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去找工作,找到一个化妆品行业的,结果到了就是大清早的在那里放着很嗨的音乐,一伙人排着队,搞得像传销,我们是第一天来的,所以没进去,结束完以后由老员工带我们去试岗,结果就是背着一书包的产品去挨家挨户去推销,我中午吃饭直接就跑路,问了一下,基本都是18岁左右的,16都有!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人力资源工作者的工作价值观,既然是资源,就意味着可以不断地开发和利用,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给其提供能充分发挥能力的舞台,从而吸引人才为公司服务,这也是我们金三峡人力资源的战略发展方向。
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人力资源工作者的工作价值观,既然是资源,就意味着可以不断地开发和利用,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给其提供能充分发挥能力的舞台,从而吸引人才为公司服务,这也是我们金三峡人力资源的战略发展方向。
要想最大化地挖掘和获得人力资源,首先要对现有人力资源成本进行分析,利用统计手段和历史记录,结合市场行性和行业特性,通过数据直观反映公司人力资源利用情况,向相关部门和领导层提供人力资源成本报告,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将人力资源部门的参谋作用发挥的更充分。
目前公司虽然也在进行人力资源成本分析,但我认为现在也只是浮在表面的工资数字的重新组合,反映不出人力资源成本,只能算是个工资分析而已,这也是我一直在反思的问题,现在我谈谈我的想法,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正,以便于今后高质量地做好本职工作。
公司的薪酬分为三个部分,就拿品管计件工资分析来说,首先对照产品的定额,通过每天FQC产量报表,可以看出实际生产能力和产量定额的差距,如果大部分员工都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定额,而且连续超产,人力资源部门就应采取现场工作量和技能测评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适时调整。如果班产连续完不成,那就要和品管人员沟通,通过产品品质分析报告,从质量状况和投入产出率,就可以分析出究竟是过程质量没有控制好导致产品质检难度加大呢还是成品检验人员对产品质量检验标准认识不清,如果是过程质量没有控制好,结合品质分析报告可以发现是原材料问题,还是机台人员操作技能问题,还是工艺问题要改进,如果是产品质量标准认识不清,人力资源部门就要协助品管部门开展员工的质量检验标准的培训。
分析对比员工个人产量定额完成情况,可以找出熟练工和新员工之间的差距,通过现场观察方式,总结熟练工技能高超的经验,发现新员工培训方面的问题,可以建立标准化培训教材,规范新员工岗位培训,好的习惯培养成了,员工技能提升快,也有利于6S管理。当阳公司将现有的FQC分成若干小组,将产高质优的熟练工认命小组长,发放一定的岗位津贴不脱产,从实行的效果来看很好,起到了标杆和榜样作用,导向鲜明,这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呢。
我想人力资源成本分析报告要是能做到以上这些层面,将找出的问题及时制定措施,人力资源部门根据整改措施进行跟踪验证,就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有哪些成本是老板们开公司前未曾预见到的?
每个人的工资成本乘2才是这个人实际消耗的成本,而IT业高工资是众所周知的,相当于每人每天坐着不动就要消耗1000元,项目不紧,工作安排不到位让员工闲着没有产生利润就是最大的成本。没有产生稳定持续的利润之前,扩张一定要谨慎,费用一上去就难以下来了,最后很容易被耗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