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冒失:管理者应该掌握的裁员艺术

[复制链接]
查看: 2138|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2 13: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其实最后那种才是最可怕的。他们用悲情音乐和话术搞氛围,利用你的亲情、友情、爱情、善良、温柔、同理心,激发你的内疚、疯狂、歇斯底里。最终目的只是为了更方便的管理,可是人最本真的情感却被亵渎了。今天看那些招聘信息好多公司都这么写:员工福利:缴纳五险, 月休4,法定假日,按时发薪;现在企业都这么不要脸了,把自己应该做的义务,写成员工福利?我还见过职位简介直接写,上班坐办公室吹空调,接接电话的。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当“裁员”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每个员工脑中都在问“事情到底有多糟糕?到底要裁多少人?”这时,管理者应该把最坏的消息先告诉大家,而不要还用竞争激烈、市场压力、财务困难等套话绕圈子。只有把员工最担心的问题先说清楚,才能稳定军心继续开展工作。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对于管理者来说,请自己的员工“另谋高就”永远不是件让人欢欣鼓舞的事情。但是出于公司发展和生存的需要,或者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变化,“裁员”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在向员工传达公司决定的时候,有些管理者常常用斩钉截铁的方法生硬地发出“下岗”通知;有些老板则因为面子问题而迟迟不愿意直接面对下属;更多的公司仅仅把注意力放在“被裁”人员身上,而忽视了留下来的雇员的情绪。其实“裁员”的杀伤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厉害,即使那些“幸存者”也往往会因此而对公司的前途感到困惑迷茫,甚至胆战心惊。

在面临裁员时,管理者如何才能明智而真诚地尽量减轻员工的情绪波动?哈佛大学的斯蒂文。罗宾斯(STEVERROBBINS)教授对此提出下面8条建议,也许可以帮助公司度过“裁员”阵痛期,并能有效地防止潜在隐患。罗宾斯教授是剑桥大学风险辅导公司(VEN?TURECOACH)的总裁,该公司一直将实际经营活动和教学研究相结合,着重研究领导人的经营管理艺术。罗宾斯教授认为:每个心怀怨恨的雇员(包括被解雇的和留下继续工作的)都有可能成为公司以后前进路上的障碍。

保持沟通,理解万岁

通常为了保持士气,管理者认为不应该让员工知道太多的公司负面信息。但是,在资讯极其发达通畅的今天,人民的眼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雪亮,即使管理阶层有意粉饰太平,员工还是能从各种微小的细节,比如经营目标模糊不定,现行的项目开始压缩资金等等,敏感地发现公司的运转出了问题。与其最后纸包不住火,还不如尽早使大家清楚公司的困境,并可以一起讨论如何解决问题。这样做能使员工有参与感,这是面对问题时最重要的理解和共识基础。

事实和数据胜于一切陈词滥调

当裁员已经是无法避免的时候,一定要让员工明白为什么。不要简单或者官腔地宣布裁员,而要向大家说明市场份额的数字变化,说明竞争对手的具体进展等等。1997年贝福伦特医疗中心(BAYFRONTMEDICALCENTER)被圣安东尼健康中心(STANTHO?NY'SHEALTHCARE)吞并时,贝福伦特医疗中心的管理层在局域网上开通了内部问答热线,回答了员工诸如”将有多少个职位被取消”等现实问题,尽管答案并不乐观,但是至少帮助员工明白并理解事情真相。

需要提醒管理者的是,对员工的说明一定要真实可信,既不要在裁员的2个月前还盲目吹捧公司业绩,也不要在裁员时夸张公司的困难。因为如果员工一旦认为自己曾经受骗上当,那么将来就再也无法唤起他们的信任。

坏消息先行

当“裁员”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每个员工脑中都在问“事情到底有多糟糕?到底要裁多少人?”这时,管理者应该把最坏的消息先告诉大家,而不要还用竞争激烈、市场压力、财务困难等套话绕圈子。只有把员工最担心的问题先说清楚,才能稳定军心继续开展工作。

直面尴尬时刻

对于管理者来说,最痛苦的时刻莫过于直接面对员工说出“辞退”二字。

于是许多公司会把这个“光荣”任务交给人事部门来完成。但是别忘了,大多数员工以前最重要的工作都是和直接管理人员交流,然后才和公司的管理层发生联系。所以,在结束雇佣关系的最后时刻,最好也让直接管理人员来传达公司的决定。试想,如果仅由一名人事部经理来宣布对50名员工的解雇通知,他(她)将面对的局面是50个的激动、愤怒、震惊、沮丧、混乱的公司同仁;而且这次通知的阴影还将影响到日后他(她)和其他员工的工作关系,因为他(她)在大家眼中已成为一个发布“噩耗”的信使。

