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最后那种才是最可怕的。他们用悲情音乐和话术搞氛围,利用你的亲情、友情、爱情、善良、温柔、同理心,激发你的内疚、疯狂、歇斯底里。最终目的只是为了更方便的管理,可是人最本真的情感却被亵渎了。今天看那些招聘信息好多公司都这么写:员工福利:缴纳五险, 月休4,法定假日,按时发薪;现在企业都这么不要脸了,把自己应该做的义务,写成员工福利?我还见过职位简介直接写,上班坐办公室吹空调,接接电话的。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王国维曾说,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不独学术,领导力的养成也于此同
王国维曾说,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不独学术,领导力的养成也于此同根,需要经历各个阶段的磨练,掌握每个阶段需要去掌握的领导力,韬光养晦,最终才能达到王者的境界。下面这篇文章讲述的十一项领导力要点,便是其中的核心。
以前总觉得领导力三个字特别虚,自从自己创业带队伍,发现领导力简直太重要了。但这个词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会让人误解以为只有当了领导才需要学习。在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只要掌握了领导力真谛的人,无论是否自己实际带队伍,都是极其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
领导力,是一个值得每一个职场人学习的能力。
1、走出低层次的逻辑闭环
总会有这样一群人,在还没有见过太大市面,没有经历过太多波折,没有承担过很重的责任的时候,就早早形成了一套低层次的逻辑闭环。在这个闭环中,TA永远正确,而且无法被说服。TA在这个逻辑闭环里深深的自我反馈,不断强化这个意识,于是失去了在思考力上更进一步的可能,更可怕的是TA自己会觉得自己很成熟。
举一个例子,一件事情看上去做不成的概率更大一些,于是有的人会预设这件事情做不成,然后开始消极对待慢慢减少投入,最后这件事情果然没有做成,TA会庆幸自己的眼光和判断,降低了自己的投入成本。于是TA在下一件事的时候也会继续这样的判断过程,周而复始。
底层次的逻辑闭环会阻碍一个人领导力的建设,TA将无法学习到更高维度的东西。一个更好的逻辑模式是螺旋上升的,同时并不原地头尾相连,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
2、面对低概率事件,把自己当成变量
没有领导力的人会下意识的喜欢“客观”看待问题,把自己置身事外去考虑,于是经常得出结论:这事办不到,太难了,不可能,然后TA就退缩了。但有领导力的人在面对这样的低概率事件的时候,总会把自己放进去,“换了别人也许这事就真的挂了,但我能起到什么作用来扭转呢”。
这在体育比赛里特别明显。NBA总决赛,经常会根据前几场的比分来算最终获胜的概率。很多1-3落后的球队往往就放弃了,因为历史上就没有在这个比分上翻盘的,结果2016年的骑士绝地反击,从1-3打到4-3夺得总冠军,成为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这就是领导力的力量,永远把自己当成变量因子。
3、知道你需要谁,TA需要什么
所谓“领导”其实是全方位的,不仅向下需要领导,向上也可以领导,平级协作也可以领导。而这里面最关键的思维就是:你知道TA需要什么。
很多人无法有效建立领导力的原因是:TA总是在思考自己需要什么,然后想需要谁来帮助实现,却不关注这个人的需求。把自己的需求凌驾于别人的需求之上,注定是无法长期获得自己的需求满足的。
真正有领导力的人深知这一点,所以TA会思考那些可以帮助自己实现愿景和梦想的人,他们的愿景和梦想是什么,怎么可以先满足他们,这样他们必然反过来会实现自己的。
所以管理上级很简单,想一想TA在关注什么事情有什么样的需求。所以管理平级的协作团队也很简单,想一想他们每天在为什么事情操心还有哪些业绩没有完成。所以管理自己的团队就更加简单了,想明白他们为什么跟着你干。
4、激发,而不是管理
要相信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把他们和别人区别开来,找到它,点燃它。领导力的最高境界是不管理的,只要尽情的激发。只有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每一个人的想法都得到尊重,这样的团队能量才会是巨大的。
有一份报告称,激发潜力的团队与自上而下管理的团队,效率产出可以差到60%以上。所以好的领导力的人,会深入了解每一个团队成员,发现TA与众不同的地方,发现TA心中的英雄梦想。并且把这样的渴望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引导到具体工作上,并通过好的结果和产出强化了这种正向反馈,于是激发导致好结果,好结果导致信任,信任导致进一步的激发。
