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严谨:未来雇佣市场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复制链接]
查看: 1550|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2 14: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销窝点那群人已经被洗脑成功了,传销现在叫营销,底层被骗的那帮人傻乎乎的一直以为能赚钱,而顶上的大鱼和被抓的老板都知道自己在犯法在骗人,他们最清醒,每天啥也不干,银行卡就一直收钱,传销包括营销发展到现在老板也无能为力,解决不了,因为很多中层已经对空手套白狼,学习卡,报名费之类的模式深信不疑了,还有一些中层接着老板以及老板的这种模式,搞自己的小集团,所以传销这种公司规模其实非常大,但是下面的代理又是各自为战乱七八糟,想要根除是不可能的,想要让被骗的变成正常人也是很难的,被骗的那些人已经麻木了,眼神空洞,不会说话,吃饭一天三顿就是黄瓜胡萝卜,除了知道套路朋友家人,其他的他们都不会了。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当下迅猛的的工作转变,将对劳动力及雇用市场带来巨大变化,而如何应对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当下迅猛的的工作转变,将对劳动力及雇用市场带来巨大变化,而如何应对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带领万宝盛华的15年间(于2015年卸任),乔杰夫(Jeffery Joerres)在外界风云变幻之际主动求变,不仅拓展了公司的国际业务,还进入了竞争日益激烈的IT、金融和工程领域的人才市场。

现今已56岁的乔杰夫在美国密尔沃基从事私人投资事业,在与《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主编艾米·伯恩斯坦(Amy Bernstein)的谈话中,他谈到了当今工作的转变以及应对方法。

HBR:在你看来,哪些趋势对劳动力影响巨大?

乔杰夫:最明显的,也是在最大程度上撼动整个市场的趋势当属全球化。最近兴起的微观市场分析可以显示出经过地理定位的技能池—公司正根据特定地域,开发特定技能。它们可以在马尼拉设立呼叫中心,事务处理中心则安置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但在利用既有技能和劳动力套利(labor arbitrage,将产业转移至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地区,通过降低人力成本来提高利润—译者注)之后,这些地区的业务会快速成熟,利润也就随之枯竭。

假设你在布拉迪斯拉发找到一些之前未被发掘、会多种语言的IT专家,并建立起一个处理中心。很快你的竞争者就会追随你的步伐,到那里榨干技能池并抬高用人成本。换句话说,你最开始找到的仅属于自己的处女地成了战场。现在劳动力套利价值越来越少,而且最有竞争力的技能也日益匮乏。你又要再次为人才而战,增加培训投资,重新回到微观市场挖掘这些劳动技能。

HBR:挖掘微观市场和搜寻传统技能间有什么区别吗?

乔杰夫:公司现在做了更多“微观踩点”(micro footprinting),这要求你具备游牧式思维:在有需要时立刻准备好举家搬迁。另一方面,若你的踩点范围很大,就意味着无论如何你都要坚守在一个地区。公司越来越需要同时采取两手措施:建立大型代表处;建立较小的临时性业务网点。

人才池的地点也不是固定的。我们发现,抢手的技能会出现在某个国家(或世界)的不同区域。有段时间里,寻找IT开发人员的最佳地点是波兰的克拉科夫,后来因为市场逐渐饱和,就变成了俄罗斯的基辅。这有点像打鼹鼠游戏:技能地点在你眼前快速转换,永远不会固定在某一处,而且转换速度只会越来越快。

当前多数处女地已被开垦,只有少数尚未开发。中非显然就是下一个技能处女地,但你现在必须抱着极大的勇气飞去那里。一旦中非已经足够成熟(从劳动法的层面来看),贿赂和黑市问题得到解决,其市场也会开始饱和,我们就不能像从前那样,在人才市场淘到只属于自己的金子了。

机器人和工作

HBR:机器人真的像某些人说的那样,是对人类的巨大威胁吗?

乔杰夫: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和机器人制造对人才市场有一定影响,但它们还没有受到广泛应用。等到一个机器人的价格从10万美元降到5000美元,AI也有更精准的语音识别,而且能够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预测并回答问题时,必会引起人才市场的慌乱。

HBR:机器人将如何引发人才市场的慌乱?

