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夸张:“第一份工作不要在意工资”是最大的谎言

[复制链接]
查看: 3070|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2 14: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再给大家透露一点哈,刚出社会那时候我在中国人保干过,有一天六点到了 我寻思到点了应该下班了(在那里每天固定加班到晚上八点是日常),毕竟今天的电话打完了,然后我收拾东西下班,结果一个老员工说:这么多人在加班,你好意思下班吗?这句话至今让我难以忘怀,甚至于一想起那个场面我都很后悔没给她一巴掌。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秋招时节,从学生到职场新人的身份转变中,不可避免地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其中始终处在热议风头的就是“第一份工作,到底要不要在意工资?”很多所谓的专家学者可能会告诉你:不要在意第一份工作的工资,要在意经验的积累。士别三日还要刮目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秋招时节,从学生到职场新人的身份转变中,不可避免地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其中始终处在热议风头的就是“第一份工作,到底要不要在意工资?”很多所谓的专家学者可能会告诉你:不要在意第一份工作的工资,要在意经验的积累。士别三日还要刮目相看,社会都飞奔几十年了,又怎能用旧眼光看待呢?在这个马太效应越演越烈的时代,听话的你进入职场后,却发现只谈情怀,不讲工资的奋斗,让你租不起北京的一个单间,逢年过节买了机票就无法孝顺父母,甚至连病都不敢生,年纪轻轻却带上了“油腻”的帽子。当年被奉为圣经的鸡汤,今天就是一碗毒药。

1起薪决定你工资起跑的高度很多喝高了毒鸡汤的职场新人,天真地以为,起薪低一点不算什么,只要自己足够努力,积累丰富工作经验,未来加薪的幅度一定会超过他人。但事实上,还真不一定。薪酬网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分析得出:“如果你懂得争取更高的起薪,那么在你的整个职业生涯中,你将会比其他人多赚一百万。”李芸英语专业毕业,因为某些原因最后选择了市场销售,一来专业不对口,二来又没有相关工作经验,面试时没好意思主动谈薪酬。入职的时候基础工资3500元,但是公司每年底会根据年度绩效完成情况,按一定比例提升下一年的基础工资。李芸觉得虽然第一年工资不高,但是只要自己努力,提高来年的涨薪比率,就能超过同龄人。第二年,李芸如愿成为少数几个涨薪15%的人之一,同届的同事大部分都不超过10%。公司发公告的时候,李芸特别开心,晚上约了几个玩得好的同事一起吃饭,席间了解到小王涨薪10%,但明年的基础工资却有5000元,比自己还多了1000元。原来开始的基本工资并不是固定的,公司对新员工有一个工资范畴(即薪资带宽),员工可以在这个范畴内和公司进行谈判,而小王一开始就为自己争取了4500的起薪。如果小王努力一点,涨薪比率也达到15%,那每月就比李芸多了将近1200元,照此情况,三年后,两人累计工资就差了将近3.8w,并将持续扩大差距。

其实不光这家公司如此,凡是优秀的大企业或者制度完善的企业,对任何阶层的员工都设有薪资带宽,无论你发展到什么岗位、级别都可以尝试和公司议价。很多人被鸡汤荼毒,以为只有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才具有工资谈判的权利。但工资并不仅仅代表对你过去工作经验的认可,更代表公司对你潜力的认可和未来价值的预估。三国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只有种地的经验,什么行军打战、治国平天下都只有理论知识,可是一出山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工资杠杠滴,刘备大老板是看重他的经验吗?不,他看重的是诸葛亮未来创造的可能价值。所以,只要你有潜力,未来能够给公司创造对等甚至超过工资的价值,你就不要局限于一时的经验缺乏,应该勇敢地和公司谈谈薪酬待遇。起薪是你一生收入的起跑点,起跑点高,你才能够跑得更快更远!

2上一份薪酬顶点是下一份薪酬起点在职场中,有的新人会有这样一个误区:第一份工作的工资不打紧,关键是积累经验,以后可以去别的平台拿高薪。但实际上,第一份工作的工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下一份工资的范畴。跳槽就像公开拍卖自己,最后的卖价好不好,取决于你的起拍价和举牌的人数。面试的时候,公司会主动问你目前的薪资水平或者事前就了解清楚,因为一般情况下,企业认为工资的背后,反应的就是你的价值,并以此为基准,在一定范畴内给予你工资。所以,你上一份工资就是你的起拍价。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A和B具有同等学历,且经验技能也不相上下,A的起薪点是5000,B的起薪点是7000,新公司依据他们的能力给予他们的工资涨幅都是20%,那A在新公司的薪酬就是6000,而B却有8400,绝对涨薪幅度上B比A就多了400。

