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次我老婆她公司也举行这种培训活动,我那天正好送她去,结果听了五分钟,听不下去了,我蹓跶到楼下大厅,拿起备用机拨打了110,说是诈骗活动,场面很火爆,内容很洗脑,结果没十分钟警察就来了[doge],上去大概半小时左右吧!我老婆下来了,我假装不知,问怎么你也偷溜啦?她神神秘秘的告诉我,有人报警,活动取消了[滑稽],嘿嘿嘿,深藏功与名,这帮神经病,就是欠110收拾。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结构型管理者是指承担企业某事业单位或某部门的目标和使命,并负责相应团队的组织与文化建设、基础管理平台搭建和本职能模块运营的经理人。结构型管理者一般指公司部门经理、总监及相关岗位的负责人。
为什么部门经理或总监应科学的称为“结构型管理者”?
这是因为构成组织的重要单元是“结构与模块”,“公司和企业的职能”都是由“结构模块”构成的,公司和部门基础管理平台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只有在科学的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完成。
比方说很多规模型企业首先由“一级职能结构模块”如“人力资源、市场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研发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物流管理、信息化管理、行政管理”等管理模块构成的;“人力资源”又可分为“招聘、组织架构与岗位设置、任职资格、培训发展、薪酬福利、绩效考核、员工晋升、员工满意、企业文化”等二级职能结构模块,二级职能模块可继续进行结构分解,最后以流程、标准和运行规章落地。
在现代企业中,结构清晰是流程、标准和规章科学建立的基础和前提,是基础管理平台与信息管理平台科学搭建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规范化和科学管理的前提。
部门经理或总监坐拥企业一级职能管理平台的运营与管理权力,原则上,在企业中,只有相应级别以上的管理者才具备相应职能模块整理和分解的能力与资源,他们是企业一级职能模块的运营者、结构整理者、管理平台的梳理与建设者、流程标准与规章的制定者,所以称为“结构型管理者”。
现代化企业大厦的高度,决定于企业管理结构的质量、谨严程度与科学性。
比方说,某企业要训练一支职业化的管理团队或培养一批职业化的员工,那么,人力资源经理或培训经理所在的部门对人才培养的结构思考能力就至关重要。如果他们没有能力独立完成或整合资源完成管理团队的锻造路径与方法的结构思考,不能联合相关的部门经理对企业各岗位培训内容作结构而落地的分析,那么,这个企业是很难完成职业化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的锻造的。
具体一点即一个企业的培训体系分析与构建能力,也就是企业对“培训发展”进行结构性分析的能力(也有很多大型而卓越的企业把培训发展看作企业的一级单位),影响企业培训体系的科学性和企业对员工进行职业化训练的能力。
再进一步,如果我们对“培训发展”进行结构分析的话,它至少可以分为以下二级结构模块:培训大纲、培训教材、培训讲师、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培训组织与实施、培训档案管理等;培训大纲又可进行四级结构模块的分析: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管理技能、专业技能、制度流程;再将四级结构模块如“管理技能”作落地分析与设计,比如针对部门经理必须把握的"管理技能"有:目标管理、计划与预算管理、标准拟订、员工辅导、绩效考核、激励管理、授权管理、问题解决、会议管理、团队建设、时间管理、沟通管理等等。在这种结构性分析以后,我们发现,企业培养职业化的部门经理或员工,就有了可以落地的操作依据。
而如果没有对企业相关部门和相应管理模块的深刻认知,没有相当的管理知识与专业背景,或又没有脚踏实地的跟随(企业顾问或管理培训专家)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这种结构思考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这其实是中国企业界管理有序寿命长久的企业少之又少的根本原因。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从反面来说怎么样的公司带不来员工安全感,请对号入座:1.老板很忙,几乎没见过。2.等级划分太明显,开会老板从来只和中层开会、见面。3.经常加班、出差。并且没有从精神或者物质上安抚好。4.内部斗争严重。(市场部的看不惯风控部的,风控部一起看不起技术部的,风控部技术部市场部一起看不起综合部的,嫌他们工资高,不干活。)5.老员工争宠。(A姐和B姐一起进公司的,斗了四五年。A姐工资5000,HR。B姐工资5100,文员。新来的国际部经理3600。基本上公司业务靠进口。现在B姐嫁了个二婚的客户。略占上风。A姐没有可以斗的人了,矛头转向实习生中能力较突出,老板教器重的小C,天天给小鞋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