乔杰夫:人们普遍认为,生产率提升对人才市场有益—虽然员工会暂时与新工作对接不上,但他们能较快地学会所需技能。但在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背景下,我认为这个观点不成立。如今,员工与技能需求间的脱节比以前快得多,所以被淘汰、打击的员工也比以前更多了。

从很多方面来说,美国当前的情况和19世纪初很像—当时出现了首批担心机器会抢走自己工作的勒徳分子(the Luddites)。我们必须面对现实,那就是当机器人制造和AI具备规模,得到广泛应用,价格合理而且便于理解、使用时,大批员工将失去工作,而且来不及准备从事与之前截然不同的职业。这将给我们机构带来多重困难和挑战。

建设和领导未来劳动力

HBR:组织如何在不了解未来需求的情况下,确保自己拥有契合未来趋势的技能?

乔杰夫:多数公司不得不在旧权力世界运营,也就是说它们必须不断完成核心业务中繁琐的工作。然而当前环境瞬息万变,未来趋势难以预测,所以这些公司还要做好竞争准备。我们知道,未来需要的技能既要经得起时间考验,又要能应对多重挑战,比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在流动团队中工作的能力—但你又很难确切指出这些技能都包括什么。如果为了保持组织拥有尖端领域的业务,而发展这种“敏捷”的能力,那么组织可以按照要求,开发更有针对性,更明确的技能。但没人知道这些技能具体是什么。

然而公司往往无法让人才战略支撑起经营战略。多数公司能很好地预测3年,或者有可能5年后的变化,但它们没有将所作预测与自己未来需要的技能联系起来。它们没考虑自己的战略将如何改变销售队伍、工程骨干和后勤管理者。部分原因是公司的投资者们不要求公司具备人才战略—他们只在乎经营战略。真正优秀的公司,特别是那些曾受过重创的大型公司(比如埃森哲和IBM在全球的各个公司),都很擅长结合人才和经营战略。因为它们已经总结出在多个市场的生存之道,而且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还在不断寻求新方法。它们的客户自己却不太擅长将两种战略相结合。

HBR:对想要完善人才战略的公司,你有什么建议?

乔杰夫:当前多数公司的业务都在多个领域以不同速度开展,所以必须设定多个工作模式,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这些模式。比如众包就可以作为一种模式,远程制造、技术或事务处理中心是另一种模式,临时工转全职也算一种模式。我的意思是,你不知道3到5年后你会需要什么,但如果你在多个工作模式中都磨练了技能,就能够适当调整不同模式的进度,从而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自己所需。这就将是成功与失败的区别所在。

从多方面看,人才市场周期就像产品生命周期,而在当前很多情况下,两者都是捆绑在一起的。以移动电话为例:这类产品需求大,利润低,产品生命周期十分短。这就会深刻影响到人才市场。你不会有数年时间发展你需要的人才队伍。等太久的话,你就会失望。

HBR:保持员工及时转换、调整并不容易,特别是对大型传统企业而言。

乔杰夫:这些公司的问题在于它们深受自身发展的限制。有很多次我都看到大型企业想变得更敏捷,但它们被自身文化和中层管理者牵制。这两大障碍不仅没有给多种工作模式足够支持,还将其视为对自身管理权责的威胁。

但显然你不能全盘否定自身文化。你要找到改善方法,为员工提供可以学习和自我调整的文化。这是可行的,前提是你必须不断消除那些曾经有效,现在已成为障碍的行为,比如已经不能促进敏捷的命令与控制式行为。15年前,管理者掌握知识,但现在系统把控信息。做出这样的转变并不简单。

HBR:我们怎样展开培训,才能管理好你描述的员工队伍?

