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去找工作,找到一个化妆品行业的,结果到了就是大清早的在那里放着很嗨的音乐,一伙人排着队,搞得像传销,我们是第一天来的,所以没进去,结束完以后由老员工带我们去试岗,结果就是背着一书包的产品去挨家挨户去推销,我中午吃饭直接就跑路,问了一下,基本都是18岁左右的,16都有!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凡客诚品的大起大落给商业界上了生动的一课。曾经大红大紫的凡客诚品面临着裁员、钱荒、转型失利等诸多难题,而其中任何一个问题都异常棘手。
一直以来,凡客诚品的成长与发展是快品牌建设的一个典型样本。借助于新兴网络力量,凡客诚品的凡客体、草根等形象标签为品牌的快速塑造赢得了巨量的口碑效应。并由此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不断赢得投资机构的资金注入。
钱多了有时未必是好事。对不少中国品牌来说,或许因为面临资本的压力,或许就是自身扩张的冲动,品牌定位出现摇摆和迷失。正如凡客诚品宣布从自主品牌开始向平台商转型,期待借助凡客诚品的品牌知名度,从单品进入品类,实现品牌升级。
此前,低价而良好的消费体验和成功的渠道营销,是凡客成功的关键。而前者正是依靠垂直供应链,使其能够整合上下游,打造自有品牌,并取得较高毛利。
但去年开始,凡客诚品却开始向平台化演进,大量引入第三方平台资源,联合了上千家第三方品牌统一在网上进行销售。然而这种演进却并不彻底,对于高毛利的自有品牌凡客不肯放手,品牌战略显得十分矛盾。
事实证明,这次凡客诚品错了。资金有了,不代表能力到了。平台化虽然可以迅速扩大电商的“基数”,但也抹杀了特色,并非通用万能。对于跨品牌的平台战略,凡客诚品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和人才储备。此种战略摇摆对此前“草根”、“亲民”的品牌形象是一种严重的伤害。
凡客诚品还是以前那个凡客诚品吗?当消费者对品牌有了认识模糊,对企业,尤其是对消费品企业发展而言,是致命的。这也最终导致当前凡客诚品面临的种种困境。
凡客诚品的商业故事只是我们知道的众多品牌成长的一个缩影。对于不少中国企业来说,面对不确定的市场环境和复杂的经济局势,快速成长、快速做大是一个无法摆脱的发展情结。这其中更多的表现的是一种机会主义倾向。面对情势变化,品牌战略总要让位于现实机会。
不断出现的短视行为最终会让品牌处于危险境地。正如凡客诚品面临的危局一样。数据显示,凡客销售收入2010年的增长率已达400%,2011年的增长率也接近300%。不过,销售额呈300%增长的同时是净亏损超过600%的增长,其2011财年的亏损额高达4.86亿元。
高增长,高亏损。从数据中不难发现,正是不断做大的冲动让凡客,以及类似凡客的品牌出现了路径迷失——放弃过去赖以成长的品牌定位,不顾风险地选择品牌扩张。不过,希望的肥皂泡总是以破灭的形式给人们警示。
品牌需要变革,但不断调整品牌定位绝不是我们所说的品牌转型与升级。这是对品牌不负责任,也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面对诱惑,中国品牌需要克制冲动。面对扩张,中国品牌需要保持谨慎。学习更多战略管理技巧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战略前沿栏目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公司小不可怕,怕的是公司没有前途。一个有前途的公司必须要有明确的经营目标,包括主营业务突出,岗位职责分明,商业模式清晰,存在绩效考核目标,薪酬激励制度明确等等。很大程度上,员工归属感从根本上是建立在员工的价值感获得认同的基础上的,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价值需求。年轻员工能够感受到有学习进步的机会与提升的空间,资深员工的价值能够得到尊重,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在管理权限能够得到尊重与维护。简单说就是总经理不要去插手部门主管应该管的事。小公司也应该有小公司的企业文化。我通常会建议他们装点一些绿色植物和字画,员工聚餐(建议AA制),聚餐是减少小公司人员勾心斗角的比较有效的手段。更主要的是团首的人格魅力,他的智商与情商,其中情商更为主要,归属感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团首的人格魅力——对于小公司而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