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夸张:培养管理者易忽视的两点

[复制链接]
查看: 2660|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2 14: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之前也遇到这样的上司,特么就直接问我这些问题,我就纳闷,入职他们承诺过的条件要求是什么,加班有加班费还好,没加班还想用努力做借口忽悠我,下班是我的时间,我回家能干嘛和他有什么关系,努不努力这也是我自己的事,我能完成手头工作就下班,回家我做点自己感兴趣的都是努力,并不是榨尽所有时间为工作才叫努力,加班多两个小时就是有加班费赶不上末班车还不够打车,何必这样辛苦自己,回家躺着睡觉都要比这强,谁爱努力谁留下努力就行。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记得读书时,学校里都分快慢班。

被分到快班的同学,仿佛一只脚已踏入了名校,学校里好的教育资源都会优先供这些“优等生”使用。

但,别以为你挤进了快班就高枕无忧了,快班里竞争更激烈,快班里还分“种子”选手和其他“陪练”。

这些“种子”选手才是学校重点培养的对象,学校的高考成绩排名,考进名校的人数,都指望这些“种子”选手了,他们肩负着为学校争光的使命。

在这样的竞争环境里,我们被慢慢熏陶了。

潜意识我们就知道,进入某个组织一定要进入“核心团队”,要成为企业的“种子”选手,否则你活干的再多,也无“出头”之日。

如此,企业里逐渐形成了亚文化,哪些部门受公司重视,哪些管理者受老板信任,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那么这些部门,这些管理者的门下就热闹非凡。

那些不容易显露出工作成绩的部门,就算工作职责再重要;那些不被老板“看重”的管理者,就算个人能力再强,都很难在员工中受“欢迎”。

为啥?那些都是苦差事啊,吃力不讨好。

待在那样的部门,跟着那些管理者,岂不憋屈?

同理,老板和高层管理团队也容易进入这样的误区,他们常以为培养管理者重点是培养“少数人”,培养重要岗位的“接班人”。

于是,他们睁大了眼睛寻觅有“悟”性的人,挖掘有潜力的人,找出值得提拔的人。

对此,德鲁克告诉我们,“所谓挖掘有潜力、值得提拔的人才的观念,完全是谬论”。

我们都以为培养管理者只是“升迁计划”,只针对“可以获得升迁的员工”,只是对现有管理岗位“后备人才”的培养。

其实不然,市场在不断变化,竞争日益加剧,谁都无法准确预料企业未来的发展。我们必须明晰的一点是,培养管理者是为了适应企业明天的需要。

对此,德鲁克告诉我们,培养管理者是需要“培养能够满足明日工作要求的管理者,而不是只能完成昨日任务的人。”

所谓挖掘有潜力的人才,通常容易看走眼,不论你的测评工具多么“科学”,最多仍然只有六七成的准确度,没有人可以充当上帝的角色,为人盖棺定论。

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常遇到的情形也是,一开始你相当“看好”的人才,最后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而你没怎么在意的,觉得很“普通”的人最后的表现却令你刮目相看。

所以,我们不是也常说用人要“赛马而不是相马”吗?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我们真正要做的不是培养那些“可提拔的人选”,而是培养那些还没有优秀到脱颖而出,但却也没有糟到需要被解雇的员工。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员工辞职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当一个工作让人觉得生活无望; 或者从过程看,这份工作在给一个人或快或慢的积累负能量。这个负能量积累到此人的一个心理阀值后,就达成了离职的必要条件。 不说充分条件,是因为实际环境复杂,不是员工个人想走就走的,年终奖等阶段利益啊,人脉啊,title啊,公司阻扰啊,家庭经济环境啊,外界就业形势啊等等,都是成为是否实际离职的考量因素。 但,归根结底,魔由心生。人心不在了,就只剩下了一台被动的工作机器。
我这人吧,被骗进去过传销,也是自己脑子转得快,加上我脾气特别倔,硬是配合另外一个老哥打出来的,我最烦工作的地方叫我家人或者什么,或者叫我做那种跟传销有点相似的东西,没法形容那种感觉,有点想打人,我没有暴力倾向,但就是听不得,赚钱的方法老多了,这样赚的特别多吗?不见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8 11: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效的管理者最终都会发现,工作职权既不是管理的核心——它不是让他们成为管理者的关键,也不是影响别人唯一的或最好的方法。工作职权只是一种效果有限的影响力来源,仅仅依靠职权,无法做到让下属全心投入,让管辖权以外的人与自己充分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7 05: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的责任就是要用最少的材料消耗,对环境没有影响,做出信价比最高的产品。企业家的责任是需要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干好,同时也要带领我们的同事们共同致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 19: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奖励不仅要有物质的更要有精神的。只奖物质不奖精神,会让人唯利是图;只奖精神不奖物质,会让人缺乏狼性;双向激励才能获取团队最大的能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7 01: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优秀的领导者是最优秀的观察家,他们只是比常人更加留意身边的事情。因此,换种眼光去看习以为常的事。寻找差异和特征,留意事物运转的模式,多角度地看问题,寻找未被满足的需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8 18: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记住这三句话:让都市读懂大山、让未来读懂过去、让世界读懂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