乔杰夫:放眼未来,将行为榜样化比培训更为重要。公司依然须有领导力培训,只不过这些培训会不断改进。我记得自己参加的第一堂培训课,前一周都在讲绩效评估和薪酬管理—就是人事管理章程。但现在管理者并不需要学习这些了。

归根结底,你要保持警惕,确保所在组织杜绝所有影响自身灵活性、敏捷性和学习调整能力的行为。作为领导,你应表现得像个家长。你不能简单说一句:“这些是我制定的章程—现在遵守规定吧。”你时刻都要当好一名楷模,表现出你的责任心—永远如此。这种领导力模式非常辛苦。

HBR:但回报是长久的竞争优势,对吗?

乔杰夫:的确如此。回报固然好,但不是二元的。二元意味着,变化不会持续发生,而你突然得到所有好处。但外界变化只会愈加迅猛,你也要不断提速。永远不要满足于现状,虽然这会让你感到沮丧。我们什么时候能不再谈效率这件事?答案是永远不可能。

人们仍在说,我们还处在上次经济衰退的恢复期。从经济学角度看,我能理解,但在公司里使用这种语言并不高明。最好说:“各位同仁,事情就是这样了,将来也不会比现在强多少。所以还是享受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我们一起开心奋斗,一起走向胜利。”这才是成功的秘诀。这样说意味着外界变化将更迅速,所以公司必须用其它方法拆解工作才能跟上变化。拆解工作并不是新鲜事—想一想外包呼叫中心、照片中的人脸识别,或使用承包商。但动态拆解是最新出现的,而且将来会成为强制性的手段。根据技能的适应性和重要性,迅速转变工作地点的能力将成为竞争优势。

战略沟通和员工激励的工作将更加艰难,同时也愈发重要。因为员工的情感会受到一定打击:他们很可能感觉自己被捉弄了,而当管理层在沟通中表现得反复无常、遮遮掩掩时,他们会更受伤。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有哪些成本是老板们开公司前未曾预见到的?

餐饮小吃地铁店。没想到地铁商铺要拉天然气管道需要装探头(燃气泄漏警报装置)一个空间一个,探头单价三四千。超级坑。我们一个四十平的小店要装三个。。。醉了。不得不吐槽一下南京某物业,简直奇葩,做门头要收费、把玻璃门换成卷闸门要交一万、凡是贴到店铺玻璃门的都要交钱。。。按理说买断了店铺就意思是只要不违反规定就OK,这物业自己搞一套自己的规矩,卫生也搞不好,整天破破烂烂,唉,做点小东西真的预料不到的事超级多。
里面吼那个,就是公司最喜欢搞得拓展活动,请一帮所谓的教练训练你,问你们是团队还是团伙,不去还要算你旷工。当时喊我学设计大学毕业刚上班的时候,公司搞这个拓展,做了这个游戏叫打败大魔王,你要说出自己名字那些,然后有些人嘶吼那些,吼出来,所谓的扮演大魔王的人还是说:不通过,我听不见! 我当时去吼了,一下。他说他听不见,我脾气瞬间上来了:你是nm的聋子?啥子垃圾拓展,你们看可以说我是笨,但是不能用这种弱智活动侮辱我的智商! 然后当着全公司人转头开上我的奥迪A6L就辞职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0 15: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你的品牌比产品更知名的时候,你就成功了。因为品牌它是企业的哲学、企业的价值,它能够跨越时空而存在,能够给我们很多启发与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9 01: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团队不害怕走远路,害怕的是不明确走哪条路。当发展战略不清晰时,导致各个层级盲目的忙,各个层级信息断档。所以企业成功的秘诀:从一而终,一以贯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8 11: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已经进入到了新经济发展时代。社会问题的解决,仍然需要一些个人对个人的帮助,需要这样的创新技能,需要这样的倡导,这就是我们社会企业的问题,我们相信很多的社会企业家在中国是很好的企业家,我们需要你们这样的天才,能够适用于我们社会问题的解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 14: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你的品牌比产品更知名的时候,你就成功了。因为品牌它是企业的哲学、企业的价值,它能够跨越时空而存在,能够给我们很多启发与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 17: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好的领导都有些共同的特质。在创建联盟、发展和运用支持体系、激励,以及倾听和发展他人方面,领导者的效率要比一般人高得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