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给大家透露一点哈,刚出社会那时候我在中国人保干过,有一天六点到了 我寻思到点了应该下班了(在那里每天固定加班到晚上八点是日常),毕竟今天的电话打完了,然后我收拾东西下班,结果一个老员工说:这么多人在加班,你好意思下班吗?这句话至今让我难以忘怀,甚至于一想起那个场面我都很后悔没给她一巴掌。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在企业发展上,如何管理员工一直都是比较重要的问题,无论企业大小,稍有不注意就会让自己陷入内忧外患的局面。特别是对企业基层员工和重要高层的管理时,一个级别相差过远难以从员工角度进行出发,另一个是权势过大,无法管理。
在企业发展上,如何管理员工一直都是比较重要的问题,无论企业大小,稍有不注意就会让自己陷入内忧外患的局面。特别是对企业基层员工和重要高层的管理时,一个级别相差过远难以从员工角度进行出发,另一个是权势过大,无法管理。
但是有一个企业却在这方面一直都做得很好,那就是华为。
基层员工不要头
曾经有一个华为新人致信任正非被辞退的事件引起了许多人的轰动,甚至造成了许多人对任正非是否会用人的怀疑。但是事实却告诉我们,任正非不仅会用人,更是比许多企业老板都会用人。
作为一个北大高材生,并且能够通过层层选拔加入华为,其能力是毋庸置疑,但是就这样一个人,在从华为的经营战略发展进行出发能够写出一封万言书致信任正非后,得到的却是一句“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然后当场被任正非开除。
从而就能看出,在一开始任正非就有着自己恪守的员工管理准则:那就是基层员工“不要头”。
对于企业来说,基层员工无论是工作还是眼界层次都难以达到老板的层次,更别提华为这样的巨型企业,所以在一开始就注定了“万言书”的失败,并且作为一个企业领航者,若是手下员工都直接提交自己的建议给老板,不说会不会因为这些建议影响到企业发展决策,就说能不能处理过来也是一个问题,并且多数基层员工反应都是一些管理细微之处。
例如在万言书中就有这么一段:
五月份,我们到西乡中试制造部调测设备,由于我们传输部的加入,使本来就比较紧张的调测大厅变得拥挤起来。
一天早上,我发现电源插座不翼而飞了,于是我去问梁国建经理。他说:“现在人多,电源插座紧张,你去看看那个组没人就拔下来先用。”我说:“这不是解决办法,这样拔来拔去大家谁也干不好。”于是,他让秘书给我找了一个插座。第二天,插座又被人拔走了,我再去找梁国建。他说:“找我有什么用,我又不会给你变出来一个。”我说:“为什么不多准备一些呢?一个插座才十几块钱,难道公司买不起吗?”他说:“原来领过不少,可能是被人偷走了。”我说:“那也不能因噎废食呀。”他说:“你先想办法解决,我要去开会了。”没办法,我只好去拔别人的插座,就这样,插座之战愈演愈烈,最后发展到连鼠标、键盘也常被人拿走。
一种资源一旦变得相对紧缺,就会有人囤积居奇,更加剧了资源的紧张。有一次,在约两平方米的范围内竟然连着五个插座,插座的利用率很低,插座都用胶带纸固定在地板上。我建议把插座合并一下,给我匀出一个,对方就是不肯。后来,我从废物堆中找到了一个坏插座,把它修好,也学着别人的样子用胶带纸绑在桌腿上,这样我才终于有了个可用的插座。
这看似没什么问题,但是当这个问题反应到了老板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本身只需要自己解决就可以,但是反应到老板,这就造成了时间浪费,无论是员工的还是老板的。
所以对于员工管理来说,老板管理基层员工就需要做到“基层员工不要头”的恪守。
高层领导不留手
作为企业高层,其主要事务是用战略性眼光为企业未来布局,而具体的执行事务一般都是有人进行落实,所以企业高层需要做的就是一个大脑的角色,做的事情就是决策,之需要动脑子就好,而不是被俗物缠身。
例如一个老板事事都亲力亲为,那么他就很难在企业战略发展上有所作为,并且因为每天都受到繁杂琐事缠身,那么就很难透过现象看透本质。所以对于企业发展来说,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做好人才管理战略。若是一个企业高层将精力都放在了个人派系的成长上,不说会影响企业发展战略的决策,就对于企业格局来说也必将造成极大的影响。
并且当一个人个人实力远远大于老板实力,绝大多数都逃不过分裂的局面。所以从员工管理角度进行出发,老板管理高层领导就需要做好“高层领导不留手”的强硬态度。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有哪些成本是老板们开公司前未曾预见到的?
我说说自己刚起步的一个小微公司的感受吧,公司坐标深圳,员工加上我两个人。每月办公室租金加管理费3500,员工工资3500,两个人每个月3000块钱伙食,自己租房住2000,宽带,手机,固话,水电,交通杂费1000, 其它杂费支出约2000,加上办公设备,仪器陆陆续续投入约10万,不算流动资金和借贷的利息成本,两个人的小公司,投入10万左右的工具和每月最少1.5W的固定开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