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这辈子我都不可能再去干销售了,我人生的第二份工作,是在社交软件,例如某Soul,跟别人要微x,然后成为朋友 建立信任,逐步代入到自己的职业,是名营养护肤老师,然后就各种骗顾客从自己这儿买护肤品就行了。每个人都有七八个手机,和七八个微x号。最主要的整个工作氛围,真的跟打了鸡血一样,动不动就鼓掌,大声喊:好!谁卖出去了,还要鼓掌,恭喜xxx出单!我干了两天我就赶紧跑了。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我们知道,员工的纪律性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一些大型企业或是集团公司里,严格的纪律可以从根本上影响员工,从制度上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东西,使企业良性发展下去。
我们知道,员工的纪律性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一些大型企业或是集团公司里,严格的纪律可以从根本上影响员工,从制度上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东西,使企业良性发展下去。
海尔的前身是一家生产普通家电产品,亏损额达147万元,濒临倒闭的小厂。张瑞敏刚刚接手海尔的时候,发现海尔员工人心涣散,工作不积极,企业亏损严重。张瑞敏上任后,推出了13条规章制度:不得在车间大小便、不准迟到早退等等,在这严厉的制度之下,海尔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一跃成为世界名牌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之列。是什么改变了海尔人?那就是纪律。
然而如果我只是想写一篇鸡汤,铺垫到这里,就可以进入主题,安利一下公司管理的产品就结束了。可是,接下来我在研究海尔公司财务数据发现了不一样的答案。
从家电市场三巨头看,在2006年年末海尔的市值为110.31亿元,还是美的的1.5倍,格力的1倍。然而今天美的和格力的市值已经超过3500亿元,原本领先的海尔被赶超,在一千亿元徘徊。除了市值之外,营收和利润海尔也是全面落后,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897.48亿元,同比下滑7.4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亿元,同比减少19.42%。营收拼不过美的,利润干不过格力,海尔已经全面落后了。与此相对应的是,张瑞敏的管理概念却一个接一个,一个比一个玄乎。
曾几何时,海尔是中国管理的典范,张瑞敏和他的海尔模式登上了中国所有商学院的案例库榜首,海尔的案例也曾经走进了哈佛大学,大量的企业在学习海尔模式。但是在今天看来,或许海尔的管理依然沉浸在过去的成功模式中,已经开始掉队了。我们不禁思考一个问题,是海尔的管理制度不行了吗?是什么导致了张瑞敏的管理走下了神坛?
不禁联想到之前上热搜的一则新闻:海尔4名员工因午休被解除劳动合同,被巡查人员拍照后责令一周内办理离职。更有员工爆料,每天中午吃饭时间只有30分钟,并且公司有专门的巡查人员检查,不准员工午休。
消息一发出,引起网友们纷纷热议,还有热心市民称海尔公司是“青岛第四人民监狱”。随后海尔发布了声明,说公司中午有1个半小时的休息时间,被解雇的员工不是在休息时间午休,而且在公共接待场所睡觉,违反了规定才被解雇。
从制度来讲,这几位员工违反了公司制度,海尔是可以解雇这4位员工的。有人认为,公司是上班的地方,不是睡觉的地方,不能遵守公司规则就应该受到惩罚。但是我们从情理角度来看,员工是有午休权利的,毕竟员工是人,只有休息好,才能有充沛的精力投入更高效的工作,我们总是说工人工人,首先是人。
其实说到这里,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一个问题:在企业管理里,人情和制度到底应该怎么平衡?小编觉得,这时候显得沟通越发重要,老板要听员工的声音,(了解这几位员工为何违反规定,)员工要考虑自己的行为给公司带来的影响,只有良好的沟通和互相理解才能不让这种情况越变越僵。制度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管理应该是制度与人性的动态平衡。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有哪些成本是老板们开公司前未曾预见到的?
我说说自己刚起步的一个小微公司的感受吧,公司坐标深圳,员工加上我两个人。每月办公室租金加管理费3500,员工工资3500,两个人每个月3000块钱伙食,自己租房住2000,宽带,手机,固话,水电,交通杂费1000, 其它杂费支出约2000,加上办公设备,仪器陆陆续续投入约10万,不算流动资金和借贷的利息成本,两个人的小公司,投入10万左右的工具和每月最少1.5W的固定开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