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谈论:Verizon狂裁44000名老员工

[复制链接]
查看: 822|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2 15: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他们住在郊区,残破的求职公寓,为了家人,为了生活下去,丢人吗?他们不觉得,我们觉得而已,弱肉强食的社会,生活在底层,你可以反抗,再找份工作罢了,但是找工作的这几个月,也需要钱啊,没存款就忍着吧。大家不要被视频标题骗了。我是学医的,神经内科。毕业后在精神病院当主治医生,视频内的行为都是我们为院里的病人量身定做的康复操,目的是让病人活动康复治疗。根本不是什么公司的企业文化。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近日Verizon传出裁员44000人的消息。裁减波及总员工的30%以上,主要针对“长期员工”,即那些为公司效力了多年的中年人。

Verizon,美国最大电信运营商,在美地位类同于中国移动在中国。

近日Verizon传出裁员44000人的消息。裁减波及总员工的30%以上,主要针对“长期员工”,即那些为公司效力了多年的中年人。

事件引发广泛讨论。有网友说,“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有娃有房贷的中年人”,这句扎心调侃的背后,是中年人为保一份工作如履薄冰,但现在看来,似乎并没有什么用。

该被裁,还是被裁。

为什么主力裁减群体每次都是瞄准中年人?

总结下来,不外乎老员工天然身负“四宗罪”。

第一宗,贵。入职多年,待遇比最初翻了几番。裁你一个等于裁几个新员工,还只用得罪你一人,为什么不裁?

第二宗,惰。老员工与公司,多少有点儿像七年之痒的夫妻。激情早褪去了,体力耐力爆发力也跟不上了,嫌弃你不是正常?

第三宗,油。混迹多年,各种流程门儿清,既能优雅推卸责任又能钻制度空子,资深老油条谁还想留着你过年?

第四宗,怂。闹翻了,中年人有家有口,兴许还指望着赔偿金,大概率是不敢怎样的,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愣头青可就不好说了。

此次执行裁员举措的新任CEO卫翰思(HansVestberg)先生,在入职Verizon前曾是爱立信公司的前任总裁。他在前东家期间,就多次做过完全一样的裁员之事。

有意思的是,他自己先前也因业绩不佳被爱立信董事会裁掉。

由此可见,越是成熟的大公司,流程化、制度化越完善,缺了谁都一样运转。公司根本不担心后继无人。

社会疾速,时代很残酷。“稳定”二字,已逐渐成为最不稳定的风险。有远见的人,早就给自己安排了后路。

Part.1

接纳变化:

不单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

朋友老周是个4岁孩子的父亲,他分享过一段陪孩子上早教的经历。

游戏开始,分成四组的家长全部聚拢,面朝里围成圈。老师往圈内不断放海洋球。

家长们身体紧贴,双手同时往中间伸。所有人动作整齐规范,像事先培训过一样。最后一个球也没漏出圈外,挑战成功。

老师笑,家长们都很“标准”啊,咱们来看看孩子们会怎么做。

四组小孩,最后呈现出四种截然不同的解决方案:背靠背围成圈、仰躺彼此双腿相连、侧躺头脚相连围成圈、俯卧拉手围成圈。

老周感慨道,那一刻我突然涌起一种担忧,好怕自己教不好我儿子。

“我明白世界是多元的,但我眼中好像渐渐只看得见单一的答案。

“每天走一样的路线、每周吃一样的快餐、工作挑自己擅长的部分、晚上娱乐能想到的就是喝酒K歌……

“不愿多想其他答案,因为这样最直接、快捷、不费脑,最符合经济学原理,但也导致我的思维僵化,安处舒适区。”

老周的话,可能暴露了生活的真相:你活着,仅仅是为了活着本身,或许早已丧失好奇心,对事物提不起兴趣。

当别人每天吸收能量,探索不同答案时,你只是日复一日复制着昨天的生活。“死于二十五,埋于七十五”,成了很多人的状态。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有句经典台词:你正在长大,而我,只是在变老。

变老,从来不是生理概念。身体机能衰退、容颜凋谢仅是外在,停止接纳不断变化的世界,才是变老的开始。

没有人喜欢和暮气沉沉的人交往,企业更不喜欢停滞不前、创新缺乏的员工。

参与创建英特尔公司的前CEO安迪·葛洛夫曾说,创新是唯一出路,淘汰旧的自己,否则竞争将淘汰我们。

若想经久不衰,切勿经久不变。思维僵化、故步自封,只会使路越来越窄,最终无路可走。

不如,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尽可能多地接触工作以外的世界,坦然接纳日新月异的变化。

Part.2

死磕目标:

知道要做什么,才能做成什么

初入职场,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拥有强大的人脉?赚更多的钱?迅速晋升管理岗?

我的学姐覃婷在入职时说,我的理想,是在40岁后掌控生活工作自由。

当时她22岁,是应届就进公司的新人。一起北漂的那些年,我清楚看到她是如何践行目标的。

她从不参与无效社交,也不站队,因为这“除了浪费时间制造矛盾外,别无他用”;她从不抱怨,总是自发接受更多挑战,因为这能“快速追上老人并让自己脱颖而出。”

她入职第三年便做上部门经理,之后,一路晋升总监、大区总监、副总。

她38岁时,公司战略目标调整,做出裁员20%的决定。被裁员工可获得N+4个月收入的遣散费(N为工作年限)。

婷姐并不属于那20%,但她当机立断,举手领钱走人。很多猎头主动接洽,推荐优渥新去处,她逐一婉拒。

“选择离开,是上升空间小,可能会打乱我当初定的40岁计划。现在我只想停一停,缓一缓。上半程,已经提前实现目标;下半程,我想换个节奏享受人生。”

