看: 3127|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2 15: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没什么说的,我原来就在平安上海电销中心干过,各种加班,什么听别人录音,什么学习什么培训,去你mua。我就不一样了。你说任你说,我不听就是了,再牛逼你能拿我怎么样?开了我?过的可舒服了[吃瓜],还加班,主管说什么开个会干嘛的,超过下班半个小时我就说有事必须去办,有时候主管还:你确定吗。搞笑,我当然确定,根本不理她,每日时常打够了,话术也算都用了,坑不到人怪我咯。去你mua的想让我加班,不可能。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政策、福利供给、价格、员工认知等一系列因素影响着公司设计弹性福利,实际操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弹性福利近年来越来越成为公司HR口中的热词,HR们在感叹员工胃口越来越难满足的同时,也在快速接受弹性福利这一方式。公司只控制总量,而把选择权交给员工,员工对自己做出的选择负责。

但是,政策、福利供给、价格、员工认知等一系列因素影响着公司设计弹性福利,实际操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弹性福利首先意味着每项福利要被明确定价,福利支出小的公司,很可能连法定福利都没有满足,何谈弹性福利;有福利余额的公司,也在为选择哪些福利和如何定价而发愁,每一个员工的需求都是不同的,哪些应该满足?哪些必须放弃?弹性福利能够弹性到什么程度?样式多必然意味着每种福利的采购数量减少,单价提升,使得福利总成本提升,是自己逐一亲自采购还是选择弹性福利供应商代劳?这些都不是人力资源部能单独决策的问题。员工如何选择福利?是否可以方便地更换?在哪儿提出意见?也不是完全靠人力资源部沟通就可以完成的。总而言之,弹性福利是一个系统工程,考虑步骤反而增加员工的负担。

员工需求就在那里,弹性福利毕竟还要向前走,如何设计更符合员工需求的弹性福利?针对这一话题,北京外企方胜商务调查有限公司(FESCO Survey)开展了对应调查,调查对象为普通的职场员工,参与受访者462人,其中有效数据427份,有效率92.4%。

只有12.6%的公司开展弹性福利

弹性福利虽然成为近几年的热门话题,但众多公司仍在讨论和观望过程中,实际应用的公司只是少数,如图一所示,本次调查中表示公司有弹性福利的员工比例只有12.6%。考虑到参与调查的员工有更多的是外资公司和大型国有公司,可以推测目前国内公司开展弹性福利的比例会更低。

在本页显示剩余内容学习更多薪酬管理技巧企业管理 > 人力资源 > 薪酬福利栏目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员工辞职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马云所讲的“钱给少了,心委屈了”只是泛泛而谈,比较笼统。特别是“心”如何“委屈了”,有多种不同情况。事实上,不同入职时长的员工离职,往往有各自不同的原因:1、两周,一般是实际状况与预期有较大差距;2、三个月,主要与工作本身有关;3、六个月,多半与直接上级领导有关;4、两年左右,一般与企业文化有关;5、三到五年,与职业发展有关;6、五年以上,一是职业倦怠,二是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速度不统一。
里面吼那个,就是公司最喜欢搞得拓展活动,请一帮所谓的教练训练你,问你们是团队还是团伙,不去还要算你旷工。当时喊我学设计大学毕业刚上班的时候,公司搞这个拓展,做了这个游戏叫打败大魔王,你要说出自己名字那些,然后有些人嘶吼那些,吼出来,所谓的扮演大魔王的人还是说:不通过,我听不见! 我当时去吼了,一下。他说他听不见,我脾气瞬间上来了:你是nm的聋子?啥子垃圾拓展,你们看可以说我是笨,但是不能用这种弱智活动侮辱我的智商! 然后当着全公司人转头开上我的奥迪A6L就辞职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2 10: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优秀的新人进不来?进来了要么遭受排挤,要么自动离职?就是因为有部分老人挡道。将不好的老人和庸人开发或开除,相当于农民种庄稼,拔除杂草,稻谷才有好收成,是为优秀的员工创造一个良性的发展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8 17: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个企业,都是一所大学,经营即教育。”不管多忙,人才培育绝对优先。造物先造人,老板是最好的老师,企业应像培育大树那样,点点滴滴、兢兢业业地栽培、灌溉,让员工从一粒种子成长为一棵大树,再到一片森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1 07: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奖励不仅要有物质的更要有精神的。只奖物质不奖精神,会让人唯利是图;只奖精神不奖物质,会让人缺乏狼性;双向激励才能获取团队最大的能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1 09: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商业模式一定要可持续性,过去的几年里,因为中国市场的确非常非常热闹,所以很多的烧钱业务都非常非常容易融到钱。很烧钱的企业,现在已经不赚钱了。投资人很多没有那个胆量砸钱,中国也有很多最近烧钱的企业,再融的就会产生问题。做企业一定要想明白烧钱会不会烧出这个企业的可持续性,不要把钱补贴给了白眼狼,你一旦补贴人就不见了,这种商业模式是最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3 11: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个企业,都是一所大学,经营即教育。”不管多忙,人才培育绝对优先。造物先造人,老板是最好的老师,企业应像培育大树那样,点点滴滴、兢兢业业地栽培、灌溉,让员工从一粒种子成长为一棵大树,再到一片森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