5、人们只信服一种人:欣赏和喜欢他们的人
说服力是一种奇妙的力量,似乎总是只有少数人才拥有这样的魔力。美国曾经出过一位世界级的汽车销售员,被称为魔鬼销售员,他在某一年的业绩是同行的30倍之多,很多媒体向他询问销售秘密的时候,他只说了一句话:“我告诉我的每一位潜在客户-我喜欢你”。是的,就是这么简单,又充满了魔力。
这也揭示了一个心理学上的常识:人们更容易被喜欢自己的人说服。所以领导力的边界就是你可以喜欢这个世界的边界。你喜欢和欣赏的人越多,你的领导力的触角就越广阔。善于发现人的闪光点,几乎是每一位优秀领导力者的必备能力。
6、领导力只可能在逆境和危机中锻炼
不是说在顺境中就不能去建设领导力,而是这样的领导力是没有被检验过的。因为惯性,或者势能,亦或者趋势的力量,这个时期的领导力是结构性先天不足的,因为很难去判断到底是什么因素在起决定性作用。
只有到了逆境和危机时刻的时候,领导力的锻炼才是真正开始。这个时候所有的变量都是恶化的,都是消极的,都是向下趋势的,这个时候还能力挽狂澜,才是真正的领导力。2000年回归苹果的乔布斯,就是典型的领导力爆棚的代表,把一个几乎快要倒闭的企业,带到了世界第一宇宙之王。领导力,不是后来居上,而是王者归来。
7、吃亏和牺牲精神是领导力的核心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什么有时候什么都很好,家世好,学习好,工作好,但就是没有强大的领导力呢?因为他们从来不吃亏和自我牺牲。领导力的本质不是关于自己,而是关于他人。所以只看到自己,只想着自己的人,是不会有人去追随的。短期内从不吃亏的人在长线上是吃了大亏的。
美国500强的企业CEO,毕业于西点军校的人数是最多的,这一点跟很多人的直觉不一样。商业不应该是更多商学院的天下吗?后来一个机构调研了好几年之后发了一篇论文:正是因为军队强调的牺牲精神和利他主义,使得这些人离开军队之后,比其他领域的人更容易建立起领导力,从而更加容易在商业上取得成功。
8、真正的领导是不可能被任命的,而是由团队集体追认
这是一个很多职场人的经典误解:因为我没有在这个位置上,没有这个权利,没有这个头衔,所以我无法施展我的领导力。这里的误解主要来自于TA认为领导力是一种权威命令,强制的,服从的,自上而下的。
但如果经验丰富的人就明白,头衔可以让你成为管理者,但真正让你成为领导者的,是你的团队成员。这种反向追认机制是一个无形的手,决定着领导者的真正前途。所以,不要去追求一个位置和头衔,在你获得真正匹配它的领导力之前,这些东西根本帮助不到你任何事情,甚至只可能有害于你的领导力建设。
9、犯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要接受它
很多人是犯错厌恶型,他们害怕失败,害怕付出没有回报,这样的人是很难建立强大的领导力的。犯错是领导力的一部分,必须接受它。这里包括一个很棒的下属因为你的失职而萌生退意,给一个非常信任你的合作伙伴造成损失,一个赏识你的领导把一个重要事情交给你结果搞砸了。
大多数有意识培养自己领导力的人,也许不会倒在困难面前,也许不会倒在逆境之下,但他们会因为自己的失误或者错误,而自我否定和放弃,挫败商不够高。领导力道路上的每一步,无论成与败,都是算数的,没有一步是多余的,接受它。
10、不要期待与大多数人一样
很遗憾,真正拥有领导力的人还是少数,这就意味着能走过这条漫漫之旅的人,是少数派。所以孤独,寂寞,不被理解,是必修课。如果所有人都理解你的所作所为,都赞同你的每一步选择,这件事本身就大众化了。
一位投资界的传奇人物曾对公司里的投资新人们传授经验:如果你每天都跟同行混在一起,听大家的观点,用大家都用的模型,做大家都会做的决定,你怎么才能赚到钱呢?所以,不惧怕变成异类,不惧怕与大多数人做对手盘,这才是修得领导力的真谛。
11、领导力是可以在后天刻意培养的
如果你不相信这一条,上面十条都是没有用的了。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有哪些成本是老板们开公司前未曾预见到的?
请允许我先陈(吐)述(槽)事(一)实(下)。现在所在的公司老板非常抠门,也很奇葩。租的是民居办公,所以客厅原来有个空调,但是……空调是坏的。南方非沿海城市,冬天一直坐着不动还是挺冷的。老板的贴心的解决方法是,你们穿厚点,多动动脚。然后他办公室的空调打开关着门。突然有一天,发现用大程序的时候,CPU和GPU高负荷运转(E3主机),靠在机箱上的腿暖暖的……脑洞大开。于是随手一查一大把狂吃CPU和GPU的软件,同事皆用之,近二十台台电脑,功率怎么的也相当于三台空调了(ง •̀_•́)ง顺便给我们发点热。这些电费,应该是老板怎么也想不到的了~~~先提前谢过,不准备转正,收假了准备离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