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去找工作,找到一个化妆品行业的,结果到了就是大清早的在那里放着很嗨的音乐,一伙人排着队,搞得像传销,我们是第一天来的,所以没进去,结束完以后由老员工带我们去试岗,结果就是背着一书包的产品去挨家挨户去推销,我中午吃饭直接就跑路,问了一下,基本都是18岁左右的,16都有!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8月28日中联重科公布了2013年半年度报告。今年上半年中联重科实现营业收入约201.65亿元人民币,实现净利润29.06亿元人民币,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11.57亿元,同比增长97.47%。
从已经披露的柳工,斗山等工程机械个股半年报上看,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松动,城市化改造项目以及国家公路铁路网等基础建设投资的加大,二季度机械行业整体处于营收同比降幅收窄,缓慢复苏的情况。中联重科二季度单季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分别为142.02亿及23.14亿,相比于去年四季度以及第一季度降幅已大幅收窄;而毛利率已经回稳,上半年达到32.1%,明显好于行业平均水平。可以认为,中联重科已经触底回稳,四季度将有希望实现正增长。
与第一季度报告的报表相比,中联重科半年度报告在不少重要科目上均有较好的改善。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二季度单季成功实现了经营性现金流净值转正(单季超过40亿的经营性现金流),这对于工程机械上市公司而言是极不容易的一个成就。
我们发现,中联重科在过去几个季度明显注重现金的持有。二季度以来,中联重科不仅实现了经营性现金流的正增长,持有货币资金达到206.42亿,而且减少超过25亿的有息负债。截止六月底,公司资产负债率仅为52.11%,位居工程机械上市公司前列。这在政策面波动明显,融资难度加大成本增加,“现金为王”的今天,是一个重要的潜在利好。
高额现金带来灵活选择的机会,这在已有缓慢复苏迹象的机械行业中是难得而且非常有利的。宽松的现金流可以支持企业将依赖银行的融资租赁业务转为自有资金支持的分期付款业务,甚至可能向客户提供小额贷款,企业可以自行拟定商务条款控制财务风险。而一旦政策转暖,新机遇出现的时候,中联可以立即作出响应,扩张业务抢占行业先机。
高额现金保有量不仅大幅降低财务费用,而且带来了资本输出、或投资并购的机会。据悉,中联重科自2001年起已有十余次成功的大规模并购,2008年成功收购国际泵车著名品牌之一的意大利CIFA,更是直接将公司业务带上了一个新的高度。结合日前中联重科曾高调宣布进入农业机械行业,中联重科是否已经瞄好了相关公司作为未来业务扩张目标,值得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去年同期的行业普遍的低首付、零首付的激进销售方式,自去年下半年起中联重科率先采取一系列市场紧缩与风险控制措施。这些措施在二季度财务报表中已看出显著效果。半年报显示,中联重科6月30日存货余额为114.15亿,较年初略有下降,相比一季度末的137.37亿更是下降了23.22亿,降幅达到了16.91%。公司整体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领先于行业同期水平。
在工程机械行业普遍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中联重科针对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农业现代化改造,城市配套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及治理,以及金融改革等方面,利用自身技术及资本的优势,率先展开农机板块,重卡板块,环卫板块,金融板块的布局。上半年环卫产品已实现营业收入14.11亿,同比增长17.43%,毛利率达到28.11%。中联重科多点布局,已实现明显效果。未来能否由点及面实现“聚变”,我们将拭目以待。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公司小不可怕,怕的是公司没有前途。一个有前途的公司必须要有明确的经营目标,包括主营业务突出,岗位职责分明,商业模式清晰,存在绩效考核目标,薪酬激励制度明确等等。很大程度上,员工归属感从根本上是建立在员工的价值感获得认同的基础上的,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价值需求。年轻员工能够感受到有学习进步的机会与提升的空间,资深员工的价值能够得到尊重,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在管理权限能够得到尊重与维护。简单说就是总经理不要去插手部门主管应该管的事。小公司也应该有小公司的企业文化。我通常会建议他们装点一些绿色植物和字画,员工聚餐(建议AA制),聚餐是减少小公司人员勾心斗角的比较有效的手段。更主要的是团首的人格魅力,他的智商与情商,其中情商更为主要,归属感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团首的人格魅力——对于小公司而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