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百度糯米做过几天。晚上8.30上班,他们大多8点到了我8.25分到那里已经是个另类了,完了喊一小时口号玩游戏做演讲那些,下午2点上班1.30就要去到做自我总结之类的事。谁开单了有广播的,也是全体要鼓掌[笑哭]上班第三天的考试我故意搞砸了就不用去了,别提多开心了。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王经理每次说到部门的事情,都耿耿于怀:“让我最痛苦的事情,就是2006年年底我的团队成员的离开。当初12个人的团队,说好一起互相帮助,一年以后竟然只剩下了3个人,我特别地难受,而且气愤。这些人进入的时候,都是信誓旦旦要把事情做起来,而且也说过一定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为什么一遇到困难全都跑了呢?这样的人,以后不管去哪里都会失败,这是人品的问题。”
看到王经理这么纠结,陈老师笑而不语。他听过太多这样的故事了,其实让王经理耿耿于怀的不是团队成员离开这个事,而是缠绕在王经理内心的念头—“这些当初信誓旦旦的人,遇到困难就全跑了,对自己的选择不负责任”。
其实,造成人们痛苦的不在于事情本身,而是因为事实无法接受以及对他人的本能要求与批判。于是陈老师决定和王经理玩一个“转念”的游戏,帮助王经理看清困扰自己的真相,从念头中解脱。这个“一念之转”游戏的妙处就在于,让王经理把注意力拉回到自己身上,清晰洞见自己的念头,从而将对外在的批判转化为对内在的清理,实现内在的解脱。
解决螺旋困境
随着“人才战”硝烟四起,企业绞尽脑汁地把“人手”培养成“人才”,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终极目标却从未改变,员工在高压之下身心俱疲。外部激励就好像***”——能带来短暂的满足却不能持久,人力资本的整体效能不断走低。更加恶性循环的是,这些问题又加剧了员工状态的降低,引发新的问题。另一方面,领导者既要应对组织问题凸显的各种表象,又要面对员工满意度的消减,管理能量大量损耗带来组织发展瓶颈,进一步引发自内而外的的心理失衡,最终导致乱象丛生。这就是企业发展的螺旋困境。
追本溯源,改变企业困境的核心关键在于管理者自身。管理者作为企业领导层,其一言一行很容易影响员工,甚至决定着员工的行为和状态。如何让员工拥有良好的心态,如何提高员工的责任心、执行力,管理者的想法是十分重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面临的问题核心就是管理者面临的问题,如果管理者不改变自己,就无法改变员工,企业的问题也就无法改变。因此企业突破困境的关键,是管理者回归卓越状态的修炼轨迹。
正如《大学》中谈到:“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也是最为集中有效、并能帮助管理者恢复到卓越状态的修炼轨迹。这种在领导心理资本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的,不断传播、不断分享自身实践并辐射至相关圈子的动作,能够带动整个组织生态系统的关系提升,带来外部组织绩效增长。通过组织发展投射内部成长,启动由内而外发展的能量正循环,实现个人、组织的螺旋上升发展。这就形成了从管理者个体卓越状态的修炼到组织良性发展的能量正循环。
一念之转
管理者回归卓越状态是突破组织困境的核心。实践中,管理者常常面临诸多的难题,不断地消耗自身能量,影响自身状态。而这些难题的核心正是受他们个人的想法和念头制约,改变想法就有可能改变状态,基于此,“使能”管理需要特定的工具“一念之转”来协助管理者有效调整自我状态。
一念之转通过自我质问的方法,发掘了一种独特的心智能力,使人们跳脱自制的陷阱。它通过看似简单的“问题呈现”、“反躬自问”、“反向思考”三个关键步骤,让人们在转念之间,看到自己在既定的观察判断角度外还有诸多可能。尤其关键的是反躬自问,帮助人们打破对自己想法、念头的认同,发现事实的真相,从内心深处对真相全然清明并从中解脱。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从反面来说怎么样的公司带不来员工安全感,请对号入座:1.老板很忙,几乎没见过。2.等级划分太明显,开会老板从来只和中层开会、见面。3.经常加班、出差。并且没有从精神或者物质上安抚好。4.内部斗争严重。(市场部的看不惯风控部的,风控部一起看不起技术部的,风控部技术部市场部一起看不起综合部的,嫌他们工资高,不干活。)5.老员工争宠。(A姐和B姐一起进公司的,斗了四五年。A姐工资5000,HR。B姐工资5100,文员。新来的国际部经理3600。基本上公司业务靠进口。现在B姐嫁了个二婚的客户。略占上风。A姐没有可以斗的人了,矛头转向实习生中能力较突出,老板教器重的小C,天天给小鞋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