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能感同身受,现在能理解,就是一群没多少选择的人好容易找到了群体认同感和自我的希望,近乎病态的把自己所认为的“希望”紧紧抓在手中。现代社会大多数人心里都有点毛病,或多或少,只是他们表现在了外面。我在深圳的中原地产刚过几个月,说是六点下班,实际上每天都要肝到11点之后,你如果正常下班,店长就会来问你,你回家有什么事呀,没事你回去干嘛,然后斥责你不努力,接着就开会点名批评你。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在经营当中,经营者经常对资产和费用分不清楚,因为两者定义的不同,最后带来的结果完全不同,稻盛和夫以“香蕉抛售”的例子形象地向大家展示,资产和费用的定义。
在经营当中,经营者经常对资产和费用分不清楚,因为两者定义的不同,最后带来的结果完全不同,稻盛和夫以“香蕉抛售”的例子形象地向大家展示,资产和费用的定义。
假设年轻人要去市场廉价叫卖香蕉,首先去批发香蕉之前,花300块钱买了一个苹果箱,然后发觉还需要一块布盖在苹果箱上,于是又化了500块钱买了一块布,还需要一根棍子,边敲边卖有助声势,所以又花了200块钱买了一根棍子,工具买齐了,香蕉摊可以开张了。
到市场以50块一把的价钱买了20把香蕉回来,定价为150块卖出,那么卖一把就可以赚取100块,假设运气不错,当天就能把这20把香蕉卖出去,销售额为3000块,香蕉进货价才是1000块,那么利润就是2000块,可是结账时一看,其实并没有赚取那么多,因为开摊的工具花费1000块,手上只有1000块了。
但是税务人来收税了,说赚了2000元,要拿出其中的一半来交税,那个人傻了,总共才赚1000块钱,这些都为他人做嫁衣了,因为税务算法是苹果箱、棍子和布都是资产不是费用。而如果准备把这些工具折旧卖出去,可能回收的效果也不理想,这就需要经营如何去区分折旧这个问题。
如果能够反复使用仍有价值的东西,在会计上就叫资产,但是经营者就要判断这个东西是否能作为资产来经营,对经营者而言,不得不扔掉的东西,就要判定费用支出,而不应当设定资产,否者就会给予经营者错觉,固定资产比想象中还充裕,于是就会无节制的费用支出,而不知所谓的固定资产已经毫无用处了。
因此,阿米巴经营的会计报表中,以现金的基础进行结算,就是企业现存的可移动的资金多少算为公司的资产,除了现金以外的固定资产或者正在使用的设备都是费用,这样避免出现麻木乱花费的现象,也给经营者时刻的警惕,不能以外在的正在消耗的资产作为固定资产,那是不确定的因素,为了企业长久地经营,树立正确的资产和费用观非常重要。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90后员工普遍不愿意讨好领导了吗?为什么?
为啥要巴结呢? 越是靠谱的公司,想要升职加薪越需要好的绩效表现,按照KPI或者OKR要求工作,在公司的绩效考核体系内超出组织期望就可以了。 在企业人治大于法治的时代,没有严格落实的规章制度,没有靠谱的对领导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不用说巴结,连默默忍受性骚扰的都屡见不鲜。 当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企业管理越来越规范,性骚扰的去你丫的,光靠巴结也不会再好使。 当然不巴结不意味着就不跟领导好好相处有比较良好的私人关系。 但有的领导吧,想跟他/她好好处,真的是一种煎熬。领导的所作所为自己不端正自己业务能力不过关,能正眼瞧你还把你当个领导就不错了,还想让老子/老娘巴结你?滚一边去。 想让90后下属们巴结自己,领导们先自己反思一下,自己配不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