之后,她做了自由职业者,虽然不坐班,但认真工作,认真生活。

心理学上有洛克定律: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得制定一个奋斗目标,同时更重要的,是制定实施目标的步骤。

有专一目标,才有专注行动。婷姐16年职场路,所有决策与行动,从未偏离初心。每走一步,她都在向着入职时定下的目标靠近。

美国无线电公司前董事长萨洛夫将军,曾对学生时代的罗斯福总统说过:“年轻人,世上没有一类工作叫‘随便’,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标铺成的。”

明确目标,踏实践行,不惧未来,是一个中年人能优雅离开的重要原因。

Part.3

持续成长:

99%的温水煮蛙,源于自我放弃学习

作家冯唐的一篇文,让“中年油腻男”概念广为人知。

他在文章里写到:“三十不学艺,真老爷们儿,四十岁之后不必读书。”

在我的少年时代,这是第一次有个男人让我体会到了浓重的中年油腻感。

什么特质让中年男人显得格外油腻?

大肚腩?腰带挂钥匙?后视镜挂佛珠?爱谈酒文化茶文化?不,这些只是外在。

没文化、不学习、言语粗鄙,才是一个中年人招人厌烦的根因。

我曾采访过一个82岁的老太太,她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小伙子,咱们加个微信吧。采访过程里,老太太表情生动、思路清晰、表达流畅,让我一度难以相信她是已过80高龄的老人。

她儿子告诉我,老太太平时在家会自己淘宝和美团。

55岁退休后,她就开始自学英文、小提琴。74岁跟随夕阳红艺术团出国进行小提琴演出,能跟人流利英语对话。

不断尝试新鲜事物,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力,是老太太看起来格外年轻的最大原因。

持续的学习力也从来都是企业最看重的核心技能之一。

我曾经的下属大胡,如今是某知名公司的技术总监。从前他每天再累,也会坚持学习,除了精通技术之外,还会去了解产品、运营等等。

他说,他一直记着师父说的,“学历代表过去,能力代表现在,学习力代表将来。”

多年职场生涯,我看到过太多卓越的同事,游刃有余地在各部门与职能间跨越;第一时间就把握住机会攀上晋级天梯,他们靠的便是不断学习。

持续的学习力,能让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拥有随时离开的底气。

Part.4

唯一不会背叛你的,

是你的认知和你的能力

《黑天鹅》一书讲述了一个道理:

我们一直有个可怕的错觉,就是认为波动性、随机性、不确定性是一桩坏事,于是想方设法要去消除它们。但正是这些我们想消除它们的举动,让我们更容易遭到黑天鹅的攻击。

随着世界变革越来越快,“黑天鹅”只会越来越多。“铁饭碗”已成为父辈们记忆中的童话。

一家公司最初再美好,或许也会有衰败的一天;即使我们自身毫无问题,也难保会因其他不可控因素而被裁。

“在这个时代,你的工作会背叛你,你的行业会背叛你,你的专业会背叛你,唯一不会背叛你的,是你的认知和你的能力。”

对网络上这段话,我深以为然。

接纳变化、死磕目标、持续成长,一开始就能这样未雨绸缪的中年人,与未做准备的人相比,最大区别在于——

当“裁员”那一天真正来临,你是能微笑着领取遣散费从容离开,还是焦虑彷徨束手无策?

成年人的世界里,从来没有容易二字。

倘若“黑天鹅”袭来,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不惧不慌,离开得体面舒畅。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有哪些成本是老板们开公司前未曾预见到的?

移动互联网科技公司,20人以内的团队规模,以下是我开公司前未曾预见到的成本支出: 没想到租个100多方的毛坯办公室,单装修费用就要花个5-10万,还以为租几张办公桌椅刷下墙就可以入驻办公; 没想到在有点档次的办公楼,隔几个到顶的会议室,单消防改造就要花2,3万; 没想到营销成本这么高,一个付费点击就要花几块,开了推广账户就要一万,一个月稍不控制下预算,几千到几万的推广费用可能就打水漂了; 没想到招聘网站开户也要钱,一年开了招聘账号就要五六千; 没想到每个月帮每个员工交社保要1K,企业需要承担600-700的费用; 没想到需要交各种各样的税,什么企业所得税,教育附加税,城建税等等; 没想到管理的成本这么高,管理上稍不留神,就要浪费很多人力成本;
我这人吧,被骗进去过传销,也是自己脑子转得快,加上我脾气特别倔,硬是配合另外一个老哥打出来的,我最烦工作的地方叫我家人或者什么,或者叫我做那种跟传销有点相似的东西,没法形容那种感觉,有点想打人,我没有暴力倾向,但就是听不得,赚钱的方法老多了,这样赚的特别多吗?不见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1 02: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优秀的领导者是最优秀的观察家,他们只是比常人更加留意身边的事情。因此,换种眼光去看习以为常的事。寻找差异和特征,留意事物运转的模式,多角度地看问题,寻找未被满足的需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4 03: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的责任就是要用最少的材料消耗,对环境没有影响,做出信价比最高的产品。企业家的责任是需要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干好,同时也要带领我们的同事们共同致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4 06: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奖励不仅要有物质的更要有精神的。只奖物质不奖精神,会让人唯利是图;只奖精神不奖物质,会让人缺乏狼性;双向激励才能获取团队最大的能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6 2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你的品牌比产品更知名的时候,你就成功了。因为品牌它是企业的哲学、企业的价值,它能够跨越时空而存在,能够给我们很多启发与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8 21: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1.管理是企业的生命力2.建立制度,扫除裙带帮派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