这时你们可能要提出疑问了,不是说决定拍卖价的除了起拍点,还有举牌人数吗?只要足够优秀,举牌人数越多,议价能力就越大。是的,一般情况下,举牌人数由你所展现的能力以及潜在价值决定,你的能力越优秀,展现的潜力值越高,那么争夺你的企业相应也会增加。假设A的起薪点是5000,B的起薪点是7000,A比B更优秀,A获得了3份offer,B只有2份offer,每一份offer能够提升20%的薪酬,那么A最后的拍卖价是8640,而B最后的拍卖价却是10080,比A多了1440。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举牌人数在较大程度上也受到你起薪点的影响。虽然价格未必能真实反应价值,但大多数定薪者还是会假定这就是你的价值平衡点,你的价值就在这个平衡点附近波动。因为如果你真的具有非常优秀的能力,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你的公司不会视而不见。那么在这种情况下,A未必能比B得到更多offer,且A的涨薪比率甚至会比B更少。所以,起薪点高必然是占据优势的,拿高薪的人也会自带光环。

3好平台和高工资可以兼得在职业发展初期,工资很重要,但平台更重要,平台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你的成长速度,进而影响你的加薪速度。好的平台代表着你未来的无限可能性,而收入=工资+未来可能性。但即使如此,也不代表你需要为了平台把自己贱卖。真正的收入=可能的高工资+未来可能性。很多人关于平台和工资有一个错误认识:自己经验不足,只要平台提供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就算工资比市场水平低许多也不要紧。但事实上,工资和机会并没有矛盾冲突,反而互为辅助。很多职场新人一开始都有经验不足的情况,这时候工资更多的是对你潜力的认可,是对你未来的估值。有经验固然锦上添花,但没有经验也不能任人宰割,你越轻贱自己,平台对你的估值越低,又怎么可能重用你,给你更多机会?其次,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并不会因为你降低自己的工资要求而增加,这主要是由你展现的潜力值来决定的。

而且工资是公司的成本,公司既然付出了成本,自然希望你为公司创造的价值超过成本,既如此,公司就会竭尽全力去用好你,用你的这个过程就是你积累成长的过程。在谷歌和腾讯从业多年的吴军博士,就曾在《见识》一书中提及过优秀企业招聘的秘诀,用高出市场一倍的工资,避免员工在多家企业间选择,同时人尽其用,这样企业才能领跑于市场。越是大平台、好平台,越不会通过压缩工资来交换发展机会,现在社会雇佣关系越来越淡,合伙人理念越来越强,大平台、好平台反而会想着如何提高员工收入,增加培训来提高员工创造价值的动力和效能。所以,即使去了大平台,你依然可以根据市场和自身潜力价值,在公司的薪资带宽内合理议价。你看重自己,别人才会尊重你!面试时,要勇于谈工资待遇。因为能给你高薪的地方说明:公司实力强,认可你的未来,能够给你好的发展空间。在职场上,有时候一次犯错影响的可能是你整个的职业生涯。学生时代,父母希望我们赢在起跑线上;在职场,同样要学会赢在起跑线上。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有哪些成本是老板们开公司前未曾预见到的?

移动互联网科技公司,20人以内的团队规模,以下是我开公司前未曾预见到的成本支出: 没想到租个100多方的毛坯办公室,单装修费用就要花个5-10万,还以为租几张办公桌椅刷下墙就可以入驻办公; 没想到在有点档次的办公楼,隔几个到顶的会议室,单消防改造就要花2,3万; 没想到营销成本这么高,一个付费点击就要花几块,开了推广账户就要一万,一个月稍不控制下预算,几千到几万的推广费用可能就打水漂了; 没想到招聘网站开户也要钱,一年开了招聘账号就要五六千; 没想到每个月帮每个员工交社保要1K,企业需要承担600-700的费用; 没想到需要交各种各样的税,什么企业所得税,教育附加税,城建税等等; 没想到管理的成本这么高,管理上稍不留神,就要浪费很多人力成本;
我这人吧,被骗进去过传销,也是自己脑子转得快,加上我脾气特别倔,硬是配合另外一个老哥打出来的,我最烦工作的地方叫我家人或者什么,或者叫我做那种跟传销有点相似的东西,没法形容那种感觉,有点想打人,我没有暴力倾向,但就是听不得,赚钱的方法老多了,这样赚的特别多吗?不见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1 21: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创新的关键是管理好过去、现在及将来的战略和创新需求。任何企业的时间和资源都很有限,一定要在管理过去的产品和流程,现今的运营需求,以及开创将来市场的新产品和模式三者之间找到战略均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5 06: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领导力的目的在于改善人和机器的绩效,进而提高质量,增加产出,同时使人们以工作为荣。以负面观点来看,领导力的目的不只是找出人们过去的失败,而且还要消除其失败的原因:让工人花较少的力量就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8 05: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行业龙头,应该以全局的角度重视正视社会企业家生态,作为行业龙头,有责任也有义务身先士卒,发挥领先者的榜样力量,让全社会感受到社会企业家的温暖。我们有信心将社会企业家生态论坛的影响力带到世界,也期待未来有更多的社会企业家一起投身公益,投身生态建设,尽己所能,温暖全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9 15: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个企业,都是一所大学,经营即教育。”不管多忙,人才培育绝对优先。造物先造人,老板是最好的老师,企业应像培育大树那样,点点滴滴、兢兢业业地栽培、灌溉,让员工从一粒种子成长为一棵大树,再到一片森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 16: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企业要学会用工业化手段·效率·成本,塑造个性化产品;传统企业必须颠覆传统,重塑自身价值,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打造核心产品。只有改变才会有希望,只有改变才会有未来!帮助别人,成就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