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笑不太出来,不是他们的行为不可笑,而是我看到弹幕里有句话,背上没有孩子车子房子这些负担谁愿意这样,这句话确实把我刺痛了,现在年轻人“不思进取”可能就是不想这样吧,不想结婚不想要孩子仅仅只是想活得有尊严些,轻松些,我突然觉得我们这个社会如此大行其道真的对吗,人活的真的不像人,但回过头才发现自己也不怎么像个人,有什么资格笑他们呢?我没资格笑努力的他们,却也无法认同这样的方式,到底是哪出了问题?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对每一个混迹于职场的人来说,离职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都说分手见人品,离职又何尝不是如何?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对每一个混迹于职场的人来说,离职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都说分手见人品,离职又何尝不是如何?
有的人离开原公司,可能心里积攒了一些怨气,甚至是对旧单位失望透顶心底“瓦凉瓦凉”的。于是辞职时难免就会有种脱离苦海,“绝不回头”的冲动,一副恨不得马上走人永不相见的姿态。
有的人则对原公司有特别深的情感,当老板诚心挽留时,难免出现纠结与迟疑。放不下过去,走不出未来。
好合好散,是一种气度
我们与公司是一个相互合作的关系,公司付出薪水我们付出劳动力。没有谁欠谁的,也没有什么好埋怨的。
有一个公司高管这样总结自己的离职经历:
“我对公司的价值一直在递减,当价值被利用殆尽,最好主动离开,因为这时候公司已经不准备继续在你身上投入,新的高管会带来更新的想法和更多的变化。温情脉脉一点说的话,我离开公司的唯一理由,是我的使命已经完成。”
2016年李叫兽的团队被百度以近亿元收购,李叫兽也因此成为了百度首位公开的90后副总裁;
2018年4月18日,在他李叫兽加入百度16个月后在朋友圈宣布离职,全篇离职公告里没有任何不满,只有感谢。
27岁的他,有着清晰的使命感,他说自己要做中国最好的商业战略家。
该走就走
作为普通员工,大部分人可能没有高管的高瞻远瞩,但也应该有这样的离职格局。
如果你已经深思熟虑想好了,要走,便走,朝着自己既定的方向大踏步往前走。如果你纠结于老板的挽留,那么请记住这样的一个毒鸡汤:“没有人的工作是不可以被取代的。如果辞职后,老板认真地挽留你,这说明:你是可以取代你的那群候选人当中最便宜的。”
不过小编并不想建议大家任性离职,因为即使是最完美的婚姻,也会有两百次离婚的念头,五十次掐死对方的冲动。
工作也是如此,就算你正在从事一份最完美的工作,你也会产生两百次离职的念头,五十次炒老板鱿鱼的冲动。
另外,从HR的专业角度来看,一个人频繁跳槽是减分项。如果一个人只能靠跳槽才能涨薪升职,这样其实是很失败的。
所以,如果你认为这家公司没有特别严重的不满,而且在这家公司里还有进步的空间,那么小编会建议你先留下来再努力试试。
要走得留也留不下
公司和员工本应是互相成就的过程,而不是成王败寇的关系。当公司并没有对不起员工的地方时,面对员工的离职,最好的态度应该是:不挽留不敌对不纠结。
一旦员工开口说出自己要离职的想法,无论只是加薪升职的威胁,还是真心要走,公司挽留得了一时,但挽留不到长久。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离职面谈是为了挽留员工,但其实离职面谈从来都不是以留住离职员工为主要目的。
离职面谈的作用是在于通过面谈发现企业、工作开展时的漏洞与不完善之处,从中发现与企业工作有关的信息,帮助企业管理者认清事实,解决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便于企业日后更好地改进与提升。所以要是有了更好的机会或者想法,想要提出离职的时候,千万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公司给你发工资,你为公司付出时间跟工作,没有谁亏欠谁,你也值得最好的发展。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有哪些成本是老板们开公司前未曾预见到的?
移动互联网科技公司,20人以内的团队规模,以下是我开公司前未曾预见到的成本支出: 没想到租个100多方的毛坯办公室,单装修费用就要花个5-10万,还以为租几张办公桌椅刷下墙就可以入驻办公; 没想到在有点档次的办公楼,隔几个到顶的会议室,单消防改造就要花2,3万; 没想到营销成本这么高,一个付费点击就要花几块,开了推广账户就要一万,一个月稍不控制下预算,几千到几万的推广费用可能就打水漂了; 没想到招聘网站开户也要钱,一年开了招聘账号就要五六千; 没想到每个月帮每个员工交社保要1K,企业需要承担600-700的费用; 没想到需要交各种各样的税,什么企业所得税,教育附加税,城建税等等; 没想到管理的成本这么高,管理上稍不留神,就要浪费很多人力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