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去找工作,找到一个化妆品行业的,结果到了就是大清早的在那里放着很嗨的音乐,一伙人排着队,搞得像传销,我们是第一天来的,所以没进去,结束完以后由老员工带我们去试岗,结果就是背着一书包的产品去挨家挨户去推销,我中午吃饭直接就跑路,问了一下,基本都是18岁左右的,16都有!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临近年底,又到了HR们筹备年终考核的时间了。作为大多数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一个重点,年终考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却有很多HR都说年终考核难做、难出效果,做来做去最终就变成了走形式。
临近年底,又到了HR们筹备年终考核的时间了。作为大多数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一个重点,年终考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却有很多HR都说年终考核难做、难出效果,做来做去最终就变成了走形式。
要想做好年终考核、避免走形式,首先要搞清楚年终考核流于形式的原因。
年终考核总流于形式原因在哪?
首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如果你的企业本身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不专业、不系统、不规范。那么,你的人力资源部门做的工作基本上都是救火队,忙于事务性工作,谈不上考核评价结果的综合应用。你做考核,你做培训,就是应急的事情。这里面的深层次问题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性的奠定。
其次是公司从上到下对于考核的认识。对考核的目的、考核的形式、考核的方式、考核的结果应用等这些问题缺乏完整规范的认识,或者是缺乏规范的铺垫,造成员工参与考核或者被考核,都是应付差事。试想,大家对此就是认为例行公事,又怎么能客观严谨对待呢?这里面深层次的问题是考核制度与考核文化的效用问题。
第三是管理层对于年终考核的重视程度以及结果应用。其实很多最后流于形式的年终考核,并不是说考核有什么问题,而是领导并没有很严格地按照考核制度流程进行。这里面反映的是制度执行与文化的问题。
第四是考核制度与要求的设计问题。一项年终考核制度用了N年,但公司面对的内外部环境、管理理念、参与人群都发生了变化,你还在用“一招鲜吃遍天”,那结果必然是流于形式。因为你的年终考核已经严重滞后于企业管理经营实际。这里面是一个管理与时俱进创新管理的问题。
最后一点是考核组织部门的问题。也就是人力资源部门,对于考核不那么严谨,组织不那么规范,效果应用不是那么明确。个别人有意无意表露出一些与公司制度不相符的认识,最终造成没人把考核当回事。
抓准痛点攻克年终考核难题
如何针对性地进行攻克,这里面需要审慎实施。简单来说就是领导当回事、制度与时俱进、管理细致到位、人资部门落到实处。
公司之前一直用年终一张表让大家打分,结果最后全部是印象分。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后来来了领导,做了调整,分层级组织实施:
部门员工内部考核,邀请分管领导参与,人资部参与。述职考评,全年的考核数据呈现,最后进行内部排序;
部门经理、高管,全部是大会考核;
子公司总经理纳入集团考核,考评人员按比例组成。加入答辩环节,演示环节,效果非常好。
想做好年终考核HR还需思考的要素
HR做年终考核之前还需要思考年终考核与下列要素的关系:
1.年终考核与日常考核;
2.年度目标与价值获取的关系;
3.年终考核与此年度的晋升或者价值获取关系;
4.年终考核的方案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参与考核的广度和深度;
5.年终考核的激励性在全年考核中的占比是否足够有影响;
6.年终考核的具体操作是否流于形式。
7.年终考核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关系。
以上内容都能考虑到的话,应该不会流于形式,而是通过每年的年终考核为被考核人提供进一步提升或改善的方向。
小结:年终考核其实并不难,之所以流于形式,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把年终考核的结果好好运用起来,导致大家都不重视,最后成了走形式。只要把年终考核好好用起来,让大家都清楚考核的结果对自身的影响,都把年终考核重视起来,那么年终考核也就不会再流于形式了。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有哪些成本是老板们开公司前未曾预见到的?
餐饮小吃地铁店。没想到地铁商铺要拉天然气管道需要装探头(燃气泄漏警报装置)一个空间一个,探头单价三四千。超级坑。我们一个四十平的小店要装三个。。。醉了。不得不吐槽一下南京某物业,简直奇葩,做门头要收费、把玻璃门换成卷闸门要交一万、凡是贴到店铺玻璃门的都要交钱。。。按理说买断了店铺就意思是只要不违反规定就OK,这物业自己搞一套自己的规矩,卫生也搞不好,整天破破烂烂,唉,做点小东西真的预料不到的事超级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