通知裁员的艺术

通知裁员时,最简单的方法也许就是在员工的电脑上贴一张便条,写着“明天开始不要再来此办公”。但这也是最粗鲁、影响最恶劣的方法。管理者应该采用更私密、更含蓄的方法来告诉员工这个坏消息,因为不同的人对此会有完全不同的反应:有人需要简单的发泄情绪;有人需要时间来思考应变;有人需要公司给出具体理由和解释,等等。公司要尽可能地满足员工对此的合理要求,然后越快越好地使得员工明白(比如用一句“我能帮助你吗?”来提示),目前最紧迫的是任务是思考自己的未来,而不是继续对公司的细枝末节穷追不舍。

尽可能亲临现场

就像菩萨对于佛教徒“无所不在”的含义一样,在公司进行大面积裁员时,CEO作为公司最高管理层的代表,也必须尽可能多地让员工看到自己真诚的努力。如果不能亲临现场安慰员工,也至少要写一封言词恳切的解释信“致广大员工”。曾经有公司要解散一个外地办事处,但是公司总裁既没有来到办事处,也没有按约写好解释信交给办事处负责人宣读,而只是派联邦快递寄来一些解除合同的文件。于是负责此事的经理人在愤怒之中另立门户,把整个办事处队伍都拉出来和原公司对着干。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裁员时CEO处理不当,则会给公司造成很多无形和有形的损失,甚至在若干年后,心怀怨恨的员工都有可能还在四处传播公司的劣迹。因此,明智的CEO不仅会向员工解释清楚裁员的前因后果,而且会要求直接管理人员将裁员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同时最好要指导并帮助员工申请新工作。

帮助员工寻找新老板

宣布裁员后,每一个被辞退的员工都在想:“我现在该干什么呢?”通常只有少数人会有现成的个人履历表和求职网络。所以如果在这个充满失业压力和情绪波动的时刻,公司能出面帮助员工做新职介绍,将会使所有员工(包括在职的和被辞退的)明白,公司是尊重他们为人才,而不仅仅是把他们当作某种资源物质来被管理。

同时需要提醒管理人员的是,最好不要在周五通知裁员,因为那样员工将会过一个心情沮丧的周末,苦熬2~3天后才能重新(下周一)去找工作。

关注“幸存者”

裁员后的幸存者需要继续为公司的未来奋斗,但是他们心中对公司的疑虑将很久挥之不去。他们想知道自己的职位是否会有变化?工作任务和目标是否也有变化?公司目前的财务状况究竟如何?是否还会有新的裁员?因此公司高管必须对每一阶层的人员都予以明晰的说明,以消除他们的顾虑而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总之,“裁员”操作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管理者必须牢牢记住:如果没有处理好员工的心态,那将导致市场上谣言四起,人言可畏。但是只要公司的管理层能以明晰开放真诚的态度来和被辞退的员工沟通,并保持继续工作员工的士气,那么公司就能平稳地度过这一危险期。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90后员工普遍不愿意讨好领导了吗?为什么?

在我们部门,普遍90后小生,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喜欢领导。看见比我们年纪大的80后的小领导们特别明显的巴结大领导在我们90后眼里应该就是异类,我们觉得这份工作并不是赖以生存的,随时都可以走人 我们还年轻。如果说当我们90后到了30多岁房贷压着我们的时候,我觉得到不了巴结那个程度,至少老老实实的工作还是会的。还有一点,我们90后喜欢跟自己同龄同岗位的人吹B,在玩的好的同事面前各种好话说给你听,给你“舔”的特别爽,哈哈哈。有时候我就会跟他说 你要是把这个话跟老板说,怎么能不升职?他却说 可以说 但没必要。 总的来说,我一个98年的弟弟也不懂为什么90后不巴结领导,我是想巴结但是开不了口。
你和钱,对我都不重要,你没钱,对我很重要。什么意思?只有当你没钱了,你才会为了求生而向我出卖劳动力,为我服务。怎么让你没钱?挤掉你的生存空间,买断越来越多的生产资料,直到买光,浪不浪费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些生产资料都属于我,你不能动,想动就来当我奴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6 11: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优秀的新人进不来?进来了要么遭受排挤,要么自动离职?就是因为有部分老人挡道。将不好的老人和庸人开发或开除,相当于农民种庄稼,拔除杂草,稻谷才有好收成,是为优秀的员工创造一个良性的发展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6 23: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奖励不仅要有物质的更要有精神的。只奖物质不奖精神,会让人唯利是图;只奖精神不奖物质,会让人缺乏狼性;双向激励才能获取团队最大的能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9 03: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板管理六法则】1、留骨干;2、能奖惩;3、敢授权;4、严招聘;5不屈才;6做"仁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9 17: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社会,没有一种商业模式是长存的;没有一种竞争力是永恒的。唯有持续不断的坚持学习成长与创新精进,方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赢得一片市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1 03: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行业龙头,应该以全局的角度重视正视社会企业家生态,作为行业龙头,有责任也有义务身先士卒,发挥领先者的榜样力量,让全社会感受到社会企业家的温暖。我们有信心将社会企业家生态论坛的影响力带到世界,也期待未来有更多的社会企业家一起投身公益,投身生态建设,尽己所能,温暖全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