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最后那种才是最可怕的。他们用悲情音乐和话术搞氛围,利用你的亲情、友情、爱情、善良、温柔、同理心,激发你的内疚、疯狂、歇斯底里。最终目的只是为了更方便的管理,可是人最本真的情感却被亵渎了。今天看那些招聘信息好多公司都这么写:员工福利:缴纳五险, 月休4,法定假日,按时发薪;现在企业都这么不要脸了,把自己应该做的义务,写成员工福利?我还见过职位简介直接写,上班坐办公室吹空调,接接电话的。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摘要】好的离职管理,可以让员工虽然离开了公司,仍旧对老东家念念不忘,至少没有任何坏话。不好的离职管理,不仅让员工走后揭公司的“老底”,甚至还可能带走一批人,引起人事动荡。
世界名企离职员工爆料说明了什么?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员工关系管理被放在举足轻重的位置,原因是一旦员工关系处理得不好,对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在管理员工关系时,离职员工的管理又成为关键点,也是管理的难点。若稍不留意,就会成为企业的一颗定时炸弹,就好像高盛、Google这些公司在本周的遭遇。
本周可谓是企业离职员工的大爆料周,从Googel的前员工惠特克(James Whittaker)到高盛离职主管史密斯,纷纷各自爆料前公司的秘密。来自高盛的离职主管史密斯称高盛为“黑心高盛”,而已经离开Google的惠特克则在新东家公司网站上抨击Google独厚社交网站政策是一场灾难,该政策要求全公司上下共同献策以吸引Facebook的用户到Google+,让员工无法专心于本业。惠特克将Google划分为两个时期:Google+前与Google+后,并称在Google+后这段期间是不堪回首的。他将这场变化归咎于Google新上任的CEO拉里.佩奇(LarryPage),佩奇将击倒Facebook奉为公司经营首要目标,公司内所有的科技研发必须要能支持强化Google+的功能,其余与Google+沾不上边的科技,不管有多好,都显得微不足道。
其实,惠特克不是第一位批评Google公司政策的离职员工。多位高级员工也在离职后批评Google原本的创业精神荡然无存,变成一个只追求安稳的工作环境。无论是Google离职员工还是高盛离职员工,爆料的东西可能都是大家秘而不宣或者知道却都不去提及的事情。但作为一个离开了这个组织的人,他们敢于说出来,也容易说出来。排除个人炒作的成分在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两家公司在部分员工的离职管理上还是有欠缺的。
很多企业的员工关系管理,偏向于在职员工管理。从入职就开始防范的劳资纠纷,到在职期间的激励奖惩,再到离职前的交割。往往是员工还没离开公司,座位上已经有人被新人霸占,人未走茶已凉,心就更凉。其实,如果一个企业要打造一个和谐稳固的劳资关系,应该把离职管理作为开端,而不是把入职当做开端。如何让一个即将离开公司的员工体会到组织的关怀和公司的向心力,是一件很艺术的事情。好的离职管理,可以让员工虽然离开了公司,仍旧对老东家念念不忘,至少没有任何坏话。不好的离职管理,不仅让员工走后揭公司的“老底”,甚至还可能带走一批人,引起人事动荡。
巨无霸思科的成长史上,“回头客”是促使公司获得长期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力量。就像一句玩笑话说的:离职员工只是出去学习了,而且用的还是教学单位的钱,学好了会回来的。(来源:三茅特约评论员伯洲)
名企是怎样对待离职员工的?
离职员工也是企业的人力资源,如何才能真正利用这笔资源、怎样利用,世界知名的大公司都有一套自己的经典做法。我们不妨再看看他们是如何对待离职员工的!
麦肯锡---建立“毕业生网络”
麦肯锡咨询公司有一本著名的“麦肯锡校友录”,即离职员工的花名册。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1.钱给到位,公私分明,五险一金该办的得办。【不给钱再好听的话都是废话】2.BOSS说话算话,别总是坑员工。【这也是本人最讨厌的,说话不算话,事后反悔;然后又逼着员工干活拿执行力说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收拢人心,人都有感情,逢年过节的发点礼物或者购物卡的表示下都行。你一句话不说,一个字不提,员工会觉得我在这里就是被利用的机器,该走还是会走,绝不留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