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毕业没找到工作,在莆田系男科医院干了两个月网络咨询(前些年才知道类似于或者就是医托),就来了一个人,还是来了一下就机灵的溜了[微笑], 主管可以查看所有工作QQ微信聊天记录,经常说不要把聊天搞成公益性咨询(就差指着我鼻子说了),觉得很违背内心的医德,第三个月辞职了。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当员工被问及“除了固定工资外,还想获得怎样的报酬”时,回答往往是现金形式的加薪或奖金。给员工金钱和任意消费的自由,听起来似乎是实现快乐高效工作的秘诀。但是,一系列科学研究提供的证据显示并非如此,个人报酬——无论是按业绩付费还是奖金,都被证明不利于员工士气和生产率。
首先,金钱奖励可能会减少员工工作的内在动机和兴趣。其次,除非这项工作非常简单(不要求创造力、解决问题、以及复杂的推理),否则金钱奖励反而会引导员工只关注即将到手的钱,从而影响绩效。最后,当员工攀比年终奖的时候,会产生更多的嫉妒、紧张和竞争,和较少的信任、分享和团队合作。如果员工在一个团队中工作,影响将是复合的:这些关系的恶化不仅破坏了员工个人的幸福感,还破坏团队和谐。
那么,应该取消金钱奖励以一劳永逸吗?也不完全是。一个建议是,尝试新的长期有效的方法:亲社会奖金。
与其给员工金钱让他们花在自己身上,为什不给他们相同数额的奖金并告诉他们必须把这部分钱花在慈善事业和馈赠同事等亲社会行为上呢?研究者们在三个国家,对不同职业和文化下亲社会奖金的作用进行了检验。
澳大利亚国民银行(National Australia Bank)给每一个员工发放属于自己的慈善券,并鼓励他们把它花在自己关注的事业上,无论是资助癌症研究还是拯救澳大利亚鸭子。在兑现了这些亲社会奖金之后,员工整体报告说,他们对工作产生了更多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对自己认识的人表达善意和对陌生人表达善意的效果会有什么不同呢?亲社会奖金是对所有人都产生激励效果还是只作用于习惯了为自己花钱的银行家呢?在接下来的一系列实验中,研究者们鼓励员工为同事和协作者消费。他们把现金发给加拿大躲避球队(dodgeballteam)队员和比利时的药物销售团队,并要求他们为各自团队的其他人花费。结果显示,最受青睐的礼物是“一盒巧克力”或“一瓶红酒”,有一个团队甚至买了皮纳塔(pi(来源:blogs.hbr.org,编译:李明阳)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1.钱给到位,公私分明,五险一金该办的得办。【不给钱再好听的话都是废话】2.BOSS说话算话,别总是坑员工。【这也是本人最讨厌的,说话不算话,事后反悔;然后又逼着员工干活拿执行力说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收拢人心,人都有感情,逢年过节的发点礼物或者购物卡的表示下都行。你一句话不说,一个字不提,员工会觉得我在这里就是被利用的机器,该走还是会走